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城市區位優勢特色 助推人工智能產業“落地開花”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進程加快,人工智能正在世界各國加速興起,在全球掀起的浪潮下,人工智能也逐漸上升為我國國家核心競爭戰略。而作為近代中國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天津科技創新活力十足,“智造業”佔工業比重已超過50%,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天津智港”已頗具規模。根據今年公佈的“2019世界智能製造中心城市潛力榜”顯示,天津位列全球第10,其中,行業數量、產業結構和政府專項扶持規模等項均為全球第一,天津已成為中國智能製造樣板城市。

“不久前,天津和深圳、杭州、合肥獲批成為第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並擁有政策環境優化完備、算力和數據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集群發展、“智能+”融合發展迅速等優勢和特點“,在昨日(31日)舉行的“2019全國博士後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論壇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霄表示,天津正成為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先鋒城市,帶動京津冀乃至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而作為高技術高水平人才的頂尖層級,博士後已成為科技智能領域的核心力量,“截至2018年末,全國累計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近21萬名,他們絕大多數已經成為國家科研技術骨幹、學術技術帶頭人,博士後研究人員已經成為最活躍、最具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青年人才群體。本次論壇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博士後人員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是提高博士後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

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支撐,人才集聚才能產業興旺。近兩年,天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產業和人才政策供給,截至目前,“海河英才”計劃引進各類人才21萬多人,其中,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約佔1/4,並建立了以智能科技產業為重點的企業急需緊缺人才職稱申報綠色通道,在全國率先設立人工智能專業職稱。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長陳暉表示,“天津擁有智能芯片、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智能終端產品等全產業鏈條,聚集了中芯國際、中星電子、曙光、麒麟、飛騰、北斗、天地偉業、深之藍等300餘傢俱有國際領先技術的高科技智能企業,以及國家超算中心、清華高端院等20餘家高水平人工智能科研機構。在重大發展機遇疊加的背景下,我們希望聚眾智、匯眾力,充分利用智庫資源,為建設‘智慧中國’貢獻更多的‘天津經驗’”。

作為產學研協同的重要落腳點,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成為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的培養搖籃。日前,天津大學獲教育部批准組建“智能醫學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將面向“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需求,以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理論為基礎,以智能人機交互為主線,圍繞腦認知、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和臨床應用的迫切需求,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新智能產品研發,並有望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智能醫學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助力我國智能醫療領域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和近代醫學科學的發展高度相關,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醫療模式方興未艾、前景廣闊,是未來醫學領域發展的新興熱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顧曉松指出,“目前,英、美、日等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此類研究,智慧醫療、遠程醫療時代已經到來,未來,‘醫療-健康-信息化-智能化-大眾化’將成為新的醫療模式,為社會、為民生服務,增強老百姓的幸福感,而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將成為企業創新、轉型升級的人才支撐,廣大博士後研究人員是國家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動我國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和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服務國計民生”。

“人工智能的概念自上世紀50、60年代就已經誕生,但之所以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主要是由於數據量爆發式增長以及計算能力的提升”,中針對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人才的供求現狀,中科曙光大數據首席科學家、大數據智能研究院院長宋懷明客觀指出,當前形勢下,企業迫切需要人工智能領域不僅懂技術也懂應用的交叉型、複合型人才。宋懷明博士說,“儘管當前政策機遇是好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客觀認識到一些困難與不足,人工智能的整體前行離不開兩類人才,一類是基礎理論研發的人才,但如何將這些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實現應用,則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打通的環節。”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深刻改變世界。“天津是一片充滿創新精神的熱土,正在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戰略佈局,世界智能大會連續舉辦三屆以來,天津產業合作平臺影響力快速提升,向世界智能科技領域發出了‘中國聲音’”,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美蓉表示,“我們積極探討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舉措,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世界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未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我們將加快構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與計算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服務天津構建開放協同的“大智能”創新體系,推動京津冀智能技術發展 。”

獨特的區位優勢、雄厚的產業實力以及開放式的科研環境讓天津人工智能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磁場效應,據記者瞭解,僅“2019全國博士後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論壇期間,本市共收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等單位、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等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論文來稿100餘篇,30多個團隊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等獎項。其中,以《面向醫療對話的信息抽取系統》斬獲特等獎的團隊代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博士後張元哲告訴記者,“人工智能是當前國際範圍聚焦的熱點話題,我們致力於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的創新應用來解決醫學等相關領域的大數據問題,這次來到天津,聆聽到專家、院士的報告,並與這麼多志同道合的科研夥伴相互學習交流十分難得,希望我們的技術不斷走向醇熟,在社會層面推廣應用、落地開花,為國家科技實力增強及民計民生福祉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