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鴻蒙”和linux

被網友冠以“鴻蒙”的華為物聯網系統內核(請注意,去除修飾語它就是個內核),從設計之初就與linux內核走了不同的道路,前者(“鴻蒙”)是被業界看好的微內核,後者(linux)是宏內核。某教授透漏,“鴻蒙”內核採用修正後的c語言子集編寫了OS內核最核心的職責,規模幾萬行,並採用形式化方法進行了驗證,天生無root,安全性達到業界最高的EAL5+級別;特色還包括分佈式設計、確定性時延設計、高可靠性設計和可擴展性設計,小到入耳式耳機、中到基站、大到巨型工業設備都可以使用,這就是為什麼說它是為萬物互聯打造的內核,而不是被廣大網友不斷提及的手機系統(內核),手機只是萬花叢中的一點紅。

回到大家熟知的linux,首先肯定它是迄今為止最偉大、最成功的開源操作系統,開源的集大成者。因為集合了全球開發者的智慧和技術精髓,對後代的所有系統開發者都有借鑑意義,特別是在PC互聯網時代(服務器端)和移動互聯網(終端)時代取得了巨大成功。linux內核是宏內核設計,核心代碼兩千萬行規模,很多人推送過代碼,這是優勢也是隱患,優勢是項目能博採眾長,貢獻者各顯神通;帶來的劣勢就是開發者動機、水平等方面參差不齊,代碼膨脹太快,架構不好控制,埋下了太多的坑,產生了無數的漏洞,而且目前還未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法。有root設計和分層級的權限控制,在過去到今天來看這都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設計。但是,真是成也root敗也root),在國家之間缺乏政治信任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總是被人們拿來與“各種”安全事件和顧慮產生聯繫。隨著5G、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大家對操作系統(內核)產生了很多新的需求,包括linux系統(內核)在內的已有操作系統很難滿足(歷史包袱太重,適合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使用,很難繼往開來),比如高可靠性(有電就不宕機)、低時延(毫秒或亞毫秒級)、極高的安全性、極強擴展性(適應千萬種終端的部署)等等……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操作系統到了一個改朝換代的歷史轉折點,目前谷歌的“Fuchsia”和華為的“HarmonyOS”(由內核+方舟編譯器+HMS)的部分代碼都已經先後開源,都佔了坑。不管未來十年會有多少玩家,這兩家必在其中。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