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1,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法國政府或發揮關鍵作用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和法國汽車製造商標緻雪鐵龍(PSA)集團正在討論一項合併方案。這項潛在的交易或將重塑全球汽車業,並打造一家可與大眾相匹敵的歐洲車企巨頭。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兩家公司正就合併事宜進行談判。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根據最近的一項提議,標緻母公司PSA集團將成為收購實體,法方在董事會席位方面將佔據優勢。但談判仍在進行中,雙方在一些細節上尚未達成一致,因此難以保證這兩家公司一定會達成協議。不過,一旦FCA與PSA合併成功,或將締造一家目前市值高達470億美元的全球性企業,其規模與本田汽車相當。

兩位知情人士還表示,PSA董事會將於法國時間週三下午召開特別會議。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這兩家公司正在討論讓PSA首席執行官唐唯實在合併後的公司擔任同樣的職務,而菲亞特創始人阿涅利家族(AgnelliFamily)後裔約翰·埃爾坎(John Elkann)將出任董事長。


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約翰·埃爾坎


據報道,FCA和PSA早在數月前便曾探討過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在歐洲合資生產汽車。今年6月,FCA和與其法國競爭對手雷諾合併談判破裂後,雙方恢復談判。《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最先報道了這一消息,FCA股價隨後飆升7.6%,創下2018年4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而曾令FCA與雷諾談判失敗的法國政府將在這筆交易中依然發揮關鍵作用,因為法國是PSA的最大股東之一。PSA旗下的品牌包括標緻、歐寶和雪鐵龍。截至目前,FCA、PSA和法國財政部的代表均拒絕置評。

不過,分析師對可能達成交易的傳聞表示歡迎。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馬克斯·沃伯頓(Max Warburton)在致客戶的一份報告中直言,該機構認為FCA與PSA合併遠比此前試圖達成的FCA-雷諾交易更加理性,並且成功的機會也更大。

汽車製造商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在貿易戰、全球經濟放緩以及向電動化和自主駕駛的轉型過程中,從平臺開發到製造和採購等各個環節進行聯合,共同分擔成本。而PSA和FCA在歐洲還面臨新排放法規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些法規將迫使汽車行業在明年滿足嚴格的整體排放要求。

Evercore分析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表示,如果雙方能夠達成交易或將引發更為理性的行業資本配置,而與PSA合併顯然比FCA與雷諾合併更有意義。儘管雙方在歐洲、拉丁美洲和中國的業務有所重疊,但也將創造一個在2023年前實現超過70億歐元“總協同效應”的機會。

由於這兩家公司在產品方面的互補,以及地理位置上的契合,PSA被認為是菲亞特最為理想的合併夥伴。雖然雙方在今年早些時候曾討論過合作的可能,但FCA轉而尋求與雷諾達成協議。由於法國政府的反對以及雷諾日本合作伙伴日產汽車的支持不足,上述談判於6月份被取消。埃爾坎放棄了與雷諾潛在交易,並將其歸咎於“法國的政治環境”。知情人士當時表示,FCA暗示法國政府必須放棄對雷諾的控制才會恢復談判。

唐唯實今年早些時候宣佈,時隔近30年之久,標緻將重返美國市場,並計劃於2026年開始從歐洲和中國向北美髮貨。該品牌在1991年退出美國市場。

FCA被業界視為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落後者,這些新技術在未來十年預計將導致汽車製造商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成本。FCA多年來一直在尋求與更大的汽車製造商合作以確保自己的未來,這可以追溯到已故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尋求與通用合併而失敗的時候。在2015年被通用拒絕後,FCA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合併)談判的傳言愈演愈烈。(來源:網易汽車)

2,現代任命William Lee擔任捷恩斯品牌全球負責人 在中國建立銷售業務


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10月29日現代汽車宣佈,任命公司前北美首席執行官William Lee擔任其高端品牌捷恩斯的全球負責人。此前捷恩斯負責人ManfredFitzgerald宣佈離職,尋求新的機會。

現代汽車集團繼承人長鄭義宣(Euisun Chung)於2015年11月發佈了捷恩斯品牌,並且在幾個月後聘請了前蘭博基尼高管Fitzgerald,幫助現代擺脫其“低價汽車”形象。

在上任之後,Lee面臨著重振捷恩斯在美國市場銷量的挑戰,以及讓該品牌在歐洲和中國市場獲得進展的壓力,高端汽車在上述兩個市場中的銷售都面臨著困難。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現代表示他們已經在中國和歐洲建立了捷恩斯銷售業務。

