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幾萬塊錢,想回農村散養土雞,可行嗎?

大萬VLOG


隨著注重生活品質的90後逐步成為消費主力,隨著二胎政策放開,孕婦和嬰幼兒市場的潛力更加凸顯,返璞歸真,注重食品安全,尋求原生態好味道已經成為發展趨勢,高品質的土雞和土雞蛋市場容量迅速擴張成為了不爭的事實,生態養殖正在跨入黃金十年的發展期!

農村創業養生態土雞,相對於其他生態養殖項目來講,市場需求大,投資相對較少,資金週轉也較快,成為很多新農人返鄉創業的熱門項目。

只有幾萬塊錢,想回農村散養土雞,可行嗎?

自己家的山坡,沒有土地使用成本,有已經建好的的住所和雞棚,如果全程無供應鏈(飼料和雞苗等)支持,3萬左右只能養500只左右普通品種的土雞。如果山上一切都得重新規劃和建設,還需要根據你的場地規劃來核算具體施工投入。如果當地有土雞養殖一條龍的公司,你能入夥租或借到配套設施完善的雞舍,那一萬元至少可以養3000只以上的普通土雞。

農家營是專門做生態土雞養殖的品牌聯盟 ,我們也扶持了很多打算養雞創業的夥伴。曾經有一個小夥子想養雞,那時剛大學畢業,加盟農家營,他用僅有的5000元和借貸來的15000開始創業。4年間,吃苦耐勞,好學上進,陸續建設雞舍8棟,全年可出欄脫溫雞40000餘隻,生態土雞10000餘隻,土雞蛋年產300000枚。他現在的成就除了個人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農家營讓他迅速入行,強大的平臺支持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養土雞需要技術,否則再多的錢也經不起“做實驗”!本錢少更要學好技術再開始!

種養結合生態土雞養殖是一整套系統的生態種養技術,包括種植技術、生態土雞養殖技術,種養循環技術等,農家營是專門做這方面的團隊,可以關注我們之前發佈的相關文章。生態土雞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養殖環節無小事,一個小細節做不好都可能給你帶來經濟損失。比如:什麼樣的場地適合做生態土雞養殖,什麼樣的樹種、樹齡和樹木間距能夠進行林下土雞養殖,如何科學的匹配養殖密度,場地要怎麼規劃建設才合理,這些都會對養殖效益產生影響,但卻往往被很多人忽視。

懂技術和不懂技術差別在哪裡?我們拿養殖過程中的幾個環節來舉例說明

第一、自己孵化

一些養殖新手覺得自己孵化可以省錢,於是自己買種蛋和小型孵化器孵小雞,結果孵化路上的坑全栽進去了:種源淨化不到位,雛雞沙門氏菌爆發引起大批死亡;種蛋質量不過關,小型孵化器孵化效果差,弱雛比例大,後期很難養好,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二、不懂行話,買雞苗容易被騙。

同行交流用“行話”不僅是一種語言溝通,更代表著一種暗示“我也是內行”。現在的市場魚龍混雜,一些不良的商家唯利是圖,根本不會考慮農村養殖戶的利益。一些新手小白由於沒有行業經驗就容易遭遇一些騙局。

比如買雞苗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品種概念,不知道這個品種的公母行情,不知道什麼是90的公苗,買雞苗不看品質只問價格,不良商家跟你聊一兩句就知道你是外行,你覺得這家的出殼苗報價一羽比上一家便宜了5毛,上一家真坑人,殊不知雞苗是活東西,什麼品種,品種是否純正,種源是否可靠,打的什麼疫苗,這些因素對雞苗的價格都有影響,而新手往往貪小便宜吃大虧。

如果購買脫溫苗,除了上述,還要考慮育雛技術的好壞,防疫程序是否健全,選擇的疫苗品種、質量和防疫效果等諸多情況。例如,如果不瞭解疫苗接種相關知識,即使做了疫苗也可能會造成免疫失敗或者免疫效果差,雞群的體質就不好,不僅影響後期長勢和抵抗力,還會影響雞和雞蛋的賣相和品質,一旦爆發了疫病可能引起大批死雞,損失慘重!

第三、不懂育雛技術

育雛技術是養雞技術裡面較難掌握的,有的養殖戶只知道要生火取暖,連溫溼度表掛幾個,掛在哪裡都不清楚,對如何控制溫溼度更是一竅不通。書上或者網上找到的育雛溫溼度表多數是針對白羽肉雞的,而且五花八門、千差萬別,育雛效果可想而知。這個階段一旦溫溼度控制不好,嚴重的會導致大批死亡,即使看起來成活率不錯,但是料肉比高出內行不少,後期也會影響均勻度和長勢,增加不少養殖成本!

第四、不會餵雞

有的養殖戶不懂日糧搭配,中雞或大雞階段只飼餵玉米,一段時間過後就會出現輕度的腹瀉、生長速度變緩慢,成雞的肥油過多,肉質和蛋品都會比較差。而且很多養殖戶長期以來都是直接把玉米粒或者青菜撒在地上,雖然感覺很原生態,但殊不知“病從口入”,易誘發疾病!

第五、被不良獸醫騙

有人說了,不懂技術沒關係,雞生病了可以找獸醫嘛,網上到處都是。農家營提醒各位農村養殖戶,不要一味的依賴獸醫,因為很多所謂的“專業”獸醫並不“專業”,有的甚至可以用“不良獸醫”來形容!比如,雞需要通腎了,懂技術的人幾塊錢就可以搞定,如果你啥都不懂,聽信不良獸醫給你推薦的“XX黃金組合”,花費小則幾百,多則上千,這可都變成了你的養殖成本!還有一些獸醫在到你的場地解剖病雞的時候,根本不懂要把病雞的血液滴到消毒劑裡,這樣的獸醫堅決不要跟他合作了!因為病雞的血液往往攜帶大量的病原體,如果直接滴在地上或者滴在塑料布上隨意處置就會汙染整個養殖場地,可能造成更大範圍的疾病傳播,雪上加霜!

養土雞涉及到品種選擇、育雛、脫溫管理、育成、產蛋等諸多環節,都面臨如何科學管理、綜合防疫和疾病防治等諸多問題。懂行、懂技術不是停留在把雞養活就可以賺錢了!做養殖不能有任何的僥倖,不要覺得自己第一批雞或者第二批雞養得還不錯說明技術就可以了,那是因為場地“乾淨”,沒有系統科學的養殖技術做保障,越往後你養得越差!同時養幾百只,上千只雞和在農家院子裡養幾隻雞的差別是巨大的,對養殖技術的要求就很高。如果你仍然按照農村傳統的養殖方式來做養殖創業,土雞非但不是高品質,而且本身養殖成本高,大眾市場不接受,於是滯銷,越養越虧,最後只能賠本甩賣,失敗放棄。

如果你正在搞生態雞項目或打算進入這個行業,聽句勸: 不懂技術,邊養邊摸索,一味的依賴獸醫,只會拿辛苦錢交 “學費”,而盲目的自信和堅持,有可能只會讓你越陷越深。養土雞沒那麼簡單,懂行業、懂技術和懂經營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