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潮汕民系文化特徵

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培養了潮汕人的創造、開拓和冒險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謀生,形成社會風氣,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在商業上更是精打細算,極善經營,聞名海內外,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清中葉著稱一時的廣幫商人,主要由廣州幫和潮州幫商人組成,潮州幫商人在國內的東南沿海及江西一帶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國、新加坡一帶頗有勢力。強烈的商品意識,是潮汕人一種頗具優勢的文化潛質,使他們在改革開放時期足跡遍及城鄉,滲透各行各業,特別活躍。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潮汕人的生活環境,使得其具有敢幹冒險開拓、刻苦耐勞、注重義氣、勇於任事、勤儉立業等民系特徵,最突出的是強烈的凝聚力,由於外出謀生的人多,而生活習俗又有異於本土,為求發展拓業,潮人之間有一種互相照應、團結互助的風氣。明清時期,在國內大商埠多設有潮州會館;現代,在海外不少國家和地區組建有潮人社團。1981年組成“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的國際性組織,1996年,年會在汕頭市舉行。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秦漢以後,漢文化向嶺東擴展。晉唐時期,中原主流文化影響逐漸擴大,陳元光平定泉潮間蠻僚嘯亂、韓愈謫任潮州刺史,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時期,大量移民入潮,閩文化北來,使潮汕地區全面開發,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環節。明清時期,最終形成有鮮明特徵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區從宋代起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也相應發展,人才輩出。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節俗禮儀

潮汕民間尊奉的龐雜的神鬼體系中,既有道教、佛教,也有閩越族和南 越族鬼神崇拜的痕跡,還有各種土生土長的神靈,地方神靈中,蛇神雨仙備受崇敬,安濟聖王、三山國王是主要偶像。潮汕民間信奉的神靈名目眾多,時令八節祀神各有對象。祀神時,各地要舉行隆重的遊神活動,在舊社會,遊神活動既是顯示地方財力和宗族勢力的機會,又是以祭神為名的民間歡樂節。在節俗活動中,農曆七月十五的“施孤”活動舊時較為盛行,這與潮人重視紀念客死他鄉的鄉親和超度孤魂野鬼有很大關係。 

潮汕地區禮儀風俗,與全國各地大同小異,較有特色的是男女少年到15歲(虛歲)要擇日行“出花園”儀式作為成年之禮。婚禮過程有稱為“倩娘母”的伴嫁娘,在婚禮全過程中即興創作婚禮歌(俗稱“做四句”)以禱祝助興。

日常服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木屐、水布(可作圍腰、汗巾、裹物等多種用途)以及婦女打髻(髮髻)。這些習俗在當代也已日漸式微,唯於舞臺上還可見到各種打髻髮式。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潮州戲曲

潮劇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劇種。潮劇淵遠流長,在潮安縣出土的明宣德年間劇本《新編全相志孝劉希必金釵記》,是國內出土最古老的南戲演出本,戲文語言中已加進一點潮州方言,這是南戲、正字戲傳入潮地後開始發生地方化的本子。明末清初潮州戲漸趨成熟,至光緒年間為鼎盛,有200家潮州戲班。在潮汕民間舊時還流傳著用潮汕方言誦唱的說唱本子,稱為“歌冊”。潮州歌冊廣泛傳誦於婦女間,現存歌冊最早創作年代為明代。歌冊的體裁為兩類,一是傳奇故事體,一是歌行體。潮州歌冊刊刻在清代甚盛,現存傳統本子有數百部,流傳至東南亞及內地,流播甚廣。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既有傳統古樂之遺制,又有本地的創造發明,形成一個成熟、豐富的多樂種、 多形式的地方音樂。由於符合潮人對音樂的欣賞習慣和心理素質,不僅在文娛演出、節俗禮儀活動中廣泛應用,而且以“閒間”、家庭合樂等方式融入民間的日常生活中。潮州大鑼鼓以其花式豐富、氣勢磅礴而著名,列為中國三大鑼鼓之一。潮樂中以椰胡為流傳最廣泛、民眾最喜愛的特色樂器。潮州箏藝是當代中國古箏的一大流派。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之興盛與遊神賽會活動有密切關係,因而分為遊行舞蹈和廣場舞蹈。遊行舞蹈有扮塗戲及鯉鼓隊後的擔八寶等。廣場舞蹈以表現人物為主題的英歌舞,被譽為“北有安塞鑼鼓,南有潮汕英歌”。廣場舞蹈以仿動物動作的傳統的“舞龍”、“舞獅”的民間活動經久不衰。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工藝美術

