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溜達的大貓


我是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孩子出生時體重7斤,滿月11斤,學齡前每次體檢結果都是優良。此後,3年幼兒園,4年小學,他幾乎滿勤,在過去的7年裡,他請病假的時間累計起來不超過3天。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我很肯定的說,原因在家長——

1.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生病。

孩子很單純,一般不會出現心理、情緒方面的致病因素,即使心理出現問題,也多是身體不好造成的,所以健康的孩子一旦生病,第一個可能就是孩子的飲食出錯了,或者孩子受涼了。要想盡快康復,首先要找到孩子患病的原因,再配合有效的治療。

2. 老一輩的育兒誤區,給孩子埋下了健康隱患。

有些老人說孩子有胎毒,一出生就給喝黃連水,生生把孩子嬌弱的脾胃給喝傷了;

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不去設法尋找患病的原因,只想到吃藥、打針、輸液,一次又一次,一個原本健康的孩子,也會被帶得渾身是病。

身邊不少這樣的例子,家長關心則亂,孩子稍有個頭疼腦熱就往醫院送,表面上,“藥到病除”,實際上,抗生素破壞了孩子的免疫系統,有個朋友的孩子,今天也10歲,在頻繁的藥物侵蝕下,身體瘦弱,每每換季就要生病,感冒咳嗽不下重藥也難全愈,而且一不小心就發展成肺炎,又要入院輸液,如此反覆,惡性循環。

3. 如何讓孩子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下面說說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想要孩子後天強,母親一定要先健康


我媽說我可能是早產兒,她那時候月經不調,有時候2-3個月才來一次例假,所以她根本不確定懷孕的具體時間,在農村也沒有產檢,她每天照樣上山下地,自己挑水洗衣……有一天,突然肚子疼,請了產婆來家裡就生下了我,沒人知道足不足月,我爸誇張地形容:“你剛出生時像只小貓一樣,只比我一個手掌長不了多少,份量了不起也就三四斤”。

我從小體質較弱,也不愛運動,經常生病。

加上初出社會那幾年,為了在崗位上拼出成績,更上一層樓,經常加班加點,還報名進修深造。計劃要孩子的時候,我的體重才83斤。


正因為深知身為母親,自己的身體作為孕育孩子的土壤,如果不夠優質,就會讓孩子輸在先天,所以我看了很多書,並且提前一年就開始調整自己——

1.我調整了工作崗位

放棄高薪高壓的銷售管理崗位,換成行政管理角色,讓自己慢下來,讓身心放鬆下來;


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而孕婦代謝旺盛,代謝產物多,如果經絡不通,更會加重淤堵,不但會加重妊娠反應,還會造成全身浮腫,高血壓等不適症狀。最重要的是,孕婦經絡淤堵嚴重,很容易造成羊水的混濁,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發育。”——摘自 馬悅凌《父母是孩子最好和醫生》

因為之前長期熬夜,也有貪涼的習慣,不注重飲食……我體內寒溼重,經絡不通,臉上長痘,我知道,這些都是毒素在體內淤堵造成的。

為了給未來的寶寶創造清新的“生長環境”,我用參照馬悅凌老師書中的“刮痧療法”疏通經絡、排出身體毒素。

堅持早睡早起,堅持跑步,親自下廚,注重早餐,不吃冷飲,不喝飲料酒水,甚至即使在夏天,我都不喝涼開水,堅持喝溫開水……

在我確認懷孕的那天,體重88斤,這是過去大半年堅持鍛鍊和科學飲食的成果。


3.孕期的情緒穩定、心情愉悅

產檢時,醫生說:“媽媽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悅,孕期孩子與媽媽同呼吸,共命運,媽媽有多好,你的孩子就有多好。”

我謹記醫生的話,在後來家中出現變故的情況下,我也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吃好睡好,給孩子輸送最健康的一切。


讓孩子不生病的智慧

1. 媽媽的奶水和細心,就是寶寶最好的藥

有人說:“吃母乳的孩子是不會生病的”。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據說母乳會根據寶寶所需要營養均衡配置,易於寶寶消化吸收。配方奶只能大致模仿母乳的營養組成,無法提供全部的活性酶、抗體、促生長因子等珍貴的成分。