現代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期待Lee先生利用他在海外業務運營方面的專長,領導該品牌進一步進行全球擴張。對於捷恩斯品牌來說,北美是我們迫切想要征服的市場。”

去年捷恩斯在美國的銷量腰斬,只有10312輛,但是今年該品牌在美國的銷量有所提升。美國是捷恩斯最大的海外市場,而在韓國本土市場,其銷量佔全球總銷量的72%。

在擔任現代汽車北美公司CEO之前,Lee負責現代汽車巴西業務,以及該公司廣告部門Innocean Worldwide的美國團隊。本月早些時候,前奧迪美國公司總裁MarkDel Rosso被任命為捷恩斯北美運營負責人。(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3,通用、豐田、FCA等企業支持特朗普反對加州自定排放標準


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 通用汽車、豐田汽車、現代汽車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與其他一些主要汽車製造商,支持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阻止加利福尼亞州制定自己的燃油效率規則或零排放車輛要求。

10月28日,上述車企宣佈,他們代表特朗普政府提交干預請求,此前加州和其他22個州於今年9月發起訴訟,要求特朗普政府撤銷禁止加州制定更嚴格尾氣排放標準以及零排放車輛命令的決定。

此決定有可能會引起民主黨人士和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如果民主黨候選人在明年的大選中成功入主白宮,並且推翻特朗普對車輛排放方面所做的決定,新政府有可能會恢復加州自己制定規則的權利,以及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所制定的更為嚴格的國家排放標準,屆時車輛製造商也將會面臨風險。

其它一些車輛製造商,包括福特、本田和大眾,在今年7月與加州達成了排放規則自願協議,這些車企並未加入干預行動。代表外國主要汽車製造商的行業組織全球汽車製造商(Global Automakers)的總裁兼CEO John Bozzella表示,這些公司幾乎沒有選擇,只能對聯邦政府表示支持。

在四家汽車製造商(包括寶馬)與加利福尼亞州達成自願協議之後,美國司法部向他們發出信函,警告該協議“可能違反聯邦反壟斷法”。

加州司法部長Xavier Becerra沒有在第一時間對置評請求做出回應。參議院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Senate Environment And Public Works Committee)的民主黨領袖、參議員Tom Carper對這幾家汽車製造商進行了嚴厲的指責。

Carp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四家汽車製造商選擇了一條死路,而沒有選擇與加州一起走上負有責任感的道路,這條路將能推動我們在未來迎來更清潔的替代燃料車輛。“

今年9月,包括塞拉俱樂部(SierraClub)、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在內的主要環境組織曾通過起訴阻止這一決定。

2018年8月,美國環境保護署(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和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在2026年之前將對燃油效率的要求凍結在2020年的水平上。

2012年,奧巴馬政府曾通過一項規則,要求在2026年之前,使全美的燃油效率達到平均每加侖46.7英里,平均每年增長將近5%。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的首選方案為到2026年時,每加侖燃油的效率為37英里。

與最初的提案相比,最終的規則對燃油經濟性的要求顯得溫和許多,部分汽車製造商預計,其每年將會上升1.5%,比奧巴馬時代的規則低得多。Bozzella強調稱,對於規則的強度,該集團不會採取任何立場,但是他重申,規則的標準依然需要每年有所提升。(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4,未來5年 通用電動汽車資本支出將超過燃油車輛


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10月29日,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表示,該公司預計,未來5年在開發和銷售電動汽車方面的支出,將超過燃油動力汽車的支出。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Barra在回答一位分析師的問題時表示,通用汽車相信未來五年,電動汽車將會獲得到更多的研發和資本支出。

她還表示,與燃油車輛相比,電動汽車在勞動力方面的需求也會“有所減少”。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此前剛剛通過了與通用汽車簽訂的新的四年勞工協議,該工會對美國汽車行業未來的就業水平表達了擔憂,理由是電動汽車在市場中所佔的份額正在逐漸走高。

Barra強調稱,到本世紀30年代,燃油車輛依然將會在全美汽車銷售中佔很大的比例。她補充稱,該公司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工廠不會受到電動汽車的威脅,而且電動汽車的生產也需要零部件的支持。

Barra還表示,通用汽車與UAW簽訂的新勞動協議並未限制該公司可以生產多少電動汽車。作為合同談判的一部分,通用汽車本月早些時候發給UAW的一封信顯示,該公司計劃向其底特律Hamtramck工廠投資30億美元,用於生產電動客車、貨車及其電池模塊。

