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層惠民生 為新疆哈密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編者按:今年,是第九批河南援疆幹部人才在哈密的收官之年,從中原大地黃河岸邊,到西北邊陲天山腳下,他們將哈密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揮灑汗水,讓援疆工作讓成為河南省、新疆哈密兩地人民血脈相連的紐帶。

10月23日,映象網派出記者踏上了這片土地,在新疆期間分別前往哈密市、伊州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伊吾縣等地進行採訪拍攝。作為河南第一新聞門戶網站,映象網將從今天起推出“萬里援疆·守初心擔使命”系列報道,從PC端、移動端傳播,將文、圖等傳播方式融合,以河南第九批援疆幹部為支點,透過教育、醫療、產業扶貧、旅遊等援建的故事和畫面,展現新疆新變化。

不是每棵樹每棵樹都能長在戈壁灘上,胡楊做到了;不是每朵花都能開在山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個人都能來援疆,他們做到了。3年間,河南醫療援疆隊員們克難攻堅吃苦奉獻,用醫者的仁心、愛心架起患者的生命橋樑。

2019年,河南在哈密一年半以上醫務隊員55人,支醫3個月以上89人,診療4.7萬人次,手術1540臺次,救治危重病人2240人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新項目51個,填補哈密區域空白37項,義診巡診和健康教育57場次,7700餘人受益。

强基层惠民生 为新疆哈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我慶幸,在我最美的年華做了我最應該做的事”

伊吾縣位於新疆東北部,天山北麓東段,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秀美城市。伊吾縣是全國人口最少的縣城之一,全縣2.3萬人,面積卻有1.9萬平方公里。

强基层惠民生 为新疆哈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17年2月份,高湘玲作為濮陽市援疆醫療隊隊員,來到了伊吾縣人民醫院,儘管有心裡準備,但醫院的現狀還是讓高湘玲吃了一驚,“醫院當時的規模也不小,基礎設施也是比較完善,但是人才奇缺,每個科室也就2到3個助力執業醫師,執業醫師就很少,而且雖然設置的有99張床位,但是每個科室的病人也就2到3個,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也是非常的短缺,急診科基本上就是處理一些常見病,基本沒有搶救危重病人的經驗。”

當地患者對伊吾縣人民醫院醫療技術不認可,大部分病人都轉哈密治療,縣醫院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轉站。怎麼樣取得伊吾縣老百姓的信任,增加醫院的就診率。成了困擾他們的難題。

“當時有一個病人已經轉到了哈密市,她到我這是來轉診的。我給她說,你這個手術我也可以做。這是我到伊吾縣做的第一臺手術。”高湘玲說,當時患者特別不信任我,再得到我再三保證之後,才同意接受手術,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醫療上哪有保證這兩個字。

之後,伊吾縣人民醫院針對當地的“高血壓病,糖尿病”高發的特點,以此為切入點,開展下鄉義診活動。

就這樣,經過一次次的宣傳,一次次的走訪,群眾對醫療隊越來越信任,醫院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醫院也把更多的工作中心轉移到臨床科室的工作上去。

從原來不到40%的就診率增加到現在的80%還多,伊吾縣人民醫院也完成了從醫療中轉站到一床難求的華麗轉身,基本上實現了大病不出院的目標。

高湘玲說,在這批援疆醫生裡,我算是超級服役的老兵了。2018年5月,一年半的援疆期限即將結束,伊吾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一再挽留,縣醫院的黃一丹院長專門來濮陽與我們院領導溝通協調,做我愛人的工作,希望我繼續留下來。

“這一干又是一年多,現在,距離3年的期限也要到了,令人欣慰的是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醫院的管理逐漸規範,醫療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她欣慰的說,我們帶的徒弟都已經成為各個科室的骨幹,我們也為伊吾縣人民醫院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傳幫帶”留下了一直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强基层惠民生 为新疆哈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哈密市伊吾縣人民醫院的華麗轉身只是眾多醫療援疆項目中的一個縮影。3年來,河南醫療援疆隊員們變輸血為造血,通過“傳幫帶”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為了把最好的技術傳給當地醫療工作人員、留在哈密,真正為哈密人民留一下帶不走的醫療隊,每名河南醫療援疆專家與青年醫師結為師徒,採取“師徒同考、目標同向、職責同擔、結果同享”的辦法,不斷提高當地醫療人才服務質量。

哈密市巴里坤縣,是新疆東北部一個常住人口不足10萬的邊陲縣。這裡許多方面遠遠滯後於內地,嚴重缺乏醫療技術人員,特別是中醫,全縣僅縣醫院有兩名針灸專業的醫師。而當地群眾對中醫又特別認同。

安陽援疆醫療隊隊員張甲臣告訴映象網記者,縣醫院中醫科病房是由針灸、理療科和哈薩克醫學科合併剛剛組建成立不到兩年的民族醫學科室。

“因此,在開展正常醫療工作的同時,積極協助所在科室搞好科室正規化建設,嚴格按醫院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及相關規定進行工作。”建立科室三級查房,會診,病例分析,疑難病討論制定。入疆伊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援疆工作計劃,有步驟的按照計劃一步步開展工作。

在張甲臣的帶動下,縣醫院中醫科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每天來就醫的病人絡繹不絕,中醫科收治的病人在全醫院是最多的。

作為張甲臣的徒弟朱永安是幸運的。

“師父把他平時看病開的方子都留給了我,上面還寫明病況,就是為了讓我更快的把技術學到手。”朱永安告訴映象網記者,知道師父還有2個多月就要結束援疆工作返回河南,心裡很捨不得。

這時,張甲臣拍了拍朱永安的肩膀對他說,“師父作為援疆醫療隊遲早是要回去的,我能把你帶出來就是要為當地群眾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永遠造福當地群眾。”

組建醫療援疆專家人才團 發揮最大效用

據悉,為推進兵地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援疆醫療資源的綜合效益,提高受援地醫療服務水平,降低患者的轉診率,第九批援疆醫療人才到位後,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即著手牽頭,聯合哈密市衛計委、兵團第十三師衛計委聯合下發文件,建立了《河南省援疆醫學專家人才團工作制度》(豫援疆前指文〔2017〕21號)。

强基层惠民生 为新疆哈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河南援疆幹部、哈密市衛健委副主任高光傑表示,以計劃內人員為主體、柔性人員為補充,根據每名醫學專家人才各自崗位特點和技術專長,將派駐哈密市和兵團第十三師的52名醫療專家人才,分成外科、內科、婦兒、腫瘤、醫技等5個專業學組,各援疆專家人才在完成受援醫院工作的基礎下,可應邀到其他醫療單位開展多點執業、巡迴醫療、疑難複雜病例會診和學術講座。

“今年以來專家人才團已開展各類會診320例,充分發揮了援疆專家的綜合效用,降低了患者轉診轉院率,減輕了就醫負擔。”高光傑說,整個的哈密市、縣和市級2級的衛生醫療水平明顯的上升了一個臺階,在哈密市的腫瘤病人,已經有90%選擇留在哈密的醫院進行治療。

强基层惠民生 为新疆哈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據統計,僅2019年,河南在哈一年半以上醫務隊員55人,支醫3個月以上89人,診療4.7萬人次,手術1540臺次,救治危重病人2240人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新項目51個,填補哈密區域空白37項,義診巡診和健康教育57場次,7700餘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