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 你做好預防秋冬季傳染病的準備了嗎?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大家做好預防秋冬季傳染病的準備了嗎?每年冬季,氣溫驟降,到醫院看病的"感冒"患者就會驟然增加。冬季氣溫低,雖然遏制了細菌的孳生和繁殖,但是卻有利於病毒的傳播。因此,諾如病毒等腸道病毒導致的腹瀉病成了冬季腸道疾病的主角。那麼,秋冬季節,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傳染病呢?


秋冬之交 你做好預防秋冬季傳染病的準備了嗎?


秋冬季傳染病一號——"流感"

長春市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洪霞介紹,每到秋冬兩季交界時,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感)、猩紅熱、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就是指病原微生物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後,隨呼吸道分泌物向外傳播,侵入另一易感機體的傳染性疾病。"

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什麼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呢?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由於開窗通風時間變短。天氣寒冷,為保持室內溫度,冬季大家都會少開窗甚至不開窗,而人們在室內活動時密切接觸頻繁,增加了疾病傳播的幾率。

二是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受冷空氣、乾燥空氣以及霧霾、煙塵的影響,呼吸道粘膜可能出現局部缺血、營養障礙等情況,使人體防禦機能降低。同時秋冬季發生呼吸道感染的頻率比較高,感染細菌或病毒使呼吸道粘膜受損,又增加了其他病原體趁虛而入的機會。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群都成了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危人群。"其實,普通人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有的人在感染過某種傳染病後可以產生持久的或持續一段時間的免疫力。人體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大多寄生在病人鼻咽部,當病人說話、打噴嚏時,它們就會隨著唾沫星子跑到空氣裡。"李洪霞介紹,如果健康人吸入了空氣中的病菌、病毒,或接觸了被汙染的物品,也可能得病。

流感一般表現為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痠痛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輕。

比如說,麻疹的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

風疹臨床特點為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輕。

流腦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粘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並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為特徵。

水痘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泡疹與痂皮。

"但是,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每一種傳染病的臨床表現均有各自的特點,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由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李洪霞提醒廣大市民,因為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或飛沫傳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開窗通風,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清掃。"大家一旦出現發熱、頭痛、咳嗽、出疹等不適症狀,要及時佩戴口罩,如到醫院檢查,發現短期內多人出現相同或類似症狀時,要及時報告至屬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

除了呼吸道感染病,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秋冬兩季的一大"殺手"。而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食用了被細菌或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用了被汙染的水導致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大多數患者發病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胃腸道症狀,有些會出現發熱、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除以上法定傳染病外,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病在秋冬季節也很常見。"李洪霞介紹,腸道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途徑非常廣泛,既可以通過食物傳播,也可以通過水傳播,還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傳播。部分細菌、病毒感染人體後,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秋冬之交 你做好預防秋冬季傳染病的準備了嗎?


秋冬季傳染病二號——"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您也許聽著很陌生,但諾如病毒等腸道病毒導致的腹瀉病卻成了冬季腸道疾病的主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等特點,是引起非細菌性腹瀉暴發的主要病因。

那麼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傳播途徑是什麼?長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控制科科長陰媛表示,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汙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常在社區、學校、餐館、醫院、託兒所、孤老院及軍隊等引起集體暴發。

感染者糞便和嘔吐物中可以發現諾如病毒,健康人可以通過幾種方式感染諾如病毒。比如,食用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用諾如病毒汙染的飲料;接觸諾如病毒汙染的物體或表面,然後手接觸到口;或直接接觸到感染者,如照顧病人,與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食物和飲料很容易被諾如病毒汙染,因為病毒很小,而且攝入不到 100 個病毒就能使人發病。食物可以被汙染的手、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的物體表面直接汙染,或者通過附近嘔吐物細小飛沫汙染。所以,有些食品在送至飯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汙染。一些暴發是由於食用從汙染的水中捕獲的牡蠣。其它產品如色拉和冰凍水果也可能在來源地被汙染。"陰媛強調稱。

據瞭解,諾如病毒的潛伏期多在 24~48 小時,最短 12 小時,最長 72 小時。感染者發病突然,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兒童患者嘔吐普遍,成人患者腹瀉為多,24 小時內腹瀉 4 至 8 次,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無粘液膿血。原發感染患者的嘔吐症狀明顯多於續發感染者,有些感染者僅表現出嘔吐症狀。此外,也可見頭痛、寒顫和肌肉痛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

而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就成了一項"大工程",陰媛表示,由於諾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場所發生局部聚集病例。因而大家應共同做好預防工作。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減少外出就餐,特別是無牌無證的街邊小店。

(3)減少外出和參與大型活動機會,杜絕傳染渠道。

(4)一有情況,立刻就診,並報告所在單位、社區。

(5)健康教育:加強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提倡喝開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貝類等水產品,生吃瓜果要洗淨,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6)免疫接種:目前尚無理想的疫苗。

(7) 加強飲用水衛生:要加快城鄉自來水建設。在暫時達不到要求的地區,必須保護水源,改善飲用水條件,實行飲水消毒。

(8)抓好飲食衛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特別要加強對飲食行業(包括餐廳、個體飲食店、學校周邊飲食攤檔等)、農貿集市、集體食堂等的衛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嚴格注意個人衛生,一旦發病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新文化報記者 謝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