通用汽車負責全球電動化工作的副總裁Dan Nicholson在今年2月舉行的全美乙醇會議上表示,他所領導的8000人團隊,曾經一度完全專注於內燃機的開發,“之後我們對團隊進行了拆分,70%負責內燃機,30%負責電動化。現在我們要將這個比例反轉,30%負責內燃機,70%負責電動化。”(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4,罷工緻通用2019年年度損失40億美元 供應商被殃及


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蓋世汽車】10月29日,通用汽車公佈了第三季度財報。上個季度,通用汽車淨收入為355億美元,淨利潤為23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為1.6美元,調整後攤薄後每股收益為1.72美元。

9月份,通用汽車遭受了自1970年以來時間最長的全國性罷工。本次罷工從9月16日開始,一直到10月25日。通用表示,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發起的長達40天的罷工,將對公司造成38億至40億美元的年度損失,其中第三季度損失為10億美元,遠高於部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有華爾街分析師曾預計,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內,通用汽車產量下降所導致的損失將在20億美元以上。

報告顯示,在計入約9億美元的利息和稅收後,本次罷工讓該公司的2019年年度利潤下降了約29億美元,合每股2美元。僅今年第三季度,罷工導致北美地區調整後息稅前利潤損失10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損失0.52美元。之後通用表示,今年調整後的息稅前收益成本預計在38億至40億美元之間。

該公司CFO Dhivya Suryadevara表示,受本次罷工影響,公司的產量損失大約為30萬輛,截至2020年的成本節約目標將由40億美元調整至45億美元。通用汽車董事長兼CEO Mary Barra表示,該公司高管們清楚,為了彌補罷工所造成的損失,他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罷工導致供應商業務量下滑 營收受損

罷工不僅對通用汽車造成了損失,對其供應商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安道拓等供應商進行了臨時裁員,並且表示造成了財務損失。截至目前,李爾、法雷奧、和Nemak都在財報裡提及此次罷工的影響。

通用是李爾的最大客戶,2018年在其業務當中的佔比達到18%。李爾首席執行官 Ray Scott表示,通用的罷工活動導致其收入損失達到5.25億美元。李爾表示,罷工導致其業務量大幅下滑,是他們下調今年盈利預期的主要原因。

罷工給法雷奧造成的損失相對小些。10月24日,法雷奧稱,通用汽車罷工時間已經給法雷奧帶來了1.6億歐元(約1.78億美元)的銷售損失,以及大約5000萬歐元(約5550萬美元)的運營利潤損失。動力系統和車身架構鋁製部件供應商Nemak則表示,從罷工開始時,Nemak就已經停止為通用生產和供應部件。此外,除了生產減少之後,Tamez表示,罷工還可能導致公司損失800至1200萬美元。(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5,要做氫燃料領域的老大 現代汽車一口氣投資三家氫燃料技術公司


外媒曝FCA與PSA洽談合併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為加強在全球氫燃料電池生態系統中的領導地位,韓國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Motor Company)宣佈向三家氫燃料公司- Impact Coatings、H2Pro和GRZ Technologies進行關鍵投資。

此次現代汽車進行戰略投資正值燃料電池技術需求上升之際,現代汽車與業界領先企業的合作將能夠讓其擴大氫燃料基礎設施,提高其燃料電池汽車(FCEV)的生產效率。

Impact Coatings

瑞典Impact Coatings AB公司是燃料電池PVD(物理氣相沉積)塗層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提供塗層材料、塗層機器和塗層服務。該公司的陶瓷塗料是一種廉價的替代品,能夠取代燃料電池生產中採用的貴金屬材料。根據新的合作研發協議,現代和Impact Coatings將聯合研發新一代材料、工藝和設備,用於生產燃料電池和制氫等。

H2Pro

H2Pro是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研發了E-TAC(電化學、熱活性化學)水分解技術,非常高效、經濟且安全。H2Pro的技術可幫助現代汽車降低制氫成本,從而降低消費者購買氫燃料的成本。這是自2018年11月現代風投部門CRADLE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宣佈與H2Pro合作以來,第二次對H2Pro進行投資。

GRZ Technologies

GRZ Technologies是一家瑞典公司,專門從事氫能源存儲業務。該公司研發的技術可以在壓力較低的情況下,更安全地存儲密度更高的氫,而且其專有的壓縮技術的性價比也更高。現代與GRZ達成的合作協議將加速其將氫燃料基礎設施實現商業化,讓客戶能夠更方便地使用。

現代汽車是研發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全球領導者。2013年,現代汽車推出了ix35燃料電池汽車(也稱為途勝燃料電池汽車),一舉成為全球首家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的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的第二代燃料電池汽車NEXO的續航里程超609公里,在駕駛時只排放清潔的水蒸氣,可以淨化空氣。(來源:蓋世汽車 餘秋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