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飛翔30年,他終於與蔚藍的天空永恆相伴。10月30日下午,曾是空軍特級飛行員、86歲的楊才興在家人的陪伴中安然走完了他的一生。

病床前,除了老人的孩子,還聚集著醫護人員,他們向老人深鞠躬,表達對這位逝者最誠摯的敬意。普通的病房,普通的病床,普通的老人……直到離世前的那一刻,眾人才知道這位平凡卻偉大的老人的身份以及他早已做出的那個偉大的決定。

現 場

1、86歲老人捐獻遺體 為國做出最後貢獻

10月30日14時25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神經內科病房,86歲的楊才興老人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生命在這一刻定格。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撤掉老人身上的各種醫療監護設備,楊才興的三個兒子紅著眼眶,一同為父親穿上了一套嶄新的空軍軍裝。

隨後,一頂軍帽被輕輕放在已經離世的老人身上。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原來,楊才興曾是一名軍人,一名空軍特級飛行員。

這個信息,醫院醫護人員在兩個多小時前才知曉。

16時37分,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的工作人員靳玉川來到眾人面前時,醫護人員又得知,老人生前已經決定要捐出自己的遺體,為祖國的醫療事業做出自己最後的貢獻。

隨著自願捐獻遺體的相關文件辦理完畢,現場所有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集體默哀,並向楊才興的遺體鞠躬致敬。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17時10分,楊才興的遺體被送到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十分鐘後,眼角膜獲取手術開始進行。

17時40分,專家順利將帶著楊才興體溫的兩隻眼角膜取出。要知道,這兩隻眼角膜,能夠讓兩名病患重見光明。

恢復好遺容後,18時20分,楊才興的遺體被送到河北醫科大學東校區進行保存。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楊才興老人就這樣安靜地走了,但老人留下的,卻是能讓更多病人重見光明的眼角膜,以及能夠發揮出更大科研教學作用的身體,留下了更多的希望。

生前,楊才興身為軍人保家衛國,去世後,除了對家人的愛,楊才興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都給了他熱愛的祖國。

講 述

2、翱翔三十年,把青春獻給祖國藍天

在醫院,記者從楊才興的大兒子楊璐口中瞭解到了老人生前的部分經歷。

楊才興1933年出生於重慶,1950年,伴著新中國剛剛成立的一派歡喜景象,楊才興進入軍營,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開始在陸軍某部服役。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隨著國家的日益強大和軍隊的不斷髮展,1957年,楊才興在空軍招飛時以優秀的身體條件被選拔成為一名飛行員,進入空軍某部。從此之後,楊才興終日翱翔在天空之中,逐漸成為部隊的中堅力量。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集體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兩次,近30年的時間裡,楊才興從一名從普通的飛行員成長為特級飛行員,獲得的榮譽越來越多,直到退休,楊才興將畢生的熱情都奉獻給了軍營。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高新彩,是楊才興在部隊認識的一名軍醫,成為陪伴他一輩子的愛人。從重慶到東北,從江西到河北,部隊的多次調防,夫妻倆都聽從黨的指揮,隨著部隊走南闖北。最終,兩位老人從部隊退休後定居在石家莊市鹿泉區,開始享受悠閒的晚年生活。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致敬!86歲特級飛行員捐獻遺體,留下的是更多的希望

“爸爸媽媽都特別開朗,體格都很健壯,家庭和睦幸福,我們特別欣慰。”楊璐說。楊才興退休後經常和老伴一起出去旅遊,從來不給孩子添麻煩。為部隊奉獻了一輩子的老兩口,晚年生活特別簡單卻很幸福。

緣 由

3、許下的心願,如今終於了卻夙願

2018年夏季的一天,楊才興和老伴先後給三個兒子打電話,要求孩子回家一趟,要“商量點事兒”。

很快,大兒子楊璐和三兒子楊兵來到了老兩口的家裡,在廣東工作的二兒子高翔(隨母親姓,記者注)也迅速趕回石家莊。

三個兒子覺得,此次父母嚴肅地召喚他們兄弟三人全部回家,肯定是有什麼“大事”要說。

果不其然,面對三個已經成家立業的兒子,楊才興和高新彩一起表示,他倆同時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老兩口無論是誰,在去世後都準備將遺體捐給國家。

“爸,您不是已經看好了一處墓地嗎,為啥現在會有這樣的想法?”