潮汕地區是中國工藝美術10個重點產區之一,1990年被輕工部定為4個產區之一。潮汕工藝美術品類豐富,其中最具盛名的是瓷藝、刺繡和木雕。潮汕地區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其陶瓷以瓷質潔白、造型優美、釉面光潔、式樣典雅而馳名中外,以獨創的通花瓶和瓷花最具特色。楓溪工藝陶瓷1996年出口額達1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瓷生產出口基地。潮州金漆木雕與浙江東陽木雕並列為中國兩大民間木雕體系。潮州金漆木用於建築裝飾、傢俱裝飾、神器裝飾以及案頭擺設。表現題材一是以人物為主體的民間傳說、戲劇歷史故事;一是珍禽瑞獸、花果蟲魚,尤擅於表現江海中的水族、亞熱帶的花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蟹簍。當代著名木雕藝人有張鑑軒、陳舜羌。陳舜羌及其子陳培臣先後為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創作了大型金漆木雕掛屏。當代潮繡名師有林智成、蔡玩清。1982年潮繡釘金墊浮繡《九龍屏風》、金絨混合繡《吹屏引鳳》均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近代以來,在潮繡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利用特種材料或吸收外來工藝手法,發展為珠繡、抽紗等新的繡種,在60年代,又發展了通錦繡的新品種,更顯清雅清麗的高貴風格。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潮州飲食

潮汕人有別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製作的名目繁多的食品、喜愛以醃製品為主的佐餐小菜(鹹菜、菜脯)以及製作精緻的特色小食(蠔烙、肉丸等)。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一個開放的體系。潮菜較多受閩菜所影響,同時又受到廣州菜等外地菜的影響,匯閩粵兩家之長,自成一家。製作精細的潮菜菜式中,不僅有著名貴的燕窩、魚翅、鮑魚烹製的精品,也不乏粗菜精製的特色菜,如地瓜葉做成的“護國菜”,芋頭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潮菜具有選料廣而重海鮮、製作精而重清淡、佐料多而重“合味”的主要特點,而且宴請進食中講規矩而又重人情,滲透著禮儀文化。潮州工夫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茶藝。從茶具、茶葉、用水、沖泡到品嚐都十分講究。茶具用宜興茶壺或蓋甌及小瓷杯,茶葉用烏龍茶,沖泡有包括納茶、候湯、沖泡、刮沫、淋蓋、燙杯、洗杯、篩點等步驟,高衝低篩,操作嚴謹。品嚐還重在慢飲細酌。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民居建築

潮汕民居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佈局,最基本形式稱“下山虎”和“四點金”。規模較小的城鎮平民居屋有佈局狹長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點金為基礎橫向或縱向擴大規模,稱“三廳串”、“八廳相向”、“四馬拖車”、“百鳳朝陽”,其外部輪廓則保留十分規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大規模的集居式住宅稱為“寨”,這是清代潮汕地區鄉村居民軍事化的產物。從平面上可分為方案和樓寨,從外圍方式上可分為圍牆和圍樓。在潮陽,這種集居式住宅稱為“圖庫”。海濱貧民舊時所居多為塗(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織成牆體的茅屋。潮汕地區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採用貝灰和石材。至遲在北宋已開始燒製貝殼灰,以貝灰為主體原料的三合土版築大為盛行,不僅應用於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應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僅應用於建築構件的門框、欄板、抱鼓石、臺階、柱礎、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橋、石塔、石橋大型建築物。潮州城內,僅太平路就有47座石牌坊。以巨石為墩的潮州湘子橋,建造年代從南宋至明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中國的猶太人”-潮汕文化及其傳統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