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神劇裡的反派都很“萌蠢”

在很多西方國家拍攝的二戰題材“神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一群德國步兵傻兮兮地衝了過來,主角突然開火,德軍在彈雨中抽搐幾下身體,然後東倒西歪地倒下。這種劇情最能體現“主角光環”,觀眾看的也過癮。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虎口脫險》裡的德軍士兵

哪怕是被觀眾高呼“最真實”的神作《兄弟連》,為了宣揚正義,其實也對德軍的戰鬥力進行了“藝術加工”。二戰期間的德國步兵如果真的像影視劇裡拍的那樣缺乏戰鬥素養,豈又能夠縱橫歐洲大陸沒有對手呢?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兄弟連》裡的德軍士兵

今天我們從二戰德國步兵的基本戰術單位——步兵班的進攻戰術,來看看德國陸軍的戰鬥素養到底如何。

武裝到牙齒的德軍步兵班

進入熱兵器時代後,隨著科技進步、武器更新,步兵的戰術也隨之在不停地調整。但步兵的基礎戰術單位一直沒有變,那就是步兵班。以下是1941年的德軍10人制步兵班的編制和裝備:

班長:MP40衝鋒槍、6個彈匣備彈192發、望遠鏡、鐵絲網鉗子和哨子。

機槍正射手:MG34機槍、1個彈鼓、手槍、工具袋、手電筒。

機槍副射手:備用槍管、1個彈藥箱、4條彈鏈、手槍、工兵鏟、太陽鏡。

機槍彈藥手:備用槍管、2個彈藥箱、毛瑟Kar98K步槍、工兵鏟。

6名步槍手(軍銜最高或資歷最深的為副班長):毛瑟Kar98K步槍、2個子彈袋共90發子彈、工兵鏟、手榴彈、機槍彈鏈、炸藥包、機槍三腳架。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手持MP40衝鋒槍的德軍步兵班長

步兵班進攻戰術

在二戰前,德軍還把步兵班分成兩部分:機槍組和步槍組,兩組之間的協調還比較差。隨著MG34機槍和MP38衝鋒槍裝備量越來越大,密切協同越來越重要,於是德軍隨之取消了機槍和步槍的分組。步兵班變成了一個緊密的戰鬥單位,實施長時間的火力交戰不是步槍手承擔的任務,如何發揮機槍的最大火力,才是步兵班進攻戰術的關鍵。

進入進攻陣位

按照班長、機槍組、步槍兵、副班長這一順序,以密集單線隊形快速機動到接敵區域。向前機動時,所有士兵必須裝上刺刀,子彈上膛,打開保險,做好隨時接敵的準備。

到達接敵區域後迅速展開鏈式疏開隊形:機槍手安置好機槍,在班長的指示下進行射擊。機槍副射手位於機槍左側或側後,儘量實施隱蔽,隨時準備接替機槍手。步槍手移動到輕機槍的兩側(除非受地形限制只能移動到一側),整個步兵班形成一個以機槍為戰鬥隊形中心的不規則鏈狀,單兵間距通常為5步。全班隊形展開後,才可以對敵軍發起攻擊。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向敵人陣地突擊

步兵班發起進攻時,一般採取躍進或者匍匐前進的戰術動作。

在戰場上,除非是敵方火力中斷,才採用全班躍進衝擊,否則都是採用分組交替掩護躍進。班長先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然後指定1個突擊小組先躍進,其餘各組實施火力掩護。突擊小組到位後佔領有利射擊位置,掩護下個小組躍進,以此類推交替掩護。當步兵班靠近敵方陣地後,改為短距離躍進和匍匐前進相結合。

當步兵班被敵人機槍火力壓制時,步兵應臥倒隱蔽,班長引導本班機槍火力壓制敵人火力。機槍壓制無效時,班長才會指揮離敵人最近的突擊組,用步槍壓制敵人火力點。

整個步兵班距敵人陣地30-50米時,步槍手開始投擲手榴彈。這個時候,班長必須協調好手榴彈投擲、機槍掩護和步槍手突擊三者之間的協同,組織全班人員利用手榴彈的瞬間殺傷效果,突入敵人陣地。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投擲手榴彈的德軍士兵

德軍投擲手榴彈的具體動作是:首先將步槍交到左手,右手取出手榴彈放置在左手,而後右手小拇指緊扣在手榴彈導火索圓環上,再由右手緊握手榴彈木柄。接到班長“投擲手榴彈”的命令後向敵人陣地投擲手榴彈。手榴彈飛出去的時候,右手小拇指扣著的導火索也同時激發。

突入敵人陣地

突入敵人陣地時,機槍手會衝在戰鬥隊形的最前面,左手端著機槍兩腳架,一邊突入一邊持續射擊。遭到敵人火力壓制或者需要發揚我方火力時,會迅速臥倒射擊。步槍手在機槍兩側,斜握步槍成刺殺姿勢突入陣地,用槍械、刺刀、槍托、甚至工兵鏟同敵人搏鬥。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98K已經上了刺刀

待奪取敵人前沿陣地後,步兵班要迅速調整戰鬥隊形。此時班長會派出一名步槍手在全班前方30-40米的位置打頭陣,而班長和機槍依然在全班戰鬥隊形的中心,便於發揚火力和班長指揮,向縱深進攻。

德軍步兵班進攻的核心:班長和機槍。

班長是步兵班裡的指揮核心,他不僅要對全班戰鬥人員發出指令,協調全班戰術動作,還負責指揮機槍的火力方向。因此全班的戰鬥力不但取決於士兵們的訓練水平和戰鬥意志,更重要的是班長的戰術素養和指揮水平。班長要在戰鬥中保持高昂的攻擊性,即使沒有上級的命令,班長也應該利用每一個有利的戰機,指揮全班力爭突破敵人陣地。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機槍組在班長指揮下射擊

二戰前,德軍一直使用的是戰前官方《步兵訓練大綱》。戰爭進行中,德軍雖然對大綱進行了兩次改版,但是部分內容還是有些落伍。大多數德軍班長都會購買一些商業書籍來學習,例如《戰士手冊》、《軍隊服役指南》、《突擊小隊》等等。這些半官方性質的書籍,都是由軍校教官或者有實戰經驗的軍官編寫,書中知識都是根據實戰而來,理論少,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強,而且涉及到了戰場上的方方面面,猶如老兵言傳身教。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到了戰場上就會發揮關鍵作用。

機槍是步兵班裡的火力核心,全班都為機槍攜帶彈藥,戰鬥時更要以機槍為戰鬥隊形中心。對於步槍火力來說,MG34和MG42機槍簡直就是“生命收割機”,盟軍士兵寧可冒著德軍的炮火前進,也不願意頂著機槍火力衝鋒。

別被影視劇騙了,真實的二戰德軍步兵進攻戰術是這樣

攜帶彈鏈的機槍組

正義必勝

從上面德軍步兵班進攻戰術中,可以看出當年反法西斯戰爭的殘酷。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軸心國,同盟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雖然勝利來之不易,不像“神劇”裡那麼輕鬆寫意。但是正義永遠戰勝邪惡,這是永遠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