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105毫米18和18

二戰兵器全集|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105毫米18和18/40加農炮

一戰後,德軍希望列裝新型集團軍級遠程火炮以替換老式野戰炮,這時當時尚處於嚴格管制下的德國軍火工業重新開始的第一個項目,1926年時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已有樣炮,1930年時兩家公司都為試生產做好了準備。

德國軍方對採取何種方案猶豫不決,最後採用了萊茵金屬的炮身和克虜伯公司的炮架,克虜伯炮架廣泛用於德軍各型火炮,例如重型15-cm sFH 18榴彈炮就採用該炮架。1934年新型105毫米火炮交付時選定為德軍制式105毫米火炮,編號10.5-cm K 18。

二戰兵器全集|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105毫米18和18/40加農炮

實際使用證明軍方選定的萊茵金屬105毫米炮身並不理想,就其所發射的彈藥來說炮身太重,更大些的150毫米榴彈炮威力更大,效率更高,也涵蓋所有射程範圍,重量卻並沒大多少。另一個問題是K 18型火炮服役時德軍尚處於半機械化時代,火炮採用畜力牽引。這種火炮實在太重,單個普通馬隊無法牽引一門炮,必須將火炮拆開運輸,這對一門105毫米口徑的火炮來說過於誇張了。後來德軍的半履帶式牽引車開始服役,不過此時K 18的生產優先級已經降低了。

二戰兵器全集|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105毫米18和18/40加農炮

為提升K 18火炮的戰鬥效能,軍方開始考慮增大該炮射程,這隻能通過加長火炮身管才能實現,為此火炮身管由IV52改為IV60,1941年該型火炮試製成功,編號10.5-cm K 18/40,但很久未投產,後編號變更為10.5-cm sK 42(意即重型火炮),最終投產數量不多。

1941年時K-18及其改型的缺陷已眾所周知了,鑑於其龐大的體積和重量,該型火炮用於海岸防禦,它的缺陷相對來說顯得不太重要。主要部署於大西洋壁壘沿線,當時的大西洋壁壘防線正在構築中,需要大量火炮,這些火炮安裝在固定跑位上,加之其較遠的射程,K 18可謂物盡其用。為提高炮彈威力,增強對海上目標殺傷力,為其生產了新型彈藥。

參數

型號:10.5-cm K 18

口徑:105毫米

身管長度:5.46米

重量:行軍狀態6434公斤,作戰狀態5624公斤

射角:0度~48度

射界:64度

炮口初速:835米/秒

射程:19.075公里

彈重:15.14公斤


《二戰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門別類系統查詢,可關注同賬戶名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