母乳直接哺餵,不需要消毒,且溫度適宜,這樣就會減少病菌入侵。所以說吃母乳的寶寶六個月之內基本不生病。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要堅持母乳餵養。

2.體內寒溼是孩子健康的最大攔路虎

孩子是純陽之體,不論什麼季節,孩子的手腳都應該是溫暖的。如果孩子的手腳總是涼的,說明身體內寒溼重。

中醫認為,生冷之物直接傷害脾胃,孩子貪吃寒涼的食物,胃腸消化吸收的能力普遍較差,久而久之,營養不良、身體虛弱。

而造成寒溼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母親的身體寒溼較重,懷孕前痛經的女性生的孩子普遍體寒。

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較多的寒涼食物。

孩子經常使用抗生素,經常輸液。

……

馬悅凌認為:“祛寒並不難,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身體的修復能力是非常強的,只要不繼續貪涼,少吃冷飲,少吃寒涼屬性的食物,多吃性平、性溫、當季的新鮮食物,冬季儘量不吃水果,多運動,這樣堅持半年,就能看到孩子身體的變化。”


3.孩子生病怎麼辦?

人吃五穀雜糧,總有生病的時候。

我的原則是,能食療的堅決不吃藥。

小孩子比較常見的就是受寒感冒,我通常是見到他頻繁打噴嚏或是輕微流鼻涕症狀時,就採取措施了——

生薑和艾草煮水給孩子泡澡,到微微出汗,立刻包起塞進被窩保暖,再喝一杯生薑紅糖水,暖暖的睡一覺,基本上就能恢復。

我每天都會觀察孩子的舌質、舌苔,判斷孩子是熱?是寒?還是虛?以此應對孩子的常見小狀況。

比如,正常小兒的舌質溼潤而呈現淡紅色,舌質偏淡的多數是貧血,舌質發紅代表內熱大,舌體顏色正常而舌尖發紅則意味著心火旺;舌邊發紅意味著肝火旺,舌邊有牙齒印則說明身體虛、脾胃消化功能弱……


遇到病毒猖獗時期,不得已給孩子吃了西藥,一旦病癒,立即給他做調理脾胃的藥膳。


4.“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明代醫書《萬密齋》

父母愛子,很多家長往往要看到孩子吃得多,吃得飽,才覺得成就感滿滿,不知不覺把孩子喂成“小胖墩”,孰不知古人早有訓:“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總結

想要孩子少生病,或不生病,需注意以下幾點:

孕前調理好母體,給孩子一個好的先天條件;

有條件的話,堅持母乳餵養;

懂得識別“老人言”,跳過老一輩錯誤育兒經驗的“坑”;

呵護好孩子的脾胃,遠離寒涼、遠離零食、不過度餵食傷了孩子的脾胃;

能食療,絕不吃藥;能吃藥,絕不打針;能打針,絕不輸液;

……

其實,漫漫育兒路,養育健康的孩子,很難寥寥數語說得清,歡迎補充!



愫說育兒


我家小女孩快6歲了,從小到大沒生過病,藥都很少吃。只有一次冬天感冒,咳嗽太久了,去開了點消炎藥,怕引起肺炎!我妹的小孩,雙胞胎,比我女兒小三歲,感冒流鼻涕的頻率比我女兒高多了。下面我來說一下原因,不一定全對,因為畢竟我不是專業醫生!

首先,你得承認個體的差別,基因不同,體質就不同。當然和父母生小孩的年級也有很大關係。這些,小孩一出生就決定了的,這是客觀因素。

下面,說一下主觀因素,那就是媽媽帶小孩的理念不一樣。我老婆帶孩子,剛開始小毛病都不去醫院,多喝開水。記得有次過年,小安安咳嗽,還有點發燒。剛好親戚都來我家 ,看到這個情況,都勸我們趕緊去看醫生,去開藥吃。我平時也挺支持我老婆的做法,但礙於長輩各種勸,只得帶她去醫院看醫生。最後還是我們主動要求醫生開點藥,藥沒吃完就好了。然後我妹的小孩,一有點咳嗽,就去看醫生,開藥。一有點發燒,肯定去藥店買發燒藥,甚至打點滴!不過現在小孩3歲多了,也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了。我媽老一輩也常說,帶小孩,三歲是個坎,意思就是小孩三歲之前生病會比較多。

最後,該看醫生還是要去的,小感冒咳嗽拖久了就不好。具體怎麼判斷,平時媽媽多觀察小孩的情況,學點醫學基礎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小孩生病不一定都要去醫院,但不能有一點馬虎!


