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上週末的科博會

大家去了嗎?

沒來得及逛的小夥伴這次不要錯過了

《京津冀大格局》特別製作——

科技引領 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

介紹了不少科博會

京津冀協同發展展區的亮點和特色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先認識一下本期節目的三位嘉賓,他們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親歷者、建設者、推動者。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本屆科博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展區面積達到500平方米,和去年191平方米相比,增加了1倍多。這次主要展示了三部分內容:京津冀協同發展五週年成效綜述、三地代表性項目、重點領域成效,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區的三個學校、一個醫院的項目沙盤也首次與公眾見面。


節目中,劉伯正透露了一個小細節,在設計學校時,考慮到孩子們個子比較矮,為防止他們站起來碰到頭,所有教室的窗戶都是向外打開的,類似的人性化細節還有很多。

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三省市的變化有目共睹——天更藍了、交通更便捷、1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

劉伯正講了兩個印象深刻的變化,一是北京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他舉例說,幾年前,從太空看夜間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和天津都是成片燈光,周圍卻是星星點點。今年城市群的城市化率提高到65%,燈光指數也比前幾年提高了15.4%。

二是北京幫扶河北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2019年,北京市安排資金31億元助力河北張承保地區23個貧困縣區。不僅出資,還包括就業、培訓、教育 、醫療等上千個幫扶項目。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進入到了爬坡過坎、攻堅克難、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如何理解“坡”和“坎”?

對於這個問題,劉伯正認為,坡和坎肯定是有的,也是必然的。比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並沒有完成,下一步要進入到央地聯動疏解的新階段;三地企業資質互認還有一些問題有待破解等等。


如何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坡”和“坎”,三地協同辦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