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中,胡小蝶死前對陳念說了什麼?觀影之後,你有何感觸?

小笨笨追劇


胡小蝶在選擇死亡前對陳念說: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看完這部電影時我的心裡是很壓抑的。

電影劇情映射出了當代一種真實的社會現象:校園欺凌。

少年的迷茫,相互依靠的成長,最後的約定……

胡小蝶的死亡,陳唸的等待,北野的保護,是少年心中的光,也是我們該沉思的地方。

此時此刻,有多少青少年面臨著校園欺凌,在被迫害的環境中成長……

同時也體現出了現代家庭很多教育方式的欠缺:魏萊家境優越從小被溺愛,後來被父親長期的家庭冷暴力,另一名施暴者也是經常被他父親打罵……孩子們開始模仿發洩,甚至變本加厲……





追劇團夥


這部電影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不同生活世界的鮮明對比。一邊是高考誓師大會,所有人高舉著拳頭,說著堅持,說著希望,那麼光明的未來等著他們。一邊是街頭的打鬥,流血,傷口,和地下看不見的交易。這兩個看似不會相交的世界,有一天相遇了。


陳念和小北兩段灰暗的人生相遇,給了彼此陽光,為彼此護航。在陽光下走在陳念身後的小北,一直都是帶著帽衫的。只有當兩人獨處時,小北才會卸下對外界的防備,脫下帽衫。


陳念說我要準備高考,我要好好學習,我要去北京,我和你不一樣。

小北說,學習對你有用,你太乾淨,你不懂。是啊,不同世界的人,怎麼會懂。



可就是這樣,兩個屬於不同世界的人相遇了,互相取暖,互相慰藉,相互支持彼此走下去。

你贏了,我才不算輸。


影悟絕倫


《少年的你》小說中胡小蝶是在學校裡跳樓自殺的,很多人都知道她為什麼會自殺,但是卻沒有人敢說出真相,因為害死她的是班裡的壞學生魏萊。

胡小蝶是班裡的校花,她因墜樓身亡,警察判斷她是自殺,至於原因卻並沒有查出來。胡小蝶自殺的當天陳念正好做值日,她並不是唯一的當事人,因為當時魏萊也在,是魏萊要挾陳念不準說自己那天也在學校的。

從這一點來看,胡小蝶的死和魏萊有脫不開的關係,陳念告訴大家胡小蝶死前沒有和自己說過話,其實是在說謊,因為胡小蝶死之前說了“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這句話的意思是,她被魏萊欺負,大家都選擇了無視。

在胡小蝶自殺之前,魏萊她們凌辱了胡小蝶,扒了胡小蝶的衣服,並且辱罵毆打了她,胡小蝶就是不堪受辱,所以才自殺的。

魏萊這樣的問題學生心理上或多或少的會有問題,她一開始針對胡小蝶或許是因為看不慣,又或許是因為胡小蝶太漂亮了,還有就是胡小蝶和班裡的每個男生關係都很好,結果是魏萊嫉妒胡小蝶,所以造成了慘劇。





浪人電影


班上的胡小蝶受到了魏萊等三人幫的欺凌,她們把她逼到衛生間裡拳打腳踢,扯頭髮拍裸照拍視頻,然後胡小蝶跳樓自殺,像只蝴蝶一樣飛走了。

死前的胡小蝶曾經問過陳念:“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陳念在內心對她有過關懷,但並沒有表現出來。



胡小蝶死後,魏萊欺凌的對象變成了陳念,這種欺凌從三人幫逐漸變成全班的默認:她們在陳念椅子上弄出經血;打排球時不給她傳球也不接她的球,把她逼到巷子裡毆打,辱罵,撕衣服,拍裸照,拍視頻。

在同學把椅子上都弄滿經血時,陳念反抗過,但她一個人的力量等同於0,因為她要面對的不只是惡霸頭子魏萊,還有整個群體。



《烏合之眾》裡說:一個孤立的個體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或者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些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多勢眾所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種種念頭,並且會立刻屈服於這種誘惑。”

人性是複雜的,可能每個人都沒有往這把火裡添太多柴,但這個房子的確燒著了,他們大多與被欺凌者並不熟悉,卻人云亦云報團在一起,產生了強大到摧毀人心的力量。

所以以後有同學欺負同學,你們能不能別做沉默的大多數,能不能別做那六邊形,能不能站出來?


