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研發投入一年就是一千多億,這是不是華為實力強大的根本?

琅琊榜首張大仙


任正非老爺子確實偉大。擱別人,就他目前這個身家,這個年紀,還拼什麼呀?幾百億個人資產很輕鬆吧,早就退出江湖,逍遙快活,不問世事了。就像微軟的比爾蓋茨,保羅艾倫。

如果是為賺錢,也不會像這樣拼,因為只要把華為上市就行了,妥妥的千億身家,搞不好弄個首富都不一定。

任老爺子目光長遠,華為賺的錢大部分投入搞研發了,到處高薪招人,技術方面比對手領先幾年,這樣才能保證華為始終領先。中興通訊就不行,美國一斷供,就癱瘓了,然後就卑恭屈膝,直到高層出面,最後交十幾億美元罰款,還要美國派幾個欽差大臣在他們公司,活脫一個殖民地公司啊!

華為就不怕斷供,有備胎,不求人,芯片斷供有海思,安卓斷供有鴻蒙!

任老爺子心胸寬廣,華為被斷供,記者會他不發惡語,反而感謝一眾美國公司對華為的長期支持。華為有為數眾多的基礎領域科學家,所從事的研究都是造福全人類的。

企業家俺就佩服任正非。聯想小肚雞腸,賣國,垃圾公司垃圾高管。


華南汽車人


華為實力強大的根本,我覺得還是任正非!有了任正非老爺子給華為,才有了華為的今天,任正非老爺子低調、謙虛、重視研發,這是讓華為能夠成為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的根本原因。

任正非:我們被逼到了絕路、才走上自主研發的路

華為與聯想、任正非與柳傳志,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彼此之間又大有不同。

任正非與柳傳志都是不惑之年創業,不過兩個人性格不同、選擇不同,最終兩位企業家和他們的企業自然也境遇不同。


  • 任正非任人唯能、柳傳志任人求穩

任正非老爺子用人主要看能力,至於那些不拘小節的小問題、小毛病都忽略掉。比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一向都是大嘴巴,說話沒輕沒重的,但是能力上乘,最終餘承東帶領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18年成功成為華為第一大業務。

柳傳志用人主要求穩、必須聽話。這也是當年聯想三少,才能最平庸的楊元慶能夠成為聯想接班人的主要原因。孫宏斌能力最強,但是做事不講規則,這是柳傳志害怕自己駕馭不了的,郭為有開拓創新的能力,柳傳志覺得是“養不家”,最終柳老爺子分拆矛盾,讓楊元慶接班。


  • 華為是被逼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華為真的是被逼上了絕路的,這正好驗證了那句話,居安才能思危!

華為沒有聯想那麼好的命,聯想的發展有中科院的背書,不缺錢、也不缺資源,最重要的是聯想的發展整好趕上了我國PC行業最好的時代,真的是趕上了好時代。

華為發展初期,靠的是代理其他公司的產品,代理這件事兒沒什麼門檻,但卻是被上游企業掐著脖子生存。

任老爺子總覺得做代理不是長久之計,加上華為也沒有好的資源、靠山,可以說是被逼著走上了核心技術研發的道路。


現在華為每年有上千億的研發投入,在電信設備、5G通信、Soc方面有了很深的技術積澱,這是華為大力花錢布局核心技術的最大收穫。

任正非:得承認蘋果和喬布斯的偉大、我們跟高通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前不久任正非老爺子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加拿大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我的家人一直都在用iPhone手機。

老爺子也不止一次說過:我們跟高通還有很大差距,必須承認蘋果公司和喬布斯的偉大。


這兩件事恰好說明了任正非老爺子的偉大之處。華為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老爺子坦蕩的胸懷以及敢於承認差距的大格局性格,光喊口號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得正視差距以後幹實事。

