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止暴制亂是世界公理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 題:止暴制亂是世界公理

新華社記者謝琳 韓冰

近來,從英國到西班牙,從智利到伊拉克,多個國家發生違法暴力示威事件,擾亂社會秩序,妨害經濟民生,甚至釀成流血悲劇。對街頭暴力,各國政府均採取遏止措施,表明應依法和平理性表達訴求的底線。

現實告訴人們,街頭暴力是一劑毒藥,它妨害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顯著增加社會治理成本,給發展和繁榮蒙上陰影,甚至危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每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總出現一些社會矛盾。在當代,解決社會矛盾的鑰匙絕不是街頭暴力,而是在法律框架內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訴求。惟有如此,才能保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減少社會調整改革的成本,形成發展進步的合力。

街頭暴力可恥,自覺維護社會和平穩定、依法理性表達訴求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這是國際共識。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社會黨組織處書記薩爾瓦多·伊利亞·羅卡說,法治和公共領域的秩序應得到無條件遵守,暴力行為不應在社會上有存在的空間。

面對街頭暴力,止暴制亂是世界各國政府的通行做法,合理性毋庸置疑。近期,西班牙、英國、智利當局對待暴力示威者一致依法拘捕、果斷打擊。西班牙看守政府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等政界人士對暴力行為公開表示決不姑息。

針對暴力示威者的一些慣用伎倆,比如通過蒙面以隱藏身份,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都出臺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法國國民議會出臺法案,允許地方政府在“有充足理由認為某些人的行為對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前提下,禁止這些人參加遊行示威。

止暴制亂需要全社會支持,支持止暴制亂、譴責街頭暴力更是輿論應盡之責。法國去年11月爆發“黃馬甲”示威運動後,法國主流媒體強烈譴責運動中一些暴力示威者塗鴉凱旋門、毆打記者、大肆破壞公共設施的暴行,認為這是法蘭西的悲哀。健康的輿論導向,對於平息暴力浪潮、恢復社會穩定,功莫大焉。

街頭暴力猶如病毒,它沒有國界、毫無底線,而且極易與民粹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等其他“病毒”交叉感染,甚至可能變異為恐怖主義“毒瘤”。因此,各國當攜手打擊街頭暴力,避免違法暴力之“毒”在世界蔓延,止暴制亂更應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些西方政客操弄“雙重標準”只會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