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1932年前後,我已經是紅遍豫東了。那時我是14週歲的姑娘,長高了個頭,像小老虎般健壯。我的嗓音洪亮,越唱越好。不過有時也唱送客戲。

何謂”送客戲“?

何謂送客戲呢?在開封那幾個戲班子還沒進入劇院之前,唱高臺戲時,每場必有前後兩個戲,前邊一個叫頭場,這頭場戲歸老生門的戲補丁唱。戲補丁扮個呂洞賓或諸葛亮似的人物,敲著小鑼上場,念引子,坐下,唸詩,表名,再表白一大套,然後是唱,慢板,流水,二八。在他念詞時,每一個字都拉得很長,是專門為拖延時間的。原因是外老闆去神棚,請老會首們點戲,演員全在後臺等候,外老闆不到後臺,誰也不知人家點什麼戲,也都沒法化裝。這個頭場戲就是專為外老闆點戲回來,演員們化裝安排的。正戲第一場的角色都扮好了,外老闆在後臺喊一聲:“熟了。”這個“熟了”,就是好了,唱頭場的—聽說“熟了”,他就唱著下場了,若後臺不說“熟了”,他就得前三皇后五帝地唱,啥時候聽見“熟了”,他的戲就算唱完了。送客戲歸旦行的戲補丁唱,那時的好角,既不唱開場戲,也不唱大軸戲,全在中間唱。好角唱完後,即出來個唱旦的,把臺下觀眾唱走為止,這就叫送客戲。這頭場戲和送客戲,早在開封戲院子內廢除了,高臺戲依然照唱。我到杞縣先前的一年多中,除了主角、配角場場上演以外,還附帶著唱送客戲。因為送客戲歸旦角這一門,我是小孩,也不知累,大人一說,我就唱了。旦角的送客戲並不限於一個人,可以是幾個人唱的,只要觀眾一走,演員全下場了。1943年我在重慶看過一次川劇,正戲《四郎探母》演完後,出來個男旦青衣,扎腰包,他一邊唱,觀眾一邊走;已經是40年代了,重慶的戲園子竟然還保留著送客戲。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唱紅最不喜歡的”送客戲“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三上轎》這出戏,我真不喜歡,更不敢唱,但在嚴母的威逼之下,我不敢說個不字。我那時已知珍惜名譽,我怕把大軸戲唱成個送客戲,我的臉面何存啊!我正在為難之時,想起了養父陳玉亭唱的《司馬懿探山》了,那不也是一個人的獨唱嗎?李德奎老先生的《打沙鍋》呢,不也是他一個人的獨角吼戲嗎?他們的獨唱戲,非但沒把觀眾唱走,唱睡,而且還非常紅火,我為啥不能把死戲也唱活呢?我能改變化裝,難道說就不能把唱腔也變變嗎?想想這些,我就哼起戲來,要像陳老唱的《探山》那樣,把這《三上轎》唱成個留客戲,於是我就又琢磨起來了。心裡苦思苦想,口裡不住地哼唱,在《三上轎》原腔的基礎上,我這麼唱唱,那麼哼哼,左唱右唱,瞎哼胡哼,去廁所也唱,睡夢裡也哼,就這樣入迷似地哼來唱去的。痴誠感動了上帝,上帝賜給我一套從前沒有過的新唱腔。內中的快二八連板的末一句轉慢二八,詞是:“俺舉家講不盡離別話,小媒婆不住來催我,開言來叫媒婆,李奶奶有話對你說。你把那翡翠珠冠來轉過。”這五句是快唱連板,下句轉慢,詞是:“崔家女哭哭啼啼我把這孝衣脫,無計奈何,我換上紫羅。”這一句我可費了大勁了,因我想把這句戲唱得更精,更奇,更出色。我怎麼哼也哼不出來我滿意的新腔。不料我在夢裡忽然哼出來日間沒有想到的新唱腔,一哼出,我就醒了,一醒,即接連不斷地哼。天一明,我就去給莊王爺磕頭道謝,我認為是莊王爺在夢中教我的新唱腔。