點亮那束光


《少年的你》由曾國祥導演執導,易烊千璽,周冬雨領銜主演。該電影已於本月25日公映。影片中,胡小碟問過陳念(周冬雨飾演)"她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之後,便從學校頂樓決絕的一躍而下。





胡小碟長得很漂亮,一頭烏黑的直髮散落在肩頭,圓圓大大的眼睛,給人一種特別文靜的感覺。可是在班級裡,她卻長期受到魏萊等人的欺凌。魏萊家有錢有勢,班上的同學都當做沒看見一樣,由於面臨高考,陳念即使知道胡小碟受到了傷害,也沒有站出來幫助她。




校園霸凌的情況每個高校都是存在的,只是有些隱藏在學生身上,我們不曾看見罷了。

整個觀影過程中,我的心情都是壓抑的,曾國祥導演將校園霸凌的現象在熒幕中直面的展示出來,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它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會導致怎樣的結果,留守兒童的悲哀,以及單親家庭孩子成長中的苦楚。

其實不用刻意的避諱這樣的題材,畢竟這樣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試問,誰上學期間沒有被其他同學欺負,或著是欺負過其他同學呢?

比如影片中的魏萊,明明家庭條件好,人也長得很漂亮,可是卻人美心毒。胡小碟沒了,她便物色了下一個人選陳念,而陳念又不同於胡小碟,她用堅定的信念讓自己一直忍受著傷害,忍無可忍時,慘劇便再次發生。


如果學校多一點重視,家長多一點溝通陪伴,或許就會避免一次生命的隕落。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更需要我們用愛來滋養。

另外,影片中的兩位主演,將故事中忍受欺凌的學生陳念,沒人疼愛的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璽飾演)演繹的非常有帶入感,故事很揪心,演繹的也恰到好處,我恨不得想向所有人安利這部新電影。


娛間客棧


《少年的你》中校花胡小蝶死前說過:“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是啊!班上的其他人為什麼不做點什麼,那怕幫忙趕走也行,齊心協力,我就不相信魏菜能和全班作對,能和老師作對,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縱容,使得魏菜幾人越加放肆,從最初簡單刁難胡小蝶,到最後凌辱她,使得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樓自殺。

她的父母或許希望她像蝴蝶一樣飛躍千山萬水,領悟人生美好,卻不想如折翅的鳥兒,墜落黑暗的深淵。

胡小蝶的死亡將魏菜幾人的目光對準了陳念,我們的渴望考上大學的女主,也逐漸陷入魏菜的魔爪中。

陳念和小北兩者迥然不同的人生從此有了相遇,相互取暖,相互慰藉,彼此鼓舞對方。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不僅是陳念和小北之間的誓言,也是對我們的當頭一棒。

為何會有校園欺凌事件發生?

為何周圍人冷漠相視?

為何家長忽視關心?

種種的一切導致被欺凌人的悲慘命運,她留戀美好的世界,世界卻殘忍的送走了她。願社會能更多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讓社會,讓家長成為孩子遠洋起航的船帆,鼓舞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

安息胡小蝶,我們永遠的少年!





開心看影片


大家好,我是荒妍。

關於校園霸凌電影只是捋了捋霸凌的皮毛,把欺凌畫面一幕幕直觀的呈現在觀眾眼前,卻並沒有揭開腐敗傷口探一探究竟,追索和反思就全都留給了觀眾自己。

導演反而用剋制、細膩的鏡頭語言講了一個糾心、壓抑的校園霸凌下的愛情故事。

惡意,人心可以有多壞

在一個離高考不遠的日子,一個叫胡小蝶的高中女生從教學樓上跳了下來。

沉悶的校園突然沸騰,大家都從壓抑的高考複習裡短暫解脫出來,爭相圍觀、拍照、曬朋友圈。

而這時只有一個叫陳唸的女生,萬眾矚目中緩緩走近那具年輕的屍體,將自己的校服蓋在了她的臉上,保留了死者最後的體面。

於是陳念成為了下一個胡小媟,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那些在蝴小蝶身上輪翻上演的惡作劇成為了陳唸的家常便飯,甚至扒出了她母親欠債外逃的醜事,全校瘋傳、羞辱。

學校樓道上被推下樓梯,回家路上的圍追堵截,一邊無助狂奔一邊撥打報警電話,被剃頭、圍毆、拍裸照。

懦弱的不只是受害者,還有旁觀者

你們都看到了她們一直在欺負我,為什麼你們什麼都不做?