安安愛學習


我家小孩今年5歲半,四歲前平均每個月要得一次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曾經都是我們家的常客。但從四歲半開始,基本沒有再去過醫院,即使感冒,一兩天就自動痊癒,不像之前必須掛水才行。因此,以我家小孩為例,我認為孩子是否經常生病,主要還是跟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主要強調三點:

1、避免太多精細的養育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們給予他的可謂是最全方位地照顧,家裡裝了淨水機、空氣淨化器、消毒櫃、除蟎機,從不在外面吃飯,出門都帶口罩,一天拖三次地……

即便如此精細的照顧,小孩還是體弱多病。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小孩讓外公外婆帶回老家三個月,每天的生活在我們看來都很“糙”,小孩反而還長壯了,沒得過一次感冒。

於是回來後,我們不再刻意去營造純淨無毒的環境,讓小孩接觸自然的生活,身體反而越來越好起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再不斷適應變強。


2、減少用藥,儘量依靠自身免疫力

之前小孩一生病就是去醫院,不吃藥不打針,我和寶媽心裡就不踏實。在我們在看,只要能快速讓寶寶痊癒,吃多少藥都願意,醫生都認識我們了。

後來,醫生告訴我們,藥用多了,病毒會產生抗藥性,而且也不利於小孩自身免疫系統的成長。平時的普通感冒,並不需要用藥,日常生活多注意,提高自身體質才是關鍵。

如今,我和寶媽在小孩生病時就淡定了許多,飲水、休息為主,特殊情況才對症用藥,孩子的體質隨著年齡地增長也好了很多。


3、運動和飲食是增強體質的關鍵

為了幫助我家小孩提高免疫力,我和寶媽分別為孩子制定了詳細的運動和飲食計劃。

運動方面:去年開始報了跆拳道班,每週兩次課,每節課兩個小時。每天飯後,帶孩子到樓下花園散步或者騎車。

飲食方面:早上保證一杯酸奶,睡前一杯牛奶,每天至少一個水果,剩下就是日常的飯菜了,有肉有菜有湯。

這一年多來,我家小孩的身體明顯強壯了很多,而且每天都活力十足。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總是生病,與其糾結是否天生體弱,還不如從生活方式和環境入手,幫他們變強。

孩子的健康成長要靠他們自己去適應、去變強,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做好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就好,儘量避免越俎代庖。

我是銘兒爸爸,80後奶爸,以一個父親的視角,每天與您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感謝您的點贊和轉發,期待您的關注和交流~

銘兒爸育兒筆記


拿我家附近幾十個孩子對比,其中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保姆照顧,平時保姆也不怎麼管,出去玩兒也隨地小便,尿溼了褲子仍然穿著溼衣服跟著其他孩子亂跑,特別好養活。這孩子很少生病,長的也結實,很有勁兒,潑辣的很,打架時四五歲的孩子都打不過他。返觀另一個孩子,四歲了,平時出去玩兒,父母總有一個人跟在他後邊,跑也不行,跳也不行。這個孩子就特別愛生病,動不動就發燒,感冒。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生病,有的孩子生病少呢?其實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一、父母愛生病,孩子也愛生病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這孩子他爸,小時候就愛生病,隨他爸了。父母小時候體質弱,孩子也會隨父母。

建議:改變教養方式

比如,爺爺奶奶帶大了爸爸,又帶孩子,這時候教養方式就是相似的,如果爸爸愛生病,那就不要再按照從前的方式養育孩子了。


二、養的太精細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太強,吃穿用都全權包辦,孩子無法獨立,漸漸養成懶惰的性格,這樣的孩子一般太嬌氣,容易生病。

建議:

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會孩子堅韌,有時候性格懦弱,就愛生病。

三、不愛運動的孩子

運動能強身健體,如果孩子不愛運動,整日裡很安靜,新陳代謝比較慢,體質跟不上,就容易生病。

建議:

加強戶外運動,平日多曬太陽,補充陽光維生素。


四、不愛喝水的孩子

孩子們活動量比大人多,而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的過程,水的地位很重要。

建議:

養成按時按點喝水的習慣,形成習慣後,孩子就會主動找水喝,父母在家幫助孩子養成喝水的習慣。

五、挑食或者吃的太飽的孩子

孩子挑食,容易缺乏微量元素,容易貧血,缺乏維生素、導致孩子反覆感冒。吃的太飽,容易消化不良,使睡眠質量下降,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疾病。

建議:

飲食上營養均衡,葷素搭配。讓孩子自主進食,家長不要強行餵飯。


瓦特藹沃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這是跟大人有關還是跟孩子本身有關?