華為很優秀,但華為要走的路還很長,中國科技公司要走的路更長。不過值得自豪的是,現在百度、華為在技術方面的實力已經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字節跳動等企業開始逐漸走出國門實現商業模式的輸出,以後我們還要實現技術、商業模式的綜合輸出,未來大有可為。


EmacserVimer


研發能出成果,歸根到底也是要靠人才,我認為華為實力強大的根本是源於全員持股機制,是這個機制為華為吸引了人才,激活了人才,激發了人才,然後成就了人才和公司的雙贏。分三點來說明:



1、任正非談全員持股制的萌芽


在2012年初任正非為輪值CEO鳴鑼開道撰寫的內部文章《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他回顧了自己在創業之初為什麼要採用合夥制,這是華為全員持股制誕生的萌芽:


“我剛來深圳還準備從事技術工作,或者搞點科研的,如果我選擇這條路,早已被時代拋在垃圾堆裡了。我後來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我轉而去創建華為時,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



2、1990年第一次實行員工持股制度,拯救了華為


1990年,為解決公司經營所需的資金問題,也為留住人才與公司共同發展,華為率先開始推行內部員工持股計劃,當時在公司只要工齡超過兩年的員工就可以以一塊錢一股來購買公司的內部虛擬股權,公司拿15%的稅後淨利潤來跟擁有股權的員工分紅。


正是通過這種員工持股制度,讓員工有了除工資薪金之外還能獲取額外收入的機會,也讓員工從此翻身成為公司的主人,對自身工作崗位和對公司都有了更深的責任感,結果兩年後公司營業額就突破1億元大關。


當時的員工持股制,接近是全員持股,在獲取銀行融資極度困難的90年代初期,華為公司正是依靠這種內部融資的方式渡過了難關。1997年,華為的註冊資本增加到7005萬元,增量全部來自於員工股份。1998年至2000年,華為的內部股激勵機制一度讓華為的業績急速飈升,每股1元的認購價格一直延續到2001年,之後開始施行迭代版的員工持股制。



3、前後4次升級員工持股機制,成就如今的華為


繼1990年至今,華為已成功實施了4次大型員工持股計劃,每一次均是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的迭代升級。華為現在全球員工超17萬人,其中持股員工超8萬名,差不多每兩名員工中就有一人持有公司股份,其中董事長任正非持股比例僅1.01%,員工持股的代表機構工會持股98.99%。


正是這一共擔共創共享的人才持股機制,大大激活了人才的創造力,激活了公司的效能,2015年華為全年營收達3900億,2016年達5200億,2017年突破6000億,2018年突破7000億,增速達15.7以上,淨利潤的增長率更是超28.1%,華為成為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屹立於中國民營企業之巔。


華為是我最欣賞敬佩的企業,一直以來也是我長期跟蹤研究的對象。更多關於企業戰略、管理、人資、組織、薪酬、績效、激勵、股權、合夥制等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我這個有18年豐富經驗的老司機,都可以得到解答。



曾慶學管理智庫


感謝您的閱讀!

聯想才在誓師大會上宣佈,2018財年聯想的營收超過了5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3351億人民幣);而2018年華為營收7212億人民幣,雖然相差3000多億,可是華為在2018年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而聯想2013-2017年每年投入不足百億。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

  • 高研發投入確實帶來了高收入。
  • 但是,低研發投入並不是沒有高收入。

兩句話怎麼理解呢?!聯想的研發投入並非那麼高,可是收入並不低,而且超過了聯想這些年的最高值,這似乎說明了研發投入並不是決定性的部分;可是,高研發卻又證明確實有高收益,華為能夠獲得7000多億收入,很大原因歸咎於研發。

其實,這就是技工貿和貿工技之間的區別。聯想以貿工技會核心,它確實能夠通過貿易“PC銷售”等獲得高收益;但是,它的後續會不會很足?!我們表示擔憂;而華為現在正是技工貿發力的時候,技術帶來了高收益,這就是進步。

那麼,影響華為的真的只是高研發投入嗎?華為能夠如今地步,其實是幾個方面共同影響的結果:

