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家长是学生天然的利益共同体。谁都无法否认,减负的最大受益者是受教育者。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现在回想起来,90后面临的课业负担可能还不是最重的。类似“小学生晚上9点写不完作业”的现象,并不是第一批90后的普遍经历。相反,至少在笔者及同龄人的印象中,小学放学花一个多小时完成作业,还赶得上看当晚的《大风车》节目,更不会因为“小升初”而烦恼。上初中以后,直到接近中考的初三阶段,才慢慢感受到应试和习题的压力。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随着80后、90后陆续为人父母,他们慢慢发现,孩子所要应对的课业压力超乎自己的经验。朋友圈里,不乏毕业自名校的年轻父母,恨铁不成钢地抱怨孩子做作业太慢、没有继承自己卓越的智商,殊不知,当年让他们获得阶层晋升通行证的智力,也许完全不足以应付当下复杂而繁重的教育。历经一轮轮考试筛选出来的他们,注定是不甘愿“输”的一代,也自然把这种心态投射到孩子身上。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家校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边界,便陷入了模糊与混沌的状态。一方面,家长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到子女的课业之中,帮孩子完成作业成为家长的日常;另一方面,各种校园问题的产生,似乎又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一些家长总是一厢情愿地期待学校替代自己管教子女。

家庭教育该不该加强?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这一代城市家长自身受教育背景扎实,知识结构完善,有能力对子女实施高水平的家庭教育。但是,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却因为缺乏共识而见仁见智。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现实中,家庭教育沦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虽然是区别于学校的实体空间,却在无形之中成了课堂学习延长的时间。学生把大量无法在学校里完成的作业带回家,家长不仅负责监督,还要尽己所能指导孩子完成习题。家庭生活只是学校生活的复制,亲子之间本应该享受的家庭时间被无限度地压缩,促进下一代形成健全人格与品质的家庭教育却长期缺席。

教师的教育权是具有专业性质的权力,学校教育有其不可替代性,而试图把专业权力交给家长执行的想法,恐怕是危险的越界。长此以往,家长要么质疑教师的能力与资格,要么面对“任务”无所适从,种种家校冲突也随之激化。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减负由谁来减,怎样的减负才符合孩子成长的真实需求,进而实现各方“多赢”,是减负取得共识的前提基础。如果课业负担的施加者,从学校的“右手”转移到家长的“左手”,只会让受教育者不堪其重。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在减免学生实际课业负担的同时,学校应当补齐服务短板。将减负工作具体化、指标化,固然是检验减负工作成效的必要之举。然而,指标更要对应实效,而不是单方面地减轻学校的责任。比如,缩短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学生放学时间越来越早,只会给家长增加负担。如果学校放学,并不是学生一天学习的结束,那么以在校时间长短检验减负又有何意义?

中国学生习惯于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而减负的真正指向,不在于学校与家庭的此消彼长,而要探索在学校学习和居家休息之外,让学生成长的“第三种时间”。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国民教育的面貌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折射。当初深受应试教育困扰的学生,如今成为焦虑而冒进的家长,似乎又站到了应试教育的战壕,荒诞的背后是对下一代成长和发展的密切注视。减负20年来,人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经验:要从根子上消除教育焦虑,减免课业负担,不是教育者、家长、受教育者的任何一方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检验减负的成色。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自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问题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之下,谁都不敢在"军备竞赛"中率先退出。"分数为王"的局面不改变,如果学校严格落实减负政策,焦虑不已的家长将会想方设法给孩子"加餐"。校内减负校外补,家长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培训机构反成最大获利者,怎能不令一些家长"发疯"!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作业多负担重,作业少担忧多。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才能走出"家长一边反对负担,一边反对减负"的怪圈。

当务之急,是先要让减负政策"接地气"。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也不是越轻松越好,必须有效实现"学生减负,家长减压"。

80.90家长如何认知中小学减负

长远之策,当是深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只有减掉"唯分数论",才能让校外补习班没有"创富"市场,才能让家长不必频频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