我認識的一個小男孩,3歲多了,用他姥姥的話說,孩子連一次藥丸子都沒吃過。據姥姥說,孩子媽媽在備孕期間,就特別注意,跟孩子爸爸都積極健身,科學備孕;妊娠期間,媽媽能做的都自己做,飲食均衡,生活習慣也很有規律, 孩子出生後 孩子媽媽每天給孩子做撫觸,經常帶孩子出來活動,孩子的飲食也一直都很講究搭配。而在一歲後,除了是霧霾天,孩子基本每天都出來,小傢伙黑黑壯壯的,看著身體就特別結實。可見孩子的體質跟先天和後天餵養護理有關。


排除先天遺傳的一些不健康的體質,後天餵養特別重要,尤其是3歲前的孩子。我一姐們,她的孩子都四歲半了,體重才28斤,身高101釐米,跟同齡孩子明顯偏小。因為她媽媽本身就比較挑食、偏食,孩子添加輔食時,飲食就很單一,所以孩子特別挑食,再加上後來零食也吃的多,孩子就更不吃飯了。孩子特別容易生病,每次換季她都得去醫院,輸液打針。

像我姐們的寶寶,也不是早產兒,出生時都正常。後來經常生病,跟後天的餵養護理有很大關係:

1.一生病,就去醫院掛針,每次孩子一生病,她媽就特別緊張,為了快點好,輸液打針覺得最快。其實寶寶正處在發育期,抵抗力系統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病菌感染致病,如果治療時經常使用消炎藥。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體內益生菌,進一步導致孩子自身抵抗力低下,令孩子更容易生病。

2.孩子挑食偏食嚴重,某些營養素缺乏,比如鐵、鋅等微量元素。平時愛吃零食,孩子愛喝飲料,不愛喝水,也讓孩子的健康有隱患。

3.家裡人特別緊張,所以每次給孩子穿的也比較多。因為孩子不愛吃家裡的飯,經常買漢堡等食物,孩子常消化不良,形成了循環。

古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大多數寶寶生病都是腸胃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所以父母要科學餵養護理孩子,是寶寶少生病的第一步。

國高級育嬰師,十年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原創作者,青雲獎獲得者。關注母嬰健康和1-10歲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銀花育兒


這個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有2個寶,我一個人帶,基本很少生病,一年生病2-3次,這個可能有2個原因。

1.養娃的方式有關—糙養。給娃娃吃飽了,穿的衣服合季節,其他隨便他怎麼玩,髒不怕、累不怕。

2.如果生病了,不會馬上帶去看病,讓娃娃自己先扛扛,實在不行吃藥,再不行才帶去看醫生,但不會讓娃娃打點滴。有一次娃兒高燒到39.8度,把我媽嚇慘了,說一定要帶去看醫生,我給娃娃先物理退燒再配點藥吃,再帶去給醫生瞧瞧,開了點藥,反反覆覆燒了3天才好。其實每一次發燒都是鍛鍊提高娃兒抵抗力的好機會。小兒常見的感冒發燒、拉肚子、扁桃體發炎、手足口我家娃兒都經歷過,去診所做什麼治療一般是吃藥,吃藥不起作用就貼膏藥,一般2、3天就能好。


天藍1776


我家是一個孩子,可即便是1個孩子,還是經常弄得我焦頭爛額,每次跟朋友訴苦的時候,朋友都會跟我說,你家孩子夠好的了,健健康康的,你不知道,我家的孩子一生病之後,能把我給急死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身邊,而有的孩子卻很少生病?

