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為啥都對巴格達迪之死不熱心還潑涼水?

見腫消世界


和美國人打死本拉登一樣,巴格達迪的死也並非就說國際恐怖主義的終結(因為,無論美國人能夠消滅多少這樣窮兇極惡的恐怖分子頭目,產生恐怖主義的基礎仍然存在,所以國際社會沒有因為巴格達迪的死而彈冠相慶。

巴格達迪是isis(伊斯蘭國)頭號人;他的死當然會進一步打擊isis殘餘武裝的士氣,畢竟這些暴徒們少了一個精神領袖和靈魂人物。

巴格達迪之死會極大削弱isis的凝聚力和內部團結,也許會引發該組織的分化和內鬥;但是指望樹倒猢猻散就不不可能了——

巴格達迪死後,“伊斯蘭國”對世界各地分支的控制力未來可能減弱,恐怖活動將自主化、本土化、化整為零;還有不斷從中東地區迴流的恐怖分子也是極大的威脅。

另外,巴格達迪之死對當前中東局勢的影響也不是不大。實際上,“伊斯蘭國”的興起和覆滅恰恰是中東地區主要國家和域外大國博弈的結果:

“伊斯蘭國”極端思想的背後,是伊斯蘭教保守派意識形態;而來自一些地區國家的私人贊助,則是“伊斯蘭國”能夠快速崛起的經濟基礎;

“伊斯蘭國”崛起的時機,則正好是中東地區各路玩家在這一地區大搞代理人戰爭的時候。

說白了,伊斯蘭教派內部鬥爭不停,域外大國對中東地區石油的控制不放手,大國之間的博弈不停歇,戰爭不消除,恐怖活動依然會死灰復燃 。


閒看秋風999


我們的確看到,這次所謂最危險恐怖組織頭目巴格達迪被消滅,並沒有造成什麼轟動的效應。尤其是美國白宮方面想要的那種萬眾歡呼、奔走相告,不但沒有,甚至各國都是大潑冷水,甚至象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開始還直接表達懷疑的意思。可見,這和美國政府原來的希望,是大相徑庭!

可以說,最主要體現美國自身影響力的衰弱。自商人總統繼位以來,直接的唯利是圖,打著美國優先、利益第一旗號,得罪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大家當然也就沒有好印象。不待見他,認為美國現行政策問題多多,也形成了大家的共識。這樣,最低美國準備的“精彩節目”,就沒有誰來捧場,也就很難聽到有誰在下面喝彩了。可能偶爾一聲,大家也認為是倒彩呢!

消滅巴格達迪也是這樣,準備了好長時間,這次收網行動,因為也是美國政府算計好的。通過這次成功打掉這個恐怖頭目,正好提升美國的影響力,使大家看到美國的軍事 及反恐作戰能力。當然,大統領還惦記著,利用這次有力行動,也給自己提高人氣,讓因為這段時間自己因彈劾案調查,屢屢受挫而困難重重之時,創造出轉機。但適得其反,沒有什麼效果。

首先,沒有誰重視這件事。美國媒體也不重視,雖然白宮早就宣佈,要有重新聞,但人家那裡一開始就播報了可能巴格達迪再次被擊斃的消息。用這樣真真假假的傳播,實際沖淡了這件事的效果。果然,大家得到消息後,並不驚訝,甚至開玩笑稱,不會又是一次假的吧?大統領想要的國內提升人氣,也沒有什麼好效果,就在昨天吧,他在參加一項體育活動,面對大家不是對他的三呼萬歲,而是充斥著“把他關起來”的怒吼!這可真是沒有想到。 因為關鍵人物的出庭作證,起碼有些事情已經確定,對於他是很不利。這樣,能不能維持下去當完這屆已經是未知數,如何連任,如何再當一屆,可能是夢想世界了。

另外,巴格達迪本身在國際上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當年,憑藉自己會鑽空子,還有組織嚴密、手段殘忍而建立的“伊斯蘭國”,雖然聲勢很大,畢竟佔領的地盤都是不毛之地,真的要對他反擊,他們的什麼國很快也就土崩瓦解了。之後,他再也組織不起什麼力量,“重振”自己的國家。可見,只是一時之氣,沒有長遠實力。作為國際恐怖組織的一支,起來也快,但滅亡也痛快,沒有什麼發展潛力。這些是國際公認,無非大家擔心,很多異類分子,會利用這個組織來為自己擴張勢力報務,因此,大家也認為不能掉以輕心。但並不是認同巴格達迪個人還有什麼能力。在國際社會共同圍剿下,他完全是個鼠輩,據說只是東躲西藏,和幾個妻妾生娃。這次美國公佈的報告也說,他自己嚇的痛哭,不得已引爆自己身上的炸彈,和幾個娃一起都炸死了。死狀悽慘、狼狽,也說明當初大家對他的評說都是正確的。 這也客觀上證實,巴格達迪已經是無用之人,如今已經去了黃泉路上,更不會有誰還惦記著他。

總之,一場小鬧劇而已,結束了!


