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深耕十年 改革新徵程

創業板深耕十年 改革新徵程

編者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8日,創業板市場共有775家上市公司,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0.4%;總市值為5.6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0.2%,已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開門迎客,至今已十年。

十年間,許多上市企業借力創業板做大做強。十年間,創業板也有質疑聲,比照服務創新創業企業的初心,創業板成績究竟幾何?

十年節點向前看,創業板“仍需努力”,中國企業群體期盼一場來自創業板的全面深化改革。

“我們的成長得益於創業板”

2012年,利亞德在創業板上市。“那一年,公司營業利潤約5900萬元;2018年利亞德營業利潤超過14億元。”利亞德董事長李軍說,“我們的成長得益於創業板。”

李軍的話點明瞭創業板對一批有志於做強的上市企業的支持作用。

深交所數據顯示,2009年,創業板沒有一家公司年收入超過30億元或淨利潤超過5億元。十年之後,2018年營收超30億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有93家,淨利潤超5億元的公司有45家。

十年間,創業板公司家數從28家增加到776家,總市值約5.7萬億元。首批28家公司平均收入規模由3.5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5.1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4.43%。

“創業板對企業的支持體現在三個方面:融資、品牌、合規透明的公司治理。”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說,公司通過首發上市、定增等途徑在資本市場融資近百億元,有力促進公司擴大研發投入等,使公司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創業板對我們支持最大的是便利了併購。”中科創達董秘王煥欣說。2016年,企業成功併購境外一家當時處於虧損階段的圖形界面設計企業,如今,這家名為Rightware的企業已成為中科創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創業板致力於服務創新創業企業,十年間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已成為支持新經濟不可或缺的市場板塊。

創業板十年“仍需努力”

“並沒有感覺創業板有太大的制度優勢”“有時創業板一些制度會讓企業束手束腳”……採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創業板十年,而今“仍需努力”。

難在上市條件包容性不足。十年前,創業板設置了比滬深主板市場更低的上市條件。但在實際操作中,創業板上市門檻遠高於紙面上要求的“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等。

“當前我國支持新興技術產業發展的方向非常清晰。”中信建投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丁魯明說,創業板能不能包容這些企業、甚至是未盈利企業。

難在再融資約束太多。在創業板,如果不是非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司配股、發行可轉債等須滿足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這實際上與企業的穩健經營理念並不相符。”李軍說,為此,利亞德不得不在一些時段內維持這一相對偏高的負債率。

此外,2014年創業板推出的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屬高端製造業,一個項目動輒數億元,最高融資5000萬元的額度太小。”三聚環保資金部副部長嚴曉斌說。如今,這一渠道鮮有問津。

難在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首批28家上市企業為例,愛爾眼科、樂普醫療等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成功典型,但也有7家企業2019年中報披露的淨利潤為負,其中一家名叫金亞科技的企業涉嫌欺詐發行。

諸如此類的“行路難”還有不少,有些是創業板獨有的,有些則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通病。在創業板開市十週年的時點上,我們客觀盤點過去、明辨得失,以更好地向前走。

創業板來到改革的“十”字路口

十年回首,我們有過歡喜與苦惱;而今邁步,創業板需要一個再出發。

今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10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說,加快創業板改革。

創業板深化改革已成為業內外的共同期盼。

怎樣試點註冊製備受關注。“註冊制是提升市場包容性最好的抓手之一。”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創業板要堅定不移地推行註冊制,在IPO標準設置上服從創業板市場定位。

再融資制度如何優化?欣旺達董事長王威等多位企業負責人建議,創業板定增投資者人數可放寬至10名或更多;上市公司發行證券要求45%負債率的限制可以放開;小額快速再融資的速度可以更快等。

要有更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創業板十年出現了一些問題股、有些公司成長性不足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我們希望的改革,就是能夠進行優勝劣汰,能夠獎優罰劣。”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關於創業板如何改革的聲音還有很多。但我們不能脫離創業板的存量制度與存量市場來談改革,不能脫離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格局來談改革,也不能脫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面空談改革。

站在十週年節點眺望,我們期待創業板繼續堅持服務創新創業企業的初心,小心論證、大膽改革,與其他板塊一起,共同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資本市場之路。

END

创业板深耕十年 改革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