一、遺傳問題

有的孕婦在懷孕期間飲食有問題,比如,她會抽菸或者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身邊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她媽媽在她懷孕的時候有抽菸,然後他們姐妹幾個就從小愛生病。

二、晚育問題

有的孩子是媽媽在40多歲的時候生的,高齡產婦生的孩子抵抗力就會比較差。身邊的一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他媽媽40多歲的時候懷上他,他就是從小體弱多病。直到長大後才稍微好點。

三、經常吃藥的問題

有的寶媽在孩子生病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焦慮,孩子一感冒發燒就趕緊給孩子吃藥。我朋友就是看見孩子有點咳嗽就吃藥,漸漸的孩子的抵抗力就差了。我比較皮實,孩子生病後,我不會著急,會留時間讓他自身的免疫系統去對抗,比如,孩子有點感冒後,我就熬生薑紅糖水,發燒了我就物理降溫,實在退不下去才去看醫生。有的孩子小小的就打針輸液,因為你剛開始給孩子吃藥,漸漸的藥不管用了,就打針,輸液。所以如果想讓孩子的抵抗力好一天,那麼不要經常給孩子吃藥。

以上就是我說的三點原因,如果你還有其他補充,歡迎留言討論。


子謙媽媽育兒經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在於家長照顧情況的細心程度以及孩子的體質情況。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帶兩個孩子的經驗,供大家參考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出,謝謝!

我是80後,二寶寶媽,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一歲七個月。目前的現狀是,完全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家中老人都在老家。

我家老大的體質不太好,小的時候,總是愛生病。這個,和我最開始的照顧有很大的關係。在家老大出生第三天的時候,列行日常檢查的時候,發現孩子有黃疸,就直接抱去醫院的兒科照藍光,住了一週的院。這一週,小小的孩子,一天24個小時,自己睡在照藍光的小箱子裡面,腳上打著抗生素,把免疫力破壞了。

導致我家老大出院之後,不到一個月又發燒到40度。然後又陸陸續續的因為急性腸炎、皰疹性咽峽炎、感冒發燒之類的住院過幾次。

總而言之,兩歲之前,老大體質就是特別不好吧。現在回想起來,都怪我自己,當時老大黃疸值才17.8,完全不用去照藍光的。哎,第一次當媽,啥都不懂,坑了孩子。

後來,我努力的給孩子增強免疫力,想著通過食療和運動、曬太陽之類的給孩子好好補補。

通過這三年的努力,我家老大的體質確實變得很不錯了。從三歲開始,到現在快六歲了,這中途雖然也有過小感冒,並且還發燒過一次,但從來沒去過醫院住院。我都是用食療之類的給孩子治療好。

通過我家老大的經歷,我家老二我就不會再輕易給他使用抗生素之類的了。

我家老二出生的時候,同樣也被查出新生兒黃疸,但這次,我不慌了,直接把老二抱回家,吃點梔子黃,讓老二曬曬太陽,黃疸就消下去了,沒打針,沒住院。

老二現在四歲了,除了一次因先天性瘻管動手術住院了之外,再也沒住過一次院,並且很少感冒之類的。

我的育兒心得總結:

1、能不用抗生素,就儘量別給孩子用抗生素,作為父母,必須要知道,是藥三分毒的危害性,重視抗生素將會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

2、多讓孩子曬曬太陽,多進行室外活動。最好的藥,便是新鮮的空氣。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千萬別忽視室外活動對孩子的重要性。

3、一定要重視運動。有的家長怕孩子累著,不讓孩子運動。有的家長太愛自己的孩子了,以至於含在嘴裡怕化了,棒在手心怕摔了。其實,這種育兒方法,完全就是錯誤的。不經歷過風雨的孩子,又怎能見彩虹呢?有的時候,孩子的磕磕碰碰,反倒對孩子的成長特別有利。適當地運動,對孩子的體能和生長髮育,非常有好處的。

4、重視營養均衡,及時糾正孩子的挑事不良習慣。

5、重視睡眠質量,到點一定要讓孩子睡覺,養成午睡的好習慣。


幸福魚兒


確實,有的孩子總生病,有的孩子很少生病,甚至幾乎不生病,這其中的原因,與孩子體質有關,也與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總歸來說,我覺得家長的照顧方式影響更大。