這是胡小蝶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對陳念說的。

座位上倒滿的腥紅墨汁,廁所角落裡一團團扔在胡小蝶身上的溼淋淋的髒廁紙,無休止的排擠、言語暴力。

旁觀者看著身邊一出出上演的好戲,然後輕描淡寫的冠之以同學之間的惡作劇,連班主任也不例外。

在以多對一的孤立、欺凌裡,旁觀者裡又有幾個能有勇氣站出來,挑戰群體呢? 甚至於出於害怕殃及池魚的心理,不得不也跟上前去,投出一句惡意的辱罵,扔出一塊暴力的碎石。

即便是旁觀者裡少有的幾個清醒的人,也只是懦弱而理智的沉默。

像陳念,像那個明明對陳念有好感卻不敢表態的男同學。

唯有在四下無人的時候才勸道 :熬過高考就好了,胡小蝶她太脆弱了,你不一樣,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學,離開這裡。

不,懦弱的不只胡小蝶,還有我們。

而陳念意識到了曾經的懦弱,終於第一次向成人發出了求救,報警。

結果自然不盡人意,霸凌事件很難取證定性,絕大多數旁觀者只會選擇沉默。

三個施暴者停課處罰,依然正常參加高考,換掉了失職的班主任。

可悲的是受害人的拼死一搏,沒有換來安全,而事不關己的同學也只是抱怨那個新換來的班主任也太差了吧,還不如原來的。

旁觀者永遠無法體會受害者的絕望與恐懼,只有當你也從成為了受害者。

或許正是因為陳念從一個旁觀者轉換成了受害者,嚐到了恐懼、無助、絕望。

所以當她在回家路上遇到了被幾個人圍毆、欺負的小混混小北,她這一次沒有再做沉默的旁觀者,而是選擇撥打了報警電話。

受害者也成為施暴者

在小北無依無靠的生活裡,奉行的生存規則是:這個世界不是欺負人,就是被人欺負。

施暴小團體裡的徐渺也正是如此,在圍追堵截時,她跑的很慢,意外發現了陳念就躲在身旁的垃圾車時,她選擇了放過。

她這個助推的施暴者,也不過是為了明哲保身。

“我已經全部聽她們的話去做了,為什麼她們現在還要欺負我?”

這個施暴者甚至比受害者更加懦弱、恐懼。

你以為胡小蝶就算考上大學了又怎麼樣?她死了,她媽媽一次性拿了幾十萬,胡小蝶就算上了大學,工作十年也未必能賺到這些錢!

魏萊這個品學兼優、得天獨厚的美少女,無疑才是暴力的中心,看似人畜無害,卻透著麻木和殘忍,認為錢可以擺平一切,三觀不正的母親和冷暴力的父親供養了這個戴著天使面具的魔女。

她也只有在危及自己的利益時,才顯出一絲慌亂求饒,那些肆意的傷害在她眼裡只不過是有點過火的鬧劇,甚至調笑著要和被欺凌的人重新做朋友。

最終,她被陳念失手推下了樓梯,丟了年輕的生命。

在校園霸凌裡,只有黑暗和傷害,別無其他。



荒妍


求陳念不要報警,希望陳念原諒自己,想給陳念錢,問陳念考哪所大學,想和陳念成為朋友考進同一所大學。

我有何感觸?胡小蝶還是個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天真的想法拖著個大人的身體,做出這麼多不可理喻的行為。在這個世界,有些人天生就是朋友,有些人註定就不能夠成為朋友。胡小蝶短暫的真誠能夠打動一些人,但是絕對不包括陳念。

胡小蝶的真誠不光沒有打動陳念,反而激怒了她。激怒她的不是那幾句話,而是那幾句話背後對犯罪行為的不負責,對胡小蝶行為的輕浮和不可原諒,對胡小蝶價值觀的憎恨,對這個世界公平正義的失望。


果12347海


胡小蝶死前對陳念說: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這句話,放在電影裡,是胡小蝶對陳唸的質問。

放在電影外,是所有受害者借電影對大眾的質問:面對校園霸凌,你們不做點什麼嗎?