  • 企業文化。華為的狼性文化,能夠讓華為在發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讓華為在發展中,不會因此怯懦,一直勇於挑戰。
  • 戰略方針。華為能夠堅持技工貿,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保證技術的進步,獲得企業的發展。
  • 一門心思。華為的發展可以說是一門心思,在華為基本法中,就提到了華為緊緊圍繞電子信息領域發展。

可以說,華為的發展從無到有,可不僅僅是高研發投入,和華為的企業文化,發展戰略都有關係。


LeoGo科技


華為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是真正強大的根本。但巨資投入的背後,是掌舵的人。

我們先看下上年全球科技企業研發的投入情況。

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一年一度的報告 《2018 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The 2018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這份排名對全球 46 個國家和地區,2500 家企業的研發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和排名。其中榜單里美國有778家企業上榜、歐盟有577家、日本有339家,中國有438家企業上榜。

韓國三星電子以134.37億歐元研發投入位居第一,後依次是美國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3.88億歐元)、德國大眾(131.35億歐元)、美國微軟(122.79億歐元)和中國華為(113.34億歐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華為名列世界第五,但其是榜單前五十里,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國公司。

另外,通過這份排行榜中的企業科研投入佔比(華為的科研經費投入佔據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遠高於蘋果公司的5.1%),可以看出,在技術研發方面,華為要比蘋果更捨得花錢(蘋果研發一樣不僅僅移動終端)。

結果就是,據悉,華為在2018年向WIPO提交了5405項專利申請,較2017年得4024項增長34%(專利申請中約3成與5G相關),繼2017年後連續2年排在首位。(專利的重要性就不用多介紹了:所有移動終端企業都需要常年向高通繳納專利費。)

而資金投入對吸引全球人才的作用是巨大的。作為跨國型企業,大量引進高科研人才,是走在前列的必經之路。

我們再看下華為的發展歷程。

任何企業的發展沒有偶然,華為從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到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在美國設立四個研發中心等等,這還只是2001年前的發展。發展的全程都可以從最近媒體採訪的視頻,看出背後的決策者因素:任總反覆提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重點提到:不能等基礎科學發展再做產品研發,那樣就晚了。

所以,研發投入是真正強大的根本。但巨資投入的背後,還是掌舵的人。


科技小步伐


謝謝您的問題。我認為,華為的研發投入大與華為實力強,是互相促進的。

華為研發投入有助於實力強。2018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為7212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為1015億元,佔比14%,是全球第五,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5400多個專利申請,是全球第一。任正非從一開始就要求華為以技術為重,華為近十年研發投入費用達到了4800億元以上。強大的資金支持,有助於華為在芯片、雲服務、通訊、5G、人工智能等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華為超強的實力,一方面緣於龐大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多年居高不下的研發投入。


華為實力有助於高研發投入。2018年華為核心業務板塊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消費者業務營收3489億元,同比增長45%,智能手機的搶眼表現功不可沒。在運營商業務方面,華為推出了5G產品和相關解決方案,在智能家居、互聯網等方面為合作搭建平臺。華為雲業務獲得了160個雲服務項目。任正非2018年要對運營商業務進行調整改革,對消費者業務要進行充分放權,所以資金投入會進一步加大、進一步聚焦,也穩固自己的領先地位和技術優勢。

