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解放軍進行夜間防空演習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自轉運動產生了晝夜交替,對人類活動有著重要影響。在軍事上,夜晚作戰一直是比較特殊的問題,本身人類因為晝夜交替而形成的生物鐘,決定了夜晚是人類休息調整的時間;另外,夜晚獨特的夜暗條件,使得人類的目視能力極為受限,非常不利於人員活動,因此,相較於夜晚,人類還是願意在白天開戰。

不過,夜晚還是給了一些軍事家和將領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夜暗條件對於軍隊的隱蔽和行動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在夜晚進行戰鬥不斷實踐並總結了經驗教訓,發展出了夜晚的作戰方式。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夜戰方式獲得了技術加成,甚至使人們能夠達到和白天作戰一樣的效果。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夜晚,給了一些軍事家和將領施展才華的機會

在古代,古人的夜晚是漆黑的。除了月光外,火是古人主要的照明工具。經常聽評書的朋友都知道,行軍打仗必然點起"燈球火把、亮子油松"。以火照明,雖然在亮度和持久性上都有限,但確實是古人唯一能夠依靠的照明手段。當然,火不僅可以用來照明,亦可用於進攻——火攻是古人打仗常用的戰法,尤其在夜間使用時。

在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就有多個夜晚火攻的戰例。雖然只是演義,但仍能夠向我們現代人展現古代火攻戰法的精妙,例如官渡之戰"劫烏巢孟德燒糧",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新野,赤壁之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都是利用夜暗條件對薄弱、懈怠之敵實施火攻並取得成功的。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三國中的火燒赤壁,雖然是演義情節,但對夜戰火攻有著獨特的表現

不過,火攻只是夜戰的其中一個戰法。在古時,軍隊利用夜晚隱蔽行動,以偷襲、奇襲對敵人進行出其不意的打擊,是古代夜戰的主要戰法。古代典籍經常有提到"三更造飯、五更出發","人銜枚、馬勒口","放火為號","摸營劫寨"等夜戰細節。中國記載最早的夜戰戰例,是公元前478年的吳越笠澤之戰,越軍以夜暗潛行渡江攻擊吳軍中軍而獲大勝。

火器出現後,特別是線膛槍和速射武器出現在戰場時,夜戰多以偷襲和強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主要依靠近戰火力殲滅敵人。此後,電的發現使得夜晚照明進入了新階段,照明器材在戰場上得到了應用。例如探照燈,這是防空部隊早期主要的夜間對空照明手段,二戰中蘇軍還曾在總攻柏林時將探照燈投入到夜晚的地面戰鬥中。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新中國早期防空部隊裝備的蘇制探照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的出現讓盟軍在偵測方面獲得了優勢,特別是夜間偵察。太平洋戰爭的一些夜間海戰中,美國海軍利用艦載雷達偵測日軍艦艇位置,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並取得勝利,打破了日本海軍所謂"夜戰神話"。雷達作為技術裝備,為夜晚作戰提供更廣闊的偵測範圍,在發現對手的距離和時間上有著極大提高。

在一些有關於二戰的影視劇中,經常能夠看到美軍在夜晚對天空發射照明彈的場景。照明彈是一種特殊彈藥,內部裝有照明劑,照明劑包含金屬可燃物(鎂粉和鋁粉)、氧化劑(硝酸鋇或硝酸鈉)、粘合劑等物質。照明彈不僅可以由火炮發射,也可以採用飛機空投或槍榴彈發射,分照明炸彈、照明地雷等不同種類。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照明彈內配有降落傘,可在空中保持一定時間的滯留,確保照明時間更長

二戰期間,德國和美國相繼研製了最早的夜視儀,夜視器材開始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德國不僅為當時新式的STG-44突擊步槍配備了"吸血鬼"紅外夜視裝置,還在豹式坦克、251半履帶車上安裝紅外夜視裝置。美國則研製T120夜視儀,用以安裝在卡賓槍上,該槍稱之為M3卡賓槍。英國和蘇聯的夜視設備也在這一時期發展出來。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德國當時在STG44突擊步槍上安裝的紅外夜視裝置示意圖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這是志願軍某部官兵試用繳獲的M3卡賓槍

夜視儀誕生後,被廣泛應用於戰場上,發展出了單兵、車載、機載等類型,夜視效果也是越來越好。美軍現役的新式夜視儀——GPNVG-18地面全景夜視儀,擁有4個物鏡,當然價格也是昂貴的。夜視器材改變了夜戰,也讓美軍在多場局部戰爭中如虎添翼,如海灣戰爭中,裝備先進夜視設備的美軍坦克能夠在遠距離發現伊拉克軍隊的坦克並將之摧毀。

兩眼一抹黑,夜間戰鬥究竟怎麼打才行?美軍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曾經在夜戰中吃虧的美軍,如今已是夜視器材遍地開花,最精銳的特戰力量,就配有四眼夜視儀,讓他們在夜晚戰場上神出鬼沒

夜戰也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傳統戰法。革命戰爭年代,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人民軍隊多對敵人採取夜戰,以奇襲、奔襲打擊敵人的薄弱點。如1937年10月,八路軍第129師第769團趁夜隱蔽接近陽明堡機場,並突然發起攻擊,摧毀日軍飛機24架、殲敵100餘人。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採取奇襲加強攻的方法,在夜晚進行城市攻堅(如攻克洛陽)。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經常在夜間發動攻勢,長途奔襲、穿插迂迴被志願軍發揮的酣暢淋漓,使得美國人發出了"太陽是我們的,月亮是中國人的"感慨。中美兩軍在朝鮮戰場的第一次交鋒——雲山進攻戰鬥,便是在夜間展開的。此戰志願軍第39軍殲滅敵人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多人,有力打擊了號稱"王牌"的美軍騎1師的囂張氣焰。

如今,中國軍隊已不再是那支"小米加步槍"的隊伍了。隨著裝備水平的大幅提升,解放軍的夜間作戰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特別是以夜視器材為主的先進偵察設備的應用,部隊在夜間的偵察、行動和作戰能力顯著提升。當然,部隊還是應該繼續加大普及夜視器材,以及在演訓任務中廣泛使用夜視器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