校園霸凌:不是孩子的打打鬧鬧


校園霸凌不是個新鮮事,但卻是個新話題。社會和大眾對於校園霸凌的認知,有一個過程。


1999年4月20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科倫拜恩中學(Columbine High School)的發生了一起校園槍擊事件。兩名青少年學生——埃裡克·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倫·克萊伯德(Dylan Klebold)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其他25人受傷,兩人接著自殺身亡。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曆史上最血腥校園槍擊事件之一。


事後調查表明,這兩名殺人者,都是霸凌的長期受害者。


事實上,有學校的地方就有霸凌。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霸凌好像只是孩子的打打鬧鬧,有時候就是玩笑開得過火了。但科倫拜恩槍擊事件,讓校園霸凌的嚴重性無法被忽視。



日本同樣是校園霸凌嚴重的國家。


9月份播出的《他鄉的童年中》,周軼君探索日本的教育模式,特地點到校園霸凌的問題。日本崇尚集體主義,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集團化和同質化。明星學生身邊往往能集中一個小團體,形成一種類似金字塔式分佈的身份制度。在班級中,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常常涇渭分明,霸凌明顯。



所以,這一現象也引起了日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如何把握好集體主義和個人之間的平衡。


而在我國,校園霸凌近年來屢屢引起社會的關注,通過媒體的曝光和大眾的譴責,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這不是孩子之間的玩笑,校園霸凌應該引起重視。



冰山一角:導致校園霸凌的原因錯綜複雜


就像《少年的你》裡面,老警察黃覺所說:孩子的事,沒那麼簡單。


校園霸凌,問題只出在校園嗎?


絕對不是!


校園霸凌與我們的社會文化,家庭教育,學校監管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真正能看到的校園霸凌,往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原因才是隱藏在水下的冰山。



比如上文提到的日本的校園霸凌,其實是跟他的民族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比如《少年的你》裡面有一個細節:跟魏萊一起霸凌胡小蝶、陳唸的,有一個女孩叫羅婷。羅婷因為胡小蝶事件被學校勒令停學,她爸爸當著全班師生的面,對她一頓拳打腳踢。


這說明什麼?說明羅婷身上的暴力因子,其實是從家庭裡繼承的。只要有這樣的暴力家庭,沒有羅婷,也有張婷,李婷……


學校又是怎麼處理胡小蝶事件的呢?兩個方法——開除了班主任,建起了陽臺柵欄——兩個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那為什麼學校不嚴厲徹查,以儆效尤呢?因為這是一個高考復讀班,所有的人,都要給高考讓路。所有的事,都要給分數讓路。


所以,我們看到,校園霸凌不是獨立的一個問題,而是很多問題的集中爆發。要真正解決校園霸凌問題,不能只盯著“校園”和“霸凌”。


全社會的合力:我們能為孩子做點什麼?


第一,立法。


片尾的字幕,是充滿溫情的:

●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公佈,並於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6月,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等九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2017年11月,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十一部委聯合發佈《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治理校園欺凌的地方性法規。


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當受害者,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對抗不公的霸凌,意味著全社會的正義和善意,都站在他的身後。受害者才能不繼續隱忍和退縮,才有底氣地對霸凌者說“不”!



