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蜀漢、曹魏這三個政權為什麼這麼短命?

用戶2364083269737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歷朝歷代長的不過幾百年,短的甚至個位數,但是三國這個群雄逐鹿,英雄崛起的時代,確是湧現出了非常多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之才,為何如此多的能人異士的三國命運卻是時間不長呢。

魏:公元220年—265年 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開創於曹操,始於曹丕,亡於曹奐

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曹操算是位列諸侯開始發家,手下文臣武將不斷增加,尤其在接納了荀彧之言迎天子,入許昌,有了皇帝在手更是發展迅速。官拜司空,掌握全國兵馬,天子在手更是消滅了袁術袁紹這樣四世三公的大家族,佔據了青幽並冀涼豫徐司兗共9州之地,剩餘劉備一個益州,孫權揚州,交州,荊州(換過來換過去的,一會是孫權的,一會是劉備的,一會又是曹操的)曹魏佔據了天下百分之75的地盤了,那麼為何曹魏政權只維持了45年呢。早期的曹操是個雄才大略,意圖一統天下的雄主,晚期時意圖加速代漢自立,先後從司空—丞相—魏公—魏王,但是遭到了一大批忠於漢室的大臣的反對,曹操開始了清理阻礙的大臣,核心大臣荀彧也因此而送了命。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發動了改革曹魏集團官制改革,原本曹家和夏侯家許多王公貴族只享有待遇,卻沒有實權,全部被九品中正制,由世家大族舉薦,徹底封死寒門上升之路,造成了世家大族尾大不掉,權力過大。加上曹操之後的幾任,曹丕,曹睿兩個皇帝雖然比同期皇帝要強一些,奈何活的太短,最終曹魏分成了以老曹家與夏侯家對抗以司馬氏為首的世家大族,由於世家大族權力過大,操爽沒幹過司馬懿,最終曹魏被司馬氏取代,至此魏滅。

蜀:221--263 42年劉備—劉禪

劉皇叔高舉大漢中山靖王之後,開啟了征伐四方,建立蜀漢政權,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武有五虎上將,奈何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慘敗而歸,剛剛建立的蜀國從此淪為最弱,諸葛亮此時明白,蜀國無論如何也不能等魏國動手,只能先下手為強,發動速戰,奈何魏國實力強悍,家底子厚,數次北伐皆因戰線後方等問題無功而返,最終諸葛丞相身死。接班的姜維在軍事和政治方面與諸葛亮又相差甚遠根本不在一個檔次,魏國可以抵禦甚至可以擊敗姜維的皆有人在,再加上蜀國內政混亂,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地方與中央矛盾重重,劉禪本身能力有比較弱,根本處理不了這些事只能任由惡性發展下去,最終導致司馬氏派遣鍾會 鄧艾滅亡蜀國,歸根結底,蜀國家底子太薄了,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戰爭,後勤補給不足,雖然佔據著天府之國,但終究還是外來戶,益州集團對於蜀國沒有歸屬感,最終只是給益州集團打工罷了

東吳:公元229年—公元284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冊封孫權為吳王,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不久遷都建業,正式開國吳。

東吳之地自古人才出眾,東吳文武全才更是層出不窮,文臣武將張昭、周瑜、魯肅、呂蒙、諸葛瑾、陸遜等等,奈何除了張昭老爺子,其他都活的時間不長,再者東吳之地自古又是王朝偏安一隅的選擇,建都建業的除了朱元璋開創的明朝,後朱棣遷都北京外其他王朝皆是短命的王朝,因為王朝處於有長江天險為天然屏障,古時長江天險不是一般人能征服的了的,所以也造就了帝王的守業而沒有創業的雄心,東吳也不例外,吳大帝孫權也是守著父兄創下的基業而無法開拓,利用江東的富饒,只能進行防禦性的軍事,出征合肥還被張遼打的丟盔棄甲。到孫亮時期由於年齡小前幾年由大臣輔佐,剛親征還沒一年就被孫休給奪了位,降為會稽王,不就也死了,但是孫休還是發展了民生,為老百姓也做出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到了孫皓,完嘞。殘暴,好殺,荒淫無度,歷史上能用上的詞這哥們都幹過,搞得東吳瞬間朝政混亂,國力直線下降,他估計忘了,旁邊還有個雄主司馬炎呢,這哥們真以為長江天險能擋住晉軍啊,別忘了,司馬炎時期他的父親司馬昭已經給他打下了蜀國,司馬炎耗時十年在益州打造戰船,派遣羊沽坐鎮荊州。時機成熟後分五路大軍共計20餘萬大軍直撲東吳,長江天險在絕對的軍事優勢年前也很快被攻破,公元284年東吳滅亡。

經歷了百年戰亂的三國,老百姓渴望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渴望停止戰爭,司馬炎統一了全國,給了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適應了百姓的願望,至於司馬炎的繼任者往後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又是漢族的另一場浩劫。






八月的雨淋溼雙眼


個人觀點:魏,蜀,吳三個國家都脫胎于軍事武裝組織。既然是軍事武裝組織那麼其政治經濟必定是先軍經濟啊。先軍經濟是啥參考咱們的隔壁~ 長期把大量的物質投入到軍隊身上,那必定人民生活水平有限,而軍隊握有大量資源必然導致腐敗的泛濫,腐敗導致人民生活水平拉大,所以說矛盾激化是必然的,而只有通過不斷地戰爭才能緩解矛盾。所以說魏蜀吳三國都是微妙的平衡,滅掉其中一個,另外兩個必然也會毀滅。最後魏做到最大,吳又沒有盟友去牽制魏,導致魏國內的矛盾激化,原來的軍功集團又通過戰爭不斷擴大自己實力。所以沒有外部壓力情況下自我爆炸式必然的。這一點和準格爾汗國非常相似,也是所有先軍國家的共同點。所以說魏蜀吳三國都命短的原因是一方打破了微妙的政治軍事平衡。太過強大導致自己滅亡。


904442808


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關於三國的故事有很多,我們平時叫上名字的歷史名將裡也是三國居多,但縱觀歷史,三國只是曇花一現,持續時間很短,這是為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沒有正統,沒有完全自己的勢力,東漢末年各諸侯混戰誰都不服誰,就像春秋戰國,但同時也得感謝秦始皇的大一統政策和漢朝的大一統制度,即使諸侯紛爭,但誰也不敢真的改朝換代。所以各個武將謀士大放異彩,反而君主主公得光環暗淡。

各諸侯紛爭數十載後最終只剩魏蜀吳三國,與其說是三國鼎立,不如說是三個勢力同盟的對峙,魏蜀吳每個政權都不是一家獨大,而是有複雜的內部矛盾,所以註定都不會長久,就連最後一統得晉朝也因為習慣藉助外力導致五胡亂華。所以之後再建立的政權都是要加強中央集權,天子獨大,帝王也都忌諱權臣專政,把權利緊緊握在自己手中。


說歷史的小新新


主要是法國的殖民地,法語被強勢注入了,亞洲也有如老撾,很多當地人都會講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