技術人才是兩者的著力點。2018年華為的分紅比例為40%,大約有240億元分給員工,員工的平均年薪大約70萬元,技術研發和市場開發的最高,員工分紅最高可以在100萬以上。技術和實力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待遇到位了,不是人才也會變成人才。華為的研究機構分散在全球各地,吸引了過很多國際科技人才。中興、阿里等科技企業不少員工跳槽之後也會來到華為。在華為從事研發的人員有8萬多人,幾乎佔公司半數,保證了華為的實力提升,保證了華為研發費用產出價值。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其實這就看戰略眼光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可是萬萬不能的。我就拿小米和華為比較(首先說明,我並沒有貶低小米的意思,兩家公司發展的路線不同,所以最後的結果也不同)先說小米吧!看目前的情況,小米走的同樣是聯想的道路,聯想出來的電腦組裝的系統同樣是定製版。但不同的地方是,小米走的是性價比路線,首先,這性價比是公司發展戰略之一,其次才是普及科技。但這樣的模式只有優點麼?答案絕對不是,他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利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搶得市場,搶得用戶,留下良好的口碑。弊就是產品和品牌影響力固定化了。首先是產品,產品選用的零件全都圍繞性價比這一點。當然,選擇但零件好了,價格也就不會低了,這是非常明顯的。第二就是品牌影響力,小米的品牌影響力想必大家都知道,公認的好,但同時,也是因為性價比,小米無法衝擊高端,現在可以看到小米出的高端手機經常會拿來跟友商的比較,基本相差上千塊。這是他的優勢。但如果小米把價格定高了。就會失去性價比的優勢。還有一點,小米是上市企業,上市企業他的股價都是根據他的業績報表走的,如果小米想有好的業績,那麼就要提高他的利潤。但是性價比又限制住了它,市場也被友商搶了很多。所以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那麼性價比這一套是行不通的。營銷模式可以說華為OV都出師於小米。而且在小米的營銷模式上加上了自己的創新。這樣小米更難受了。聯想也是如此,不是因為他的市場份額,那麼早就歇菜了。但這麼下去歇菜也是早晚的事。

再來說說華為,小米在初創做手機的時候,還沒有華為什麼事,華為比小米晚一兩年才開始做自己的產品,而華為與小米的不同是從一開始,華為就只想做自己的產品,並不是說小米不是,而是華為要做自己獨一無二的產品。最開始華為吃了不少技術苦頭,自己的技術不行,市場營銷更是爛到家,照這麼個趨勢下去,死也是早晚的,所以華為選擇多線發展,先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自研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創造了mate和P系列,而且用的都是自家設計的芯片,那個時候華為自家設計的芯片沒什麼技術含量,買的是公版ARM架構,唯獨上了自家的基帶,但這一點也不能小覷,畢竟那個時候有自家基帶的也沒幾家,而那個時候華為成功的一點是他的CAT6基帶技術。也是那個時候華為利用好了自己的這一優點,成功的在國人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為他以後創立高端品牌買下了良好的伏筆。榮耀6的上市和成功是華為手機業務的重要里程碑。

