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推進灣子林改造:“垃圾場”蝶變“村灣公園”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19-10-31 09:27

記者陳雪玲特約記者宋從峰通訊員胡雪飛

傍晚時分,監利縣紅城鄉仙鶴臺村“村灣公園”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光:阿姨們在空地上跳著歡快的廣場舞,老大爺坐在石凳上聊著國事和家常,孩子們往來穿梭追逐嬉戲……

誰能想到,一年前這裡荒草叢生、河道淤塞、垃圾遍地,村民避而遠之。

仙鶴臺村的“蝶變”,是監利縣推進灣子林改造的縮影。去年,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將農村豐富的灣子林資源與創建森林城市、農村環境整治和脫貧攻堅相結合,大規模推進灣子林改造,有效破解了農村環境衛生“頑疾”,“垃圾場”變身“村灣公園”。

拆掉“心牆”建設自家“後花園”陽光打在潔白的牆壁上,“掃乾淨、碼整齊、拆通透、改旱廁、清溝渠、栽滿綠”的紅色大字格外醒目。穿梭在監利縣各鄉鎮村,隨處可見這“十八字”標語。

2018年初,監利縣委、縣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先手棋”和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這“十八字”成為該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總要求。

“環境整治的號角吹響後,全縣迅速行動起來,各村面貌煥然一新,但總感覺差點特色,亮點不夠。”該縣一位負責人回憶說。

一個想法隨即提出來:因地制宜,開展灣子林改造。灣子林是生長在農村“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的林木,多在農戶房前屋後,這在監利鄉村十分常見。

推行灣子林改造,卻是一波三折。

縣委、縣政府組織縣、鎮兩級相關負責人到外地參觀學習經驗,各鄉鎮負責人參觀後信心滿滿,躍躍欲試。經研究決定,將上車灣鎮孝貴村作為試點率先推進。

“這是我們堆放雜物的地方,你們要改造灣子林,東西堆哪裡,我們不同意!”鎮裡的負責同志進村宣講,村民們並不買賬。

要改造,必須先把“心牆”拆。鎮裡隨後組織村民代表赴仙桃、棗陽等周邊地區參觀。“那些地方把公園建在村裡,衛生又漂亮,真的很不錯!”回到村裡後,村民代表傳達所見所聞,說得大夥“心癢癢”。

村民的“心牆”拆了,村裡立即行動起來。修雜草、鋪小道、配置健身器材,孝貴村第一個建成了自己的“村灣公園”。

“現在每天都要去公園裡走一走,鍛鍊身體!”孝貴村村民胡貴承說,現在,村民們不再亂丟亂堆,自發維護優美的環境。

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小遊園”經全面改造後,孝貴村的灣子林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在每月一次的拉練評比中,引來無數點贊好評,其他各村紛紛主動申請進行灣子林改造。

監利地域廣闊,但灣子林分佈並不均衡,雖鼓勵村村建設“村灣公園”,但堅持有改則改、宜改則改的原則,不搞“一刀切”。各村灣子林改造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的要求進行。

一花引來萬花開——

新溝鎮雙興村沿河邊打造寬幅林帶,高標準建設獨具特色的小遊園,農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小河兩岸綠意盎然,展現出新農村的生態美景;

紅城鄉清港村充分利用原有堰塘、河流,進行“小微溼地”改造,蜿蜒曲折的林間小路幽雅寧靜,清新之風讓人心曠神怡,一派自然之美;

程集鎮堤頭村在荷塘上架起棧橋景觀帶,九曲迴廊,倒影成趣,河岸還停靠著幾隻小木船,遊人可以在河上泛舟,怡然自得;

柘木鄉賴橋村從保護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周邊的灣子林木著手,挖掘優秀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的林木內涵,增添村落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

微風盪滌舊貌,新容盡展眼前。各村緊扣“改造”二字,先後建成一批生態景觀型、庭院經濟型、小微溼地型和文化傳承型“村灣公園”。去年,全縣共建成72處村灣公園,改造面積達2000多畝,同時拆除公路沿線危舊房、空心房、旱廁和違章建築3600多棟。今年截至9月,又改造完成近60處灣子林。

監利縣通過推進灣子林改造,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生態休閒聚集地,催生一批林果採摘、家庭林場、生態農莊等經營主體,不僅改出“百花競放”之美,還收穫了碩果累累。

汪橋鎮建成70多家農家樂,其中嚴場村人均收入從2015年11580元增至目前的16630元;大垸管理區探索出林果採摘、家庭林場和桃園旅遊等生態產業模式;棋盤鄉水鄉湖區風光旅遊、紅城鄉朝陽生態農業、上車灣鎮紫雲英花海、尺八鎮老江河溼地公園和柘木鄉古樹之鄉等林業生態旅遊產業鏈正在形成。

長效機制讓美麗鄉村“持久靚”

監利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比點觀摩活動日前舉行,與會人員分組對各鄉鎮管理區灣子林改造和“拆通透”工作進行了觀摩。

自該縣推進灣子林改造工作以來,這樣的比點觀摩活動形成常態,通過“一月一拉練、一月一主題、一月一考評、一月一通報”方式,倒逼各地自覺推進、創先爭優。

從上車灣鎮孝貴村到紅城鄉清港村,從因地制宜規整到“小微溼地”改造,比點觀摩像擂臺比武,各鄉鎮村既賽亮點、亮絕活,又談問題、找不足,在“比”中“學”、在“學”中“改”。

為構建長效機制,該縣出臺美麗鄉村分類創建以獎代補政策,對美麗鄉村創建村、示範村、精品村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的資金扶持,有力推進了灣子林改造工程。

環境美了、腰包鼓了,這些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實惠,激發出老百姓無限的參與熱情。

監利縣將每月15日定為“全民清潔大掃除日”,推進全域大清理、大掃除、大整治,已經形成全縣全民開展灣子林改造的新風尚。

在新溝鎮雙興村,村民馬得秀主動賣掉1500只雞,拿出養雞的地和過去堆雞糞的池子,讓村委會種上果樹進行整體改造,建成了一個採摘園,吸引遊客前來休閒採摘,不僅美化了環境,還增加了村民經濟收入;

福田寺鎮萬安村村民將老房子的牆磚捐獻出來,用於村裡的灣子林改造,灰磚鋪設的小道,別有一番韻味,還降低了建設成本;

上車灣鎮周門寺村的村民們自發參與到灣子林規劃、清障和後期的施工中,幫村裡節省了一大筆人工費……

農民的事,農民自己幹,幹出的成果,農民倍加珍惜。

秋日的暖陽下,新溝鎮雙興村村民丁賢軍和家人漫步在村灣子林,拿出手機自拍不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監利,近8000農戶、60000村民和丁賢軍一樣,都能享受這樣的幸福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