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北武強“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 為農村閒置勞動力增收

探訪河北武強“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 為農村閒置勞動力增收

張建輝(左一)介紹“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 王鵬 攝

張建輝(左一)介紹“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 王鵬 攝

中新網衡水10月30日電 (崔志平 王鵬)30日,記者就河北省武強縣“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進行了實地探訪。武強縣豆村鄉黨委書記高德表示,這個項目不僅充分利用了農村閒置房屋,也進一步解決了農村閒置勞動力和留守人員的再就業問題。

當日,記者走進一農戶家裡,一盤盤長勢喜人的豌豆苗映入眼簾,豆苗下面的小水池裡還有小泥鰍在不停地遊動。魚在菜中長,菜在水中生,這就是武強縣發展的“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

探访河北武强“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 为农村闲置劳动力增收

武強縣“魚菜共生”微工廠項目。 王鵬 攝

據河北省首屆最美退伍兵、河北增碩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輝介紹,該項目裡的小水體養殖、水循環系統等已獲得10餘項發明專利,此項目在自己家鄉發展,通過現代自動化農業技術,讓家鄉的留守人群實現更大的自我價值。

武強縣豆村鄉閻五門村村民閆進年說,這個項目特別好,豆苗和泥鰍都是公司直接回收,一個人看著只要不斷電就可以了。豆苗一個月可以收三次,一個月能收入1500元人民幣左右,自己年紀大了,這樣既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又增加收入。

探访河北武强“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 为农村闲置劳动力增收

村民們正在收菜苗。 王鵬 攝

閻五門村五保戶張海泉稱,天天看看苗菜,一個月就有五六百元的收入。現在又養了一批泥鰍,等兩個月以後這批泥鰍上市了,就能多收入大概1000元人民幣。

“相比肥料,魚的排洩物及飼料殘渣是蔬菜生長的最好養料,蔬菜吸收後,水又能為魚所用,循環往復,菜不用肥、魚不用藥,是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張建輝說,該系統由小水體循環、物聯監測、數據分析、自動化控制等構成,通過對養殖水環境、生長參數量化分析,科學調控水質,確保達到最優標準。

探访河北武强“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 为农村闲置劳动力增收

菜苗下面水裡的小泥鰍。 王鵬 攝

張建輝稱,該縣目前擁有此項目用戶45戶,公司預計2020年完成武強縣10個生產示範村建設,500戶推廣覆蓋。2021年,完成河北省5000戶推廣覆蓋。

武強縣豆村鄉黨委書記高德表示,這個項目對實現農村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規模推廣後,對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完)

探访河北武强“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 为农村闲置劳动力增收

村民們正在收菜苗。 王鵬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