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龍泉街道:美麗鄉村串點成線 面上有風景更有“錢景”

魯網10月31日訊(記者 於建軍 通訊員 劉耀澤 李倩)

深秋時節,滿目金黃。柳林村泉水叮咚、風光旖旎,汪南村的蓮花山莊農旅融合項目如火如荼,臺子村講述龍山文化遺址的千年傳說……走進即墨區龍泉街道,十餘個美麗鄉村競相呈現自身特色各異的產業文化,釋放村莊的獨特魅力。

即墨区龙泉街道:美丽乡村串点成线 面上有风景更有“钱景”

汪河水南村風光 方明奎攝

然而美麗鄉村競相“爭豔”這件事情,卻讓龍泉街道鎮村建設中心負責人侯賓犯了難,“單個點看每個村都可圈可點,但如何串點成線,讓這些美麗鄉村產生群落效應,這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侯賓介紹,遊客在村莊的反饋都是極好的,但通往下一個村的路上就會產生一些“期望”:道路修得整潔點就好了,路上植被再多一點就好了,多設幾個衛生間和垃圾桶就好了……

即墨区龙泉街道:美丽乡村串点成线 面上有风景更有“钱景”

臺子村新貌 李倩攝

為了讓這些“就好了”變成“好多了”,龍泉街道串點成線,以線帶面,精心織出一匹“蓮花山·蓮花灣”鄉村振興雲錦。分別以龍泉河、蓮茵河為生態中軸,在西部沿龍泉河兩岸,建設“柳”“泉”文化的柳林村,景觀別緻的汪汪泊村和主打休閒採摘的俞家屯村風景線,在東部以蓮茵河為中軸,串聯起臺子、張家莊,汪南、汪北等10個村莊。這些村莊創新黨建思路,和周邊100餘個農莊成立農旅產業聯合黨支部,大家凝聚合力,通過產業提升、農旅融合、資源整合發展成一路美景相伴的風景線,和一路引吭高歌的產業鏈。

即墨区龙泉街道:美丽乡村串点成线 面上有风景更有“钱景”

瑞草園採茶體驗 李偉攝

破除頑疾,說幹就幹。龍泉街道先後投入2.7億元推進12條道路修建提升、18.3公里河岸整治,在龍泉河、蓮茵河和27處塘壩開展大規模“清河行動”,相續打造了柳林、汪汪泊,臺子、張家莊,汪南、汪北、前後碾等美麗鄉村群落,通過打響“街巷清理”“廁所革命”“汙染源搬遷”“清河行動”等戰役,使生態宜居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

即墨区龙泉街道:美丽乡村串点成线 面上有风景更有“钱景”

柳林村荷韻 馮剛攝

在產業發展方面,目前龍泉河沿線的美麗鄉村旅遊線路每年可吸引遊客5萬餘人,而另一條蓮茵河依賴“瑞草園”“蓮花山莊”兩個國家級3A景區也名聲在外。其中,青島市唯一一家以茶文化為核心,將茶葉的生產銷售、科技研發與茶的文化傳承、休閒採摘,配套鄉村特色餐飲有機融合的田園綜合體“瑞草園”,位於長龍蓄力的腰身,而“蓮花山莊”位於長龍尾擺處。二者將沿線遊覽,水鄉古韻、綠水青山的鄉村風景線串聯起來,通過放大涉農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拉動作用,推動農業生產與食品加工、工農業體驗旅遊、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打造正大龍泉優鮮地帶,帶動周邊20餘個村莊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及中藥草種植、農產品營銷、終端餐飲產業,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鏈,構建產值過百億的產業集群,目前已累計投資近50億元。

“前兩年村裡創新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俺把家裡的1畝多地流轉給蓮花山莊景區,一年流轉費就1000多元,俺給蓮花山莊打工,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算下來不僅年收入翻了番,而且每天生活在畫一樣的風光裡,簡直幸福的不得了。”汪河水南村民修士民說,蓮花山莊每逢週末遊客爆滿,賞花、踏青、垂釣、攝影……眾多花樣吸引了不少城裡人慕名前來體驗自然風光。

此外,龍泉街道還將與華僑城集團開展合作,依託蓮花山、蓮茵河等優質生態自然資源,整合蓮花山、蓮茵河等景觀和域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美麗鄉村群落,打造山水廊道、田園騎行線、田園音樂廳和鄉村博物館之路等,將文化、藝術、音樂、運動、康養休閒融入山水田園,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和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