不得不說,華為這一點營銷真的不是跟小米學的,這真是實打實的技術。不過那個時候因為買的是公版ARM架構,再加上適配自家基帶,技術底子薄,所以熱量控制和性能比高通差很遠,那個時候小米確實因為有高通芯片加持,再加上自己的性價比,幹勁十足。Mate7的上市,和成功的打造出了華為高端品牌,這是華為沒想到的,而華為沒放過機會,乘勝追擊,利用自研這一噱頭,躋身高端品牌行列,而華為這個時候就是最精明的時候,小米當年就是眼光太低,所以才有了今天。那個時候華為明白,如果不把產品戰略規劃出來,那麼以後的市場絕對不好做,所以那個時候華為就把M和P系列定義為高端,把榮耀獨立出來,定位中端產品,因為當時的技術不行,芯片產能跟不上,所以華為採用分別戰略。M和P系列堅持用自家芯片,這樣才能保持華為的高端差異化優勢,中端和低端用高通芯片,可以搶得市場,而華為也是在那個時候明白技術的重要性,華為高端品牌的差異化優勢全都是自家技術做支持,說麒麟從2004年就成立開始研發芯片,我想哪個時候任老爺子也沒想過華為會去做手機,或者說是做麒麟芯片,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ARM什麼事,更別說安卓系統了。麒麟芯片那個時候應該更多考慮的是通信基站和監控用的芯片,而2012年之後,華為才把手機芯片放在了核心位置上,很多人都想當然的以為現在的麒麟和七八年前的麒麟沒什麼兩樣,我只能說他們太無知了,華為就算不做手機,也會好好的做芯片。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華為喜歡去做冷門兒,技術難度高的行業,而且肯為這些行業砸錢,比如芯片,系統,通訊,物聯網之類的,我想他們應該明白,如果只做那些好做的,別人只要會自己就沒什麼優勢。但是如果可以做一些技術難度高的,最好能制定標準的,哪怕坐著就能收錢,所以從那之後華為就開始猛砸錢,我想不管是任老爺子還是華為其他工程師,他們萬萬沒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做到後面越來越難,而且還非做不可,比如芯片,原先用公版,發現公版弊端多,優化不好,就開始買IP核授權,這兩年發展的不錯,結果美國又搞這麼一出,不得已,開發自己的架構吧!可能華為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早早的就買了ARM V8的終身架構授權,為的就是如果哪一天美國禁止了,他還有用的東西,系統也是如此,本來只是想簡單的優化一下,而網上很多人說體驗不好,我想任老爺子也體驗過了,確實不咋地,那麼就深層次的優化吧!發現安卓系統都有通病,那麼就開始解決,安卓也發現華為對系統低層次的優化技術不錯,然後就互相合作,畢竟谷歌也希望安卓越來越好嘛!反正交叉授權,互相合作,利大於弊。結果美國就開始制裁華為,華為也沒辦法,自己搞吧!所以這些東西也就是近四五年華為才決心下來自己搞得,畢竟瞭解的層次越深,有些就迫不得已了。