張139558534


大家都聽過“狼來了”這個故事。本來一個很引人注目的事件,炒的多了關注度自然下降,習以為常或感覺上當受騙就是這麼回事。編劇本的人津津樂道,高估了自己,卻低看了觀眾的分辨能力,僅此而已。巴格達迪之死就這樣,死了N次,特別是在IS已全面土崩瓦解,成強弩之末情況下,再想喚起人們熱烈的關注很難。何況,此次巴格達迪之死,俄羅斯出來潑冷水,言之確確,以俄方的嚴謹,可信度也比較高。再說,“會說的不如會聽的”,美國在這件事的描述中,加了那麼多繪聲繪色的成份,比如巴格達迪一邊跑一邊哭,反而更讓人感覺是在演戲。


美國面臨的困境也給人一種感覺,就是有人想轉移國內的注意力。美國退出了敘利亞,是現任總統為了兌現選前承諾。不想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兩面性,承諾是兌現了,卻因為倉促行事拋棄了被認為是為美國賣命的盟友庫爾德武裝,也被認為是對俄羅斯的軟弱,甚至還有官面堂皇的理由,認為IS未滅,美國就撤出很不應該。本來這些事就難兩全,但現總統面臨彈劾與選舉兩大關鍵,自然想把任何事都做的天衣無縫。可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即使是真,也會讓人打個問號。


再說,美國現在也不如從前,盟友個個離心離德,心存芥蒂。一個鋼鋁關稅弄西方世界舉座不悅,一個《伊核協議》弄得英德法與美國分向揚鏢,各行其事。現在要想讓過去的小弟再象過去那樣,昧著自己的真實想法,支持自己,恐怕也不容易。西方世界,現在已是多事之秋。英國鬧脫歐,法國有黃心,德國可能正在考慮如何對待下一步美國要軍費。而韓國,日本正在受這件事的困擾。所以,自二戰以來,美國一發聲,盟國就呼應的局面不見了。潑涼水自然不敢,不熱心卻是真的。


天太2


其實並不是國際社會對巴格達迪之死不熱心,而是這一次美國對巴格達迪的成功突襲,歸根到底還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且最主要的是,受益最直接的就是美國總統本人。再者說,巴格達迪已經“炸死”多次,國際社會已經對這次巴格達迪的死持相當謹慎甚至懷疑的態度。

10月27日,美國總統在白宮向全世界公開宣佈“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頭目巴格達迪已經在美軍的突襲行動中自殺身亡,同時還用極其侮辱性的詞語來形容巴格達迪死很狼狽。在自己被彈劾;中東政策失敗;連任之路極其坎坷的背景下,美國總統高調宣佈擊殺巴格達迪,這無疑是對自己最好的政治宣傳效果。巴格達迪的死,美國總統應該是全世界最得意的人。

雖然美國一再聲稱這一次千真萬確死的就是巴格達迪本人,但是國際社會依舊有不少國家持懷疑態度。2017年,伊拉克媒體報道稱巴格達迪已經死亡,當時這一消息在國際社會引起一陣轟動。但是在2019年4月份,“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放出一段視頻顯示,巴格達迪並沒有死。截止到現在,俄羅斯國防部依舊錶示,對美軍這次行動的可信度表示懷疑。儘管美國總統大肆炫耀,引以為傲,但是國際社會要比他更為慎重的對待這次巴格達迪之死。

巴格達迪是“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首領,縱然他成功被美國擊殺,但是這並不代表在中東地區的反恐一勞永逸,更不會意味著“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從此銷聲匿跡。根據國際相關媒體報道,在美國總統高調宣佈巴格達迪在突襲中自殺消息的當日,“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已經任命薩達姆政權時的一名軍官,名叫卡拉達什的人為該組織的新任首領。同時國際社會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將可能採取報復措施表現出極大擔憂。

如此背景下,國際社會怎麼可能隨著美國總統“翩翩起舞”,高調慶祝巴格達迪被消滅?如果這次美國的行動的確是消滅了巴格達迪,這也算是反恐行動上的輝煌成就。問題是,反恐形勢依舊嚴峻,極端組織並不可能因為巴格達迪的死而偃旗息鼓。國際社會還是得不惜一切代價的打擊恐怖主義。鑑於此,國際社會真的高興不起來,只能是借巴格達迪之死成功抬升民意支持的美國總統自娛自樂了。

明空奕奕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瀏覽支持。同時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伊斯蘭國在國際上目前已經是日落西山,翻不起什麼大浪的恐怖組織,但卻是美國心中永遠的痛!如本拉登,不殺不足於平心中之恨!對於美國來說,消滅恐怖分子頭目美國高層認為是當務之急的頭等大事,消滅了巴格達迪,伊斯蘭國沒有頭目就不會對美國造成太大的傷害。然而,國際社會認為,造成國際社會混亂的並不是伊斯蘭國的巴格達迪,而是美國對國際社會運行規則的嚴重破壞和不停的退群,雖然巴格達迪是恐怖分子,應該追殺消滅,但不是當務之急太值得慶賀的事,不熱心潑涼水就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玫瑰一號


美國人這一次的勝利,是一條狗的成功,同時美國人又把應該屬於參加行動的人的功勞又不懷好意的分給了俄羅斯,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和尹拉克,土爾其,這樣就透露出美國人的陰險心裡。他心中明白巴格達迪是陰魄不散的。怕有報應。所以國際社會誰都不傻接受美國人的這份陰謀啊?