我家大寶從小就幾乎沒生病過,我表哥的兒子比他小几個月,就經常生病,還住過幾次醫院。現在嘟嘟也很少生病,姑姑家的騰騰比他小几個月,也是經常吃藥,有時還去輸液。為什麼會這樣呢?以我的經驗,與以下因素有關。

1、孩子的體質和先天因素。

有些孩子早產,或出生時發育不太好,可能就會體質弱一些,嘟嘟姑姑家的騰騰出生時不足5斤,新生兒科標註為"足月小樣兒",當時剛出生時,是我和另一個家屬抱孩子送到新生兒科檢查,孩子真是非常瘦弱,看著都有點嚇人。

後來雖然母乳充足孩子長得還挺胖,但是經常生病,感冒發燒咳嗽都是遲遲不好,有兩次還轉成肺炎,現在孩子不到兩歲半,家裡藥幾乎沒斷過。

2、家長照顧方式不同,有的孩子經常生病,有的很少生病。

哪些照顧方式會讓孩子容易生病呢?

一是照顧的過於周到,不給孩子身體提升適應能力的機會。

前面說到的那個表哥的孩子常生病,因為表嫂是和非常細心的人,生怕孩子冷了熱了,出門都是包裹的非常嚴實,坐的地方也要給孩子墊上軟乎的棉墊,有一次見我直接讓孩子坐在車座上,沒有加墊,就責備我太馬虎。

表嫂的孩子被照顧的太周到了,孩子缺乏鍛鍊和適應,而我家從來不給孩子穿太多,只要說熱就脫掉。

姑姑家的騰騰也是,夏天晚上出去玩,都要穿外套。現在還沒立冬,就穿上棉鞋棉褲了。

二是有點不舒服就吃藥,不利於免疫力的增強。

這一點,上面提到的兩家親戚都存在,只要看到孩子有一點咳嗽,或者流鼻涕,就立刻讓吃藥,體溫剛上37度,就趕緊去診所拿藥。

其實身體表現出的一點不舒服,是免疫系統在起作用,免疫系統的戰鬥力是越戰越強,濫用藥物雖然當時把症狀消滅了,但是孩子的免疫力無法提升,久而久之,只能依靠藥物,就經常生病了。

所以,想讓孩子少生病,就要科學養育,同時提供豐富的營養,讓孩子平時多鍛鍊,孩子的抗病能力就是增強。

我是嘟嘟媽媽,頭條號嘟嘟寶貝的作者,堅持科學育兒,分享育兒經驗和科學靠譜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歡迎留言交流和分享。


嘟嘟寶貝


確實是這樣,有的孩子經常生病,有的孩子偶爾生病。朋友家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了一歲多,我們兩人都是順產,並且都是母乳餵養,但是兩個孩子的體質相差很大!

我家孩子一直很少生病,偶爾生病就是感冒或者積食,過上兩三天自己就過去了。三歲後上幼兒園也是偶爾請假!

朋友家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孩子體質很差,生病後經常會輸液,上幼兒園後孩子總是班裡最早病倒的那批孩子,一到冬天經常性請假!

對比來看,孩子的體質和撫養人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女兒之所以身體體質比較好,和科學育兒是分不開的!

想要孩子從小有一個好的體質,可以給父母們一些建議:

1.最好堅持科學育兒。科學育兒就是遵守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比如孩子輔食是4-6個月添加,那麼就不要過早去吃;寶寶一歲前不能吃鹽,那麼最好不要去吃鹽。

2.堅持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可以在孩子生命早期給孩子身體提供抵抗力,母乳餵養的孩子抵抗力相對會好一些。

3.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按時吃飯,每天保證1個小時戶外活動,每天保證喝水量。

規律的生活會帶給孩子安全感,身體的舒適感會讓孩子遠離疾病。一定要保證每天的喝水量,充足的水可以避免孩子上火,生病。1歲以內的寶寶每天的液體量120-160mg/kg,1-3歲的液體量為100-140mg/ kg,可以根據孩子的體重來推算!

4.少吃零食,不挑食,營養均衡。想要身體好,一定要讓孩子不挑食,少吃零食。

5.父母需要具備基本的醫藥知識,知道孩子日常生病怎樣護理,儘量避免去輸液!

孩子的抵抗力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所以想要孩子抵抗力好,就要從日常的生活細節中多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