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有:六道溝人不會忘記這些後生

杜有有:六道溝人不會忘記這些後生

神木市西溝街道辦六道溝自然村村小組組長杜有有。 本報記者 趙晨攝

9月19日清晨,神木市西溝街道辦六道溝自然村村小組組長杜有有剛走出家門沒多久,便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已不記得多少年沒有見到過這個身影了。

“侯老?是你呀!你怎麼回來了?”

“你是有有吧?這麼多年了,想不到你居然還記得我。”

……

與侯慶春老人一陣問候之後,杜有有不禁想起了那段往事。

1991年,當唐克麗、侯慶春一行人初到六道溝時,村民們只是覺得熱鬧。“村裡許久沒來過這麼多外人了,也不知道他們是幹啥的。”村民們紛紛議論。杜有有的哥哥杜卡有是當時六道溝村黨支部書記,在與這群人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後,杜卡有做出了一個讓全村人都不能理解的決定——讓他們分散住進村民家中。

“當時我們村非常窮,山多地少,還經常被吹來的黃沙覆蓋,種不了多少莊稼,我們自己都是飢一頓飽一頓,勉強度日。”杜有有說,“我哥做了這個決定後,很多村民強烈反對,說什麼‘自己都過不下去,還管得上別人’。”

然而,這樣的反對聲並沒有嚇倒杜卡有,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杜卡有發動全家人挨家挨戶去村民家裡細說詳情:“這些人是科學家,能改變我們這裡的環境,增加我們的收成,希望你們相信他們。”杜有有回憶著當年哥哥一家人的一言一行。

一段時間過後,村民們漸漸發現,這群“陌生人”不僅沒給他們添麻煩,反而在無私地幫助著他們。幫他們鋤地、教他們種果樹、給村裡的孩子輔導功課,只要能做的,他們都願意騰出自己寶貴的時間熱情地與村民打成一片。而整個六道溝流域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髮生著改變。

慢慢的村裡人開始理解這些“城裡人”在做什麼,也被他們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深深打動。多年來,村民們不僅會自發保護水保所神木站在戶外的各種試驗儀器,而且會積極配合他們的研究工作。遇到科研人員打鑽取土,村民就主動上前搭把手;看見行走在山間的科研人員,村民就幫著肩扛手提設備儀器;家裡的蔬菜水果熟了,村民就主動摘下些送到站裡。

不僅如此,每年來到水保所神木站裡的碩士、博士“大哥哥”和“大姐姐”,也成了村裡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村裡的孩子放假回到村裡後,都喜歡找這些哥哥和姐姐輔導作業,或者幫著他們做試驗、記錄數據。在這些優秀榜樣的影響下,六道溝的許多孩子考上了大學。

時至今日,杜有有還會不時來到試驗站與站裡的後生們坐在一起聊聊天,講講自己給做抗旱試驗的玉米澆上水結果幫了倒忙的趣事,回憶一下已經去世的哥哥杜卡有當年與試驗站打交道的故事。

“現在,村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或者上學了,剩下的一共也就20餘人,還沒試驗站的人多呢。許多苦,村裡的年輕人都受不住,但他們能。”杜有有說,“農村人不會講大道理,但我相信,每一個六道溝人都不會忘記他們對村民的好,都不會忘記這些後生為我們村發展所作的貢獻。”本報記者 雷魏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