小米對系統優化的時間比華為早,而且優化的也比較好,但那也只是中等程度,為什麼這麼說,第一,最希望保持現狀的絕對是小米,。第二,他需要投資的人力物力不需要太多。以目前小米系統的優化,夠用,而且體驗不差。其實不管是OV還是小米,哪怕是魅族和錘子,對安卓的系統瞭解肯定不比華為差,問題就在於,投資力度。從他們每年的投資研發力度來看,明顯不匹配他能做到的能力,所以這沒法比較,很多人說小米系統比華為好,這都是表面的。小米對年輕人的喜好理解肯定要比華為要深。第一小米年輕,第二他能取捨的少。但深層次的優化,甚至寫自己的代碼,替換安卓系統的代碼,這可不是幾十個人或幾個億能搞定的。優化代碼這對幾家廠家來說不難。難就難在開發自己的東西,比如華為的方舟編譯器,這東西直接幹掉安卓的虛擬機,這可不是小意思啊!所以理解歸理解,但能做到的才叫能力。所以不是小米不懂,是懂也沒法做到。董明珠說要投500億做芯片,如果簡單的話,為啥不說100億?她也調查過了,做芯片一要人,二要錢。小米發展到現在才幾年,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不過有人說小米拉低了手機價格我這就很不認同了,小米當年開始做手機的時候。還沒有國產手機什麼事,那時候的行業巔峰就是三星,蘋果,HTC,諾基亞。諾基亞和HTC的落幕我就不過多解釋了。戰略性的失誤,導致成了兩個結果,一個就算失去了往日光輝,但是手握核心專利,就靠這些也能養活自己。一個呢,沒有核心專利,現在已經沒他什麼事了。所以小米如果沒有他的核心能力,一旦發生戰略性失誤,結果就會赴聯想的後塵,成下一個HTC,聯想再不努力也快了。而華為現在他就算手機業務沒有了,但至少他還有兩大業務板塊和積攢的芯片技術,系統業務。所以哪怕學高通,買芯片,他也一樣不差。所以到底是貿工技重要呢?還是技工貿重要?制裁能限制住買賣,但限制不住知識。不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一直對中國高科技實行制裁了,但為啥中國把沒有的東西還是造出來了?所以,貿工技是發展需求,但絕不是發展核心,買賣誰都會做,建立的良好品牌形象不容易。所以希望小米能明白這點,最近小米高管所作所為,真的偏離了小米的核心價值觀。那些貶低華為技術的,覺得華為那些宣傳全是噱頭的,真的麻煩你們捫心自問一下,就算套個殼子糊弄大家,這麼容易做到為啥只有華為做到了?真的以為大家有這麼好糊弄?中興高通三星這些國際級大企業都不敢像你你們這樣大言不慚,我想不通你們哪來的自信?你們說小米拉低了手機價格,我問你們兩個問題。第一,蘋果三星因為小米的性價比價格被拉低了麼?現在不是因為政治方面的原因,就算蘋果降低銷量,也不會讓它賤賣。他們對自己的東西有信心。第二,照你們這邏輯,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話語權,你覺得中國有自己的行業定價權?你沒有這技術,你能從西方公司買單便宜東西?我是按照你們的邏輯的。小米的性價比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首先這是他們的優勢,也是他們產品的優勢,是他們公司的發展核心。不管是幾年前的小米還是現在的小米。他們都是商業性質的,不是做慈善的。首先是為了生存,發展。華為手機的高端機從來不受小米的影響。而他發展的中端產品是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拉低手機價格了?那也是為了發展。還是那句話,產品的差異化。有差異就有賣點。這是我個人看法。最後,我想說,我不認為華為跟愛國有什麼直接性的關係,愛國是人的一種情感,一種寄託。而不是拿來跟商品綁架的。我也不認為小米是科技毒瘤,他掏錢買技術,這無可厚非,只要該掏錢,就得掏,只要掏錢做的買賣,就沒有什麼是不是自己的東西,你們買的衣服鞋子,房子車子,難道買過來了就不是自己的了?他們是正常買賣,又不是非法交易的。你吃飯是不是還要自己做雙筷子和造一個碗?研發是本事,組裝也是本事,有那麼好做,那也就不止那麼幾家了。你看現在手機那麼好做,是不是比房地產來錢快?按我的理解就是,華為高端產品自然有貴的道理,你嫌貴可以選擇不買,但你沒有質疑別人定價的資格。很多人都嫌華為賣的貴,為何沒人去說三星和蘋果呢?你們說華為比不了,有啥比不了的?蘋果每年不是一樣要給華為交錢?三星跟華為打了幾場官司不都輸了?你們說華為的系統和芯片不如蘋果,華為不也一樣朝著蘋果系統而努力?蘋果的CPU裡面有集成的基帶不?讓他做SOC就真的比高通麒麟好?聯發科比華為做芯片要早的多,十幾年前更是華為的前輩,為啥現在設計不如麒麟?動動腦子想一想。有些人說華為要收專利費了,跟國內廠家沒什麼關係,麻煩你們動動你們的腦瓜子,蘋果不用華為的基帶,怎麼會存在專利交叉授權?怎麼會存在每年要交5億美刀?而國內其他廠家可沒蘋果有實力哦,那華為真要收國內廠商的專利費,你說他們交不交?這麼顯而易見的,還傻了吧唧的說國內廠家憑什麼交?憑的實力,別怪因華為收專利而讓手機價格上漲,貿易就該是公平的。不然那就是耍流氓。還有那些噴小米的,小米質量真的有那麼差麼?小米選用的才叫都不比其他友商差,代工都又是同一個廠家,怎麼會像是你們說的那樣?每天看新聞,不是小米就是華為,出現各種情況,為毛我就沒遇到?再說了,有問題找售後,你發到頭條裡做什麼?就為了證明,他們的東西不行?一百個人裡面都有壞人呢,更何況電子產品?有問題不找售後,跑到頭條裡瞎咧白咧的,一看就沒安好心。還有那些自媒體。是不是說什麼都可以不負一點責任?頭條裡好多新聞說什麼華為的愛國綁架,我可從來沒聽說過華為跟愛國有什麼關係的。要麼就實事求是,說不過就各種汙衊,那就不要說,沒人笑話你智商低。

