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少年之志

辛亥革命前夜,少年毛澤東(當時17歲)目睹國力衰敗、民不聊生的慘況,憂國憂民,壯懷激烈。他渴望到外鄉的一所新式學堂———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去學習新文化、新知識,追求科學與進步。儘管父親並不支持,但是毛澤東還是毫不猶豫地離家而去。臨行時,寫下一首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是一首言志詩。開頭兩句思想鮮明、氣勢磅礴、鏗鏘有力。表明了毛澤東求學的堅決、志向的高遠。後兩句用先否定再肯定的手法,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死後屍骨何必非要歸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隨的詩意。

四句詩,讓我們看到了少年毛澤東為國為民甘拋一切身名的無私胸懷!這四句詩也成為我們時刻可以引用的“座右銘”!激勵我們為國為民要勇拋生前身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