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供需渠道亟待疏通 已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作者周慧虹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最近,筆者深入基層開展金融支持農村清潔供暖情況調查,從當地金融機構、政府、信貸需求方各聽到了一些不同說法。

涉農金融機構表示手頭有可用資金,無奈找不到合適的支持項目,也不完全瞭解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綠色信貸有何扶助政策;地方政府苦於農村地區清潔供暖工作困難多,財政補貼壓力大,抱怨金融機構不擔當不作為;而一些清潔供暖企業又反映經營資金不足,亟待金融扶持,還有些打算從事秸稈回收加工、沼氣生產的創業者,因缺乏啟動資金遲遲無法行動。

農村金融供需渠道亟待疏通 已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無論是當地金融機構,還是地方政府、信貸需求方,他們都站在各自角度,道出了客觀實情。由此反映出的則是,當前農村金融運行依然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供需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

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儘管如今已進入網絡信息化時代,各種數據、資料的獲取越來越便捷,可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更何況不同的市場主體還有各自的工作要做,不可能及時、全面、深入地瞭解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尤其需要看到,現實當中基於種種主客觀原因,社會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尚未被打破,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銀、政、企各方的順暢溝通,也因此造成如下局面:一方面金融機構有資金放不出,另一方面貸戶有需求貸不到,而地方政府幹著急沒辦法。

農村金融供需渠道亟待疏通 已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打通農村金融供需之間的“腸梗阻”,關鍵還是要儘快架橋鋪路,搭建起適宜的平臺。在縣域地區,熟悉當地情況的自然是政府,對經營主體資金需求的有效洞察,政府的相關信息將會起到重要作用,這就決定了政府的主導力往往很強,理應成為當地金融供需服務平臺的重要構建者。

農村金融供需渠道亟待疏通 已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除此之外,人民銀行縣級支行在促進金融供需當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作為貨幣政策的貫徹者,縣級人行對於金融相關方針政策有著系統性的掌握,同時,其所擁有的徵信管理、支付結算、金融統計與調查等手段工具,也可為服務平臺的順暢運行給予有力支撐。而人行聯手當地政府,既可以推動政府將需求方的動態數據信息分享出來,又可以協調政府的多重部門及商業金融機構,充當好“樞紐”角色。

縣域政府與人行攜手,不僅要為金融供需之間搭建好服務平臺,讓相關數據信息在“線上”暢通流動起來,更重要的是,還須積極利用線下手段實現數據信息真正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