汾河彎農夫


謝謝。

10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異常興奮的宣佈了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的死訊。此前一天還蠻神秘的在推特上賣了一個關子——要有什麼重大事情親自宣佈,勾引的我們那個島上的一幫子漢奸賣國賊竟然浮想聯翩:是不是這個不著調的總統打算和我們再近乎近乎?真是讓人笑掉了大牙!

恐怖分子是全人類的公敵,特朗普所宣佈的巴格達迪的死訊,按道理世界都應該為之歡呼雀躍,都應該讚揚美國又為世界除掉了一個公害,都應該慶幸世界的安全又剔除了一個重大隱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世界各國對此消息都保持了謹慎的“樂觀”態度,與特朗普所期望的世界都會為之沸騰的場景相去甚遠,甚至有些尷尬的沉悶。是愛好和平的人們漠視反恐活動嗎?是諸如本拉登、巴格達迪等恐怖大亨的恐怖行為引不起人們的憤怒嗎?都不是!世界輿論對特朗普本次高調宣佈的這一重大消息保持了一種冷靜和理智的態度,晚秋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巴格達迪的被消滅,只能說是反恐行動的一個階段而已,或者說只是對伊斯蘭國組織的重大打擊。但是遠遠沒有剷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一個巴格達迪被消滅了,另一個巴格達迪可能又會出現。因為恐怖主義的誘因和土壤仍在。當初,巴格達迪也只不過是萬千伊拉克青年學生中的一個,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卻改變了巴格達迪們的人生軌跡。他們由最初的反擊侵略者的行為,直至採取瘋狂的恐怖主義手段報復一切,成為全人類的公敵,其誘發因素令人深思。二是巴格達迪的死訊已經被傳過N次,媒體已經不會再簡單的相信這樣的信息,儘管本次是貴為超級大國總統親自宣佈,但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前,媒體保持一種客觀的冷靜應該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三是特朗普對此事件的高調做派,已經很明顯的告訴世界——這是他的政治需要。先吊胃口後再高調宣佈,足以看出為謀求2020大選連任、而又面臨諸多困難的特朗普,絕對把這一事件作為了為自己加分的政績來操作。莫說國際輿論對此事件謹慎,就是美國民主黨、佩洛西們,也定會使出手段淡化巴格達迪被消滅這一事件的影響,以免特朗普拿來炒作作為自己的執政亮點。四是特朗普從敘利亞撤軍的行為,不僅使剛剛出現和平曙光的敘利亞再次陷入困境,也背上了背信棄義、拋棄盟友的惡名。特朗普的做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嚴重質疑,甚至認為,消滅了勢力已經大大減弱了的巴格達迪,只不過是為了掩蓋美國從中東地區反恐活動中抽身的真實目的,其意義並不在反恐。

綜上,從目前情況看巴格達迪的死訊應該是真實的了。輿論對這一事件的態度,也比較直觀的反映了巴格達迪之死對於反恐整體形勢的態勢。上文說了,巴格達迪死了,另一個巴格達迪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因為在中東地區整個情況來看,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仍在。加之反恐活動的政治化傾向,以及隨意確定恐怖主義標準等問題,使得反恐活動很難達到真正的目的。


晚秋6280960


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反對恐怖主義, 聯合絞殺伊斯蘭國,雷聲大雨點小,伊斯蘭國ls愈挫愈勇,七年多時間,以美國的實力,ls毫髮未傷,一個沒有重型裝備的地方武裝,在俄羅斯介入後,才土崩瓦解,慢慢地人們才知道,其實是美國在後面支持,眾識是美國才是最大的恐怖分子,時至今日,巴格達迪(二個妻子三個孩子)伊斯蘭國lS頭目的死訊,伊拉克以及國際社會,不冷不熱,因為都知道,ls國大勢已去, 沒有利用價值了,這是舍卒保車,車是指美國的名節,我是反恐的,欲蓋彌彰,說風涼話還是輕的!


春秋風雲錄


反映冷淡很正常,主要是“恐怖分子頭目”的定義是美國下的,多年來凡美國打死的都是“恐怖分子”,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也都是“反恐”,不管誰反對美國誰就是“恐怖分子”,霸權主義的行徑引起了全世人民的不滿,遭到了世界人民的反對,所以美國打死”恐怖分子”頭目的消息各界反映冷淡,懷疑和不感興趣就顯得很自然了。


仙人指鹿430


美國所做的政治秀,是希望與伊斯蘭國劈清關係,其實就是賊喊抓賊,把世人當成傻瓜,伊斯蘭國就是美國製造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