“媽,老話都說人要入土為安,幹嗎要把身體捐出去,留下全身好好安息不行嗎?”

“我不同意,我們兄弟三人都想不通!”

……

聽到老兩口的話,兄弟三人異口同聲表示不同意,畢竟,老人百年之後應該完完整整地下葬才是最好的歸宿。

面對孩子們的堅決,老兩口相視一笑,解釋了他們自願捐獻遺體的動機。

原來,通過電視臺等相關媒體的報道,老兩口瞭解到了捐獻遺體對挽救更多病人的重要性,更清楚這樣的行為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有著極大的貢獻。畢竟,人體解剖和人體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遺體來源,這是件能讓別人重獲新生的好事。

“我們倆在軍營呆了一輩子,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還想再發揮些餘熱,這有啥不好呢?”楊才興對孩子們說,人死後還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還能夠讓自己的身體發揮作用,不但有機會救治別人,又可以給醫學研究幫上忙,不是更有意義嗎!

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兄弟三人沉默了。他們知道,父母的理由完全正確,也肯定會這麼做。

“我們支持二老的決定!”一番商量之後,兄弟三人轉變了觀念,全部舉雙手贊同。他們清楚,父母是高尚的,是值得尊敬的。

就這樣,當天中午,在兄弟三人的見證下,楊才興和高新彩同時與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簽下了有關自願捐獻遺體的文件。

時光飛快,一年半後,楊才興悄然離世,老人的夙願得以了卻。

因擔心情緒過於激動未到醫院為老伴兒送行的高新彩,在家中一直默默為楊才興祝福著,更堅定了自己將來也要捐獻遺體的想法。

感 動

4、醫務人員自發向老人家鞠躬致敬

“當我聽到楊才興老人去世後要捐獻遺體的消息,我特別震驚和感動。”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智建霞說,楊才興的兒子在病房聯繫遺體捐獻部門的工作人員時,她才知道了老人生前曾做出的重要決定。可以說,這是智建霞工作18年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對於老人及其家人的做法,智建霞在第一時間告訴了同事。為此,神經內科的醫護人員當即決定必須要在楊才興老人離開醫院前鞠躬致敬。

和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劉軍稱,楊才興是在10月26日被送到醫院的。據瞭解,楊才興在當天午飯後準備休息時,在更換衣服的過程中突然倒地不起,出現了腦梗的情況,發生意外的老人從鹿泉區的醫院轉到和平醫院。由於病情比較嚴重,楊才興住院後的狀況一天比一天糟糕,因為腦積水和腦幹出血等原因,經過醫院專家會診後,綜合老人的身體情況,已經無法再進行腦部手術。

劉軍說,在老人住院期間,醫護人員都不知道他曾是一名空軍飛行員,也不知道老人去世後要捐獻遺體。這樣低調的一家人,著實讓人敬佩。“老人在彌留之際還曾對兒子們說,如果他真的不行了,就不要再找太多的醫生,別再浪費醫療資源。”對於如此無私的一位老人,大家心中都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太多的言語已經無法表達我們的感動和敬意,就讓我們三鞠躬,為楊才興老人送行,願他的生命光輝照亮更多的人!”

延 伸

5、我省遺體捐獻者逐漸增多

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負責人趙長義稱,兩年後,楊才興的遺體將用於臨床教學解剖,然後火化並安葬於平山縣古中山陵園。

“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但是每一次都讓我很感動。”趙長義說,遺體捐獻後將首先對楊才興遺體的腦組織進行研究,他的捐獻對醫學進步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遺體捐獻在以前很少,只能減少教學遺體的用量。”趙長義介紹,隨著人們傳統觀念的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自己死後進行器官和遺體捐贈。“2016年,河北6家醫學院校和河北省紅十字會及其各地市紅十字會共同成立了河北省遺體捐獻聯盟,這是全國首創,聯盟成立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捐獻網絡,由成立前的每年幾例到成立後的每年十幾例,直到現在一年三十多例。”

趙長義表示,他所在的捐獻中心在2019年,平均一個月捐獻遺體的能達到三例,等到每年能接收到七十多例遺體捐獻時,就基本可以滿足學校的醫學教學和醫學科研的需求了。”(燕趙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