那時的演員,沒有和樂隊合樂練唱的事,全是十三塊板上見。所謂十三塊板,便是農村的戲臺上,只鋪十三塊板子,戲班中人誰和誰要是鬧氣的話,就會說:好,咱們十三塊板上見,也即是說臺上見。老輩人有沒有在臺下和樂隊練唱的,我自然就更不知道了。我畢竟還是個沒有經驗的孩子,生怕自己哼出來的新腔不行,在上場之前,幾次在神桌前默求莊王爺保佑我,可別唱砸。沒想到我哼出來的第一句慢板下韻的新腔就得了個滿堂彩。往下再唱,就別提了,凡是我哼出來的新腔,唱一句,一個彩,就連陳老的《探山》,李老的《打沙鍋》合在一起,也沒我這出《三上轎》得的彩多。我萬萬沒有料到會唱得這樣子紅火,做夢也想不到會得這麼多的彩。我唱完回到後臺,可了不得了,伯伯叔叔們把我包圍了,這個誇獎,那個稱讚,尤其是樂隊的伯伯們,把我誇成了仙女,說我是莊王爺特派下凡的。我那時很信神仙,所以我的練腔、化裝、創新腔,一切全歸功於莊王爺了。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我沒想到這出早被埋葬不演的《三上轎》,竟被我唱紅了,死戲被我唱活了,送客戲變成了壓大軸戲。我興奮得好久睡不著。我體會到觀眾喜歡新唱腔,總守住老一套東西,不改改樣,變變招,天長日久就厭煩了。觀眾一個勁地喝彩,不就是為我哼哼出的這些新腔嗎?鼓掌是給我的獎賞,想叫我再哼出些新腔。我可不能辜負觀眾對我的希望,我應該把我所演的戲,都演成和《三上轎》一樣的好,才對得起觀眾。

《三上轎》上的新腔,是我在豫劇唱腔方面革新的一個成果。我應該驕傲,可那時的我卻不會驕傲,呆的很,《三上轎》的成功,增強了我的信心。我能把死戲唱活,那麼活戲再下下功夫,不就更活更好了?我便在我常演的十幾出戏上,一出一出地挨個琢磨起來了。一是把《三上轎》上的新唱腔移植運用,二是按劇情、唱詞琢磨再哼哼新唱腔。我改變唱腔,可不是東拼西湊、生搬硬套別的劇種的唱腔硬加在豫劇中,更不是偷竊人家的唱腔硬吹成是自己的唱法。我全是在傳統唱腔的基礎上加工發展的,怎麼唱,也沒出豫劇的範圍。河南人愛聽我唱,也就是這個原因,說我沒脫開豫劇的風味。1935年以前,我只在杞縣看過河北梆子,再沒看見過比豫劇好點的劇種,即使我想借鑑,也無處借鑑。我身上的這點東西,完全是我自己刻苦努力鑽研出來的。寫到這裡,我就有無限的感慨。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關於唱腔一事,可惜我不會樂譜,不能把傳統的唱腔和我創造的唱腔分別都譜出來,這真是件憾事呀!

在《三上轎》上演以後不久,在杞縣城隍廟一帶,便聽見人們學唱我唱過的幾句新調。同班人對我說:“你發明的新腔調,真打開了,到處都聽見有人哼哼著唱。”

《三上轎》一打響,班主和戲院的經理派演這出戏的場次多了。去農村演,每個臺口都少不了唱《三上轎》,還有的地方,四天中叫我唱兩次。這也是那時豫劇界破天荒的事。我哼出的新腔,愛唱路戲的戲迷們哼哼唱唱,越傳越遠,傳遍了豫東和開封,可見得民眾的傳播宣揚真了不起。


豫劇皇后陳素真談《三上轎》她是咋把最討厭的“送客戲”唱紅的?


《春秋配》也是當時常演的戲。《撿柴》一場,就有三個慢板,而後邊兩個慢板中有五個過板,這五個過板的腔調大同小異,都極簡單。《撿柴》一場是個重點場子,應該費費心,把這場戲表演得出眾拔尖才對。於是我就又哼哼起來。這三個慢板共十七句的唱詞,我一句一句地改,改變了原先的模樣。《三上轎》和《春秋配》都是閨門旦戲,劇情都是很苦的,表演、唱腔都宜有些悲悲惻惻才好,老唱腔沒這些區別,全在於演員的掌握了。我把《撿柴》一場唱好,費了很大的勁,但成功了。民眾喜愛的新東西一出現,便普及得很快,後來者無人不學,無人不用,但他們哪知我這個創造革新的人。耗費了多少心力呀!可真是嘔心瀝血,絞盡了腦汁為豫劇的提高發展開闢道路哇!

創新腔救活了《三上轎》,我的名聲也一躍百丈,小主演變成大主演了。我今天回憶起那時的我,只有心疼,難過,傷感,可憐我。那時我才是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沒人疼,沒人愛,沒人管,沒人細心教導,全憑自己單人獨影,瞎胡摸索,又擔負起重戲主演,和現在十四五歲的孩子一比,我難道不可憐嗎?可那時我只覺得很有趣,很幸福,在戲臺上是最美好的時候,演戲是最愉快的事,觀眾是最親切的人,這些是我那時心靈中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