唉!不好意思,說了那麼多。最近看的新聞太多,主要是噴子太多。回他們真的覺得累。借這個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我相信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買東西,本來就是個人喜好,不存在誰的東西是不是國產的。至少手機界裡,還沒有哪家敢說自己就是國產的。如果有不喜歡我的觀點的,我的建議就是別留言,我懶得去辯解。如果有不同觀點的,歡迎討論。但如果是要噴我的,你們還是省了那份心吧!我不會回的。


感嘆號27301919


巨量資金的投入當然是華為強大的原因之一,但是國家的發展強大才是華為強大的根本保障。這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公司,最後都遭了美國毒手,看看法國的阿爾斯通的下場就知道了。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企業的強大隻能是無本之木。最後無非兩個結局,一是像法國阿爾斯通那樣,高管被抓,企業被肢解。二是像韓國三星或者臺灣的臺積電一樣,你可以存活,但是要讓美國資本控股,你生意再好,企業作的再大,利潤都歸了美國資本,不過是給美國人打工罷了。

如果華為是其他小國的公司,遭到美國這樣的打壓 ,今天只怕已經垮了。


太平大司馬


我覺得是!

華為走的是技工貿路線,技術為先,而聯想走的是貿工技路線,貿易優先。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後,這兩家差距巨大,一家研發投入幾百億的資金,而聯想僅勉強到百億資金,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同時再看這兩家取得的成就也是差異巨大,華為年利潤幾百億,每年穩步增長,在各領域取得優異成績,通信領域第一,服務器全球出貨第三,手機全球第三等;而聯想最近5年利潤持續下滑,市值腰斬,更是被踢出恆生指數,2018年主營pc業務才10億利潤,主要利潤竟然還是金融業務。你能想象聯想這樣一家全球pc巨頭的主要利潤來源是金融業務嗎?多數人怕是想不到的。

華為以技術為先,必然要先期燒錢,因為華為是白手起家,手裡是任何技術累積的,當年為了開發自己的技術,資金鍊差點就斷了,好在最早的研發是成功了。華為最早在90年代出就打造出了用於交換機的芯片,且靠著自研芯片的高性價比打響了市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後續華為就一直持續對芯片這塊投入資金做研發,現在頗為成功的麒麟芯片在2006年就開始搞了,至今算起來都有10多年了。搞芯片這種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長期的研發的,也就必然要長期的燒錢。

華為現在取得的成就就是這麼些年來,持續燒錢研發的開花結果。在5g上不僅有了自己的標準參與進去,在5g上更是掌握了一批必要的專利,在5g基帶上更是領先了對手,雖然時間不是太長,但總算是超越了,而不再是跟跑。否則歐美這些國家也不會對其進行封堵,因為真的威脅到他們了,在國家利益上,大家誰也傻。

未來華為為了能全面超越,還得投鉅額資金,5年1000億美元,而就這點研發投入,其實也只是和三星、微軟、谷歌他們的研發投入持平而已。華為的發展依舊任重而道遠。


Lscssh科技官


這1000億是用作科研的,華為每年都會拿出來10%以上資金來用於科研,正是常年的堅持科技研發10年後華為手機從什麼都沒有實行到cpu,基帶,GPU,射頻等等硬件,還有例如實行特有的gpu turbo,液冷等等常說的和不常說的各種黑科技。

據說華為已經有了自己系統如果不是不得已不想用,自己的系統只是並且希望只會用於備用。

19年來看,華為有多項是做到了全球第一,例如自己的GPU turbo的加成,是用別的手機用戶體驗不到的,再有得益於研發實力巴龍基帶信號接受最好的前提下,5g網速也是領先者,並且發佈第一部自己研發的全面屏5g手機。

現在華為定位是全球份額第一,榮耀要進入全球前三,以後華為會有什麼黑科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