第二,媒體的力量。

當王晶晶在《與陌生人說話》中,袒露經受霸凌的傷害時,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原來校園霸凌不止是打人,謠言也是一種霸凌。原來校園霸凌對一個人的影響如此深遠,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應該藉助媒體的力量,讓更多的人瞭解、認識校園霸凌。一方面,撇除人們認知上的傲慢,不再把校園霸凌看做是“小孩子的事”。而是要明白,這是一件全社會都有責任參與、並尋求改變的事。


另一方面,也是形成輿論監督。讓霸凌者不再肆無忌憚,讓受害者不再有口難開。


第三,學校監管。


學校是防治校園欺凌的前沿陣地。學校不失責,校園霸凌就不容易失控。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分數和考卷上,留一份關注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學校既要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


第四,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但也是孩子習得暴力的源頭。我們在電影中,看到很多所謂的問題孩子,其實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霸凌者魏萊生活在一個高壓、缺愛的家庭當中。被霸凌者陳念,生活在一個父母缺席,沒有安全感的家庭當中。更不要說充滿暴力的羅婷,被母親拋棄的小北……


所以,有些時候,校園暴力恰恰是家庭暴力的延伸。孩子在家庭中無法反抗暴力,就轉身將這種暴力施加到更為弱小的同齡人身上。這種情況形成的校園暴力,不重視家庭教育,解決家庭問題,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解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站,不要讓家庭成為孩子的暴力源。



第五,社會心理輔導機構的介入。


霸凌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偏差行為,心理學上認為,這樣的孩子本身即面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成年人不應該只用“他們是孩子”、“小孩子脾氣”、“長大了就好了”就糊弄過去,而是應該積極進行心理方面的治療和紓解,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社會機構,也應該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提供適當的輔導、諮詢服務。


胡小蝶說: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當第一片雪花落下,我們就應該保持警醒。不要等到雪崩之時,再感嘆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學校,都可以為改變這個事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面對“他們一直欺負我”,你會做什麼呢?


愛柚子的鹿


“魏萊她們,在欺負我,你們看不到嗎?”這是胡小蝶跳樓前對陳念說得最後一句話。

胡小蝶說這句話不僅帶著絕望,更多的是對學校小群體裡生存法則的迷茫。

你們看不到嗎?

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她不明白的是:學校其實就是一個生物群,等級劃分、拉幫結派、打壓異己無所不盡,而生活在其中的動物都懂得趨利避害,遠離排斥被欺壓的弱者才能得到保全。

作為校花的胡小蝶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而陳念也同樣是。自小在嘲笑中長大的陳念,對胡小蝶的死,不敢有絲毫的反應,即將高考的她根本無處可逃。面對惡狠狠威脅她的魏萊,她害怕被牽連報復,以及無可預知的後果,她只有選擇沉默。

偶然機會,陳念認識了北野,北野的關心與愛護讓陳念心裡的勇氣復甦,利人與利己,很多時侯是矛盾的。但不做對的事,會感覺到這個社會沒有希望。她不想讓自己成為自己最痛恨的那種人。為此,陳念把胡小蝶的遭遇,告訴了小蝶的好友曾好以及年輕警官鄭易。

結果毫無懸念,陳念成了魏萊的攻擊對象。註定無處遁形的陳念,在學校受盡魏萊一夥人的各種捉弄,終因北野一次耽擱,沒有受到周全保護的她,被魏萊一夥人捉住痛打、剝衣、拍照。

那一刻陳念如在暴雨中折損翅膀的蝴蝶,美麗、嬌弱而淒涼。為了逃跑,她不惜躲進臭氣薰天、老鼠橫行的垃圾桶。那一刻,陳唸的心裡只有無盡的恐懼與望不到邊的絕望。

若是沒有北野的存在,陳念註定會成為下一下胡小蝶。因為北野,讓陳念有了依靠與希望。她與放蕩不羈的孤獨少年北野,猶如小丑魚與海葵一樣,成為相生相息、彼此依賴的共生體。也因此,讓他們的心裡的愛與美好始終流動。哪怕一個眼神,彙集了只有他們彼此才能讀懂的千言萬語。兩個孩子雖然脆弱、幼小,卻因為彼此的信任,而感覺到世界的溫暖。

在這世上,每個人或許都會遭受傷與痛,但不想讓這個世界變成我們討厭的樣子,就從做好自己開始,哪怕一點點。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手的下一張牌是什麼,學會接受生活帶來的意外與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