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激活零售門店私域流量,騰訊與這兩家上海企業“桃園三結義”


為了激活零售門店私域流量,騰訊與這兩家上海企業“桃園三結義”


智慧零售早已經不是什麼新名詞了,但互聯網公司和零售企業從來沒停止在智慧零售領域內大開腦洞。

2019年,騰訊決定和他的合作伙伴們一起幫助零售企業加固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部分:門店和導購。

10月24日,在騰訊代表的見證下,智慧商業服務提供商微盟與品牌零售數字化智能化運營平臺“超級導購”在上海宣佈達成戰略合作。

在這次合作中,微盟的SaaS能力和超級導購的導購運營能力相結合,雙方將在線上商城、營銷、會員、線下門店、終端導購、培訓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幫助零售企業激活門店潛力。

上市公司微盟是微信生態中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我不需要過多介紹。值得注意的是合作的另一方:超級導購。這家企業以企業戰略諮詢起家,短短几年中建立起了從總部貫通到代理商、門店和導購的運營能力,並建設了品牌零售數字化智能化運營平臺來幫助連鎖門店和導購激活私域流量賣貨。

直通基層導購

實體零售在電商的衝擊之下,面臨著客流減少、營業額和利潤下滑等一系列難題。大潤發的創始人把公司賣掉後,講了一句話: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這句話道出了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的無奈、焦慮和迷茫。

筆者認為,實體零售之前遭受的挫敗,本質是沒有跟上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新趨勢。本質是更好的用戶消費體驗幹掉了傳統門店低效和混亂。顧客在門店購物後便與企業失去了聯繫,無法實現後續的復購、導流,想要再發生交易,只能看天吃飯。

而超級導購的解決方案則是利用工具幫助企業總部大規模驅動門店和導購,先完成門店和導購的數字化,再進行“客流數字化”,將顧客變成企業的數字資產,建立了門店自己的私域流量。


為了激活零售門店私域流量,騰訊與這兩家上海企業“桃園三結義”


利用超級導購APP,零售企業的總部破解了對地區經營情況 “後知後覺”造成的成本浪費和運營難題。而且通過將導購工作固化,直接在線下達任務,激勵導購完成活動、促銷、陳列等規定動作,並在線檢查。

這樣可以將所有地區的導購都被聚集在平臺上,相互學習借鑑、比拼競賽,能力和歸屬感得以提高。比如,為了激勵導購員,超級導購APP設計了遊戲玩法,拿金幣、闖關、做任務等,讓導購在遊戲中獲得訂單,提高積極性。

通過數字化工具,傳統零售企業的門店和導購首次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侷限,得以緊密的與顧客連接在一起,並貫徹總部的戰略、完成任務。

激活私域流量

電商可以和顧客建立線上連接,為了讓營銷更精準,投入大量精力分析用戶的喜好,但傳統零售距離“人(顧客)”比較遠。

很多零售企業號稱有千萬會員,卻基本躺在公司營銷人員的電腦裡,逢年過節發發促銷短信還都被手機安全軟件攔截了。

騰訊擁有11億移動用戶,社交是騰訊的基因。在騰訊生態中,傳統零售企業向智慧零售轉型,主要得益於“國民應用”微信整合微信支付、小程序等一系列toB工具,實現了對零售三要素“人、貨、場”的全面重構,讓傳統零售利用數字化武器,做到了與消費者更近、按消費者需求生產商品、打造更好的全場景購物體驗。

微盟CEO孫濤勇評價:傳統零售中導購侷限於店內,無法在線運營客戶,極大限制了導購的銷售力,而超級導購讓門店導購成為了串起“人貨場”三要素最有溫度的鏈接單元,成為了零售企業與消費者觸達的關鍵觸點。

“超級導購在線下終端導購運營方面有著完整解決方案和豐富經驗,是微盟天然的合作伙伴。”孫濤勇表示。

在微信生態支持下,微盟+超級導購的組合,將線上線下數字化能力進行整合,形成“SaaS工具+導購運營”全新的解決方案。

在過去門店和導購只是簡單的僱傭關係——發工資買時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方面說的是門店作為資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導購工作時間內價值不高,以至於收入普遍太低、離職率普遍太高的弊端。

通過“SaaS工具+導購運營”的技術賦能,導購可以使用“草動小程序”與顧客溝通、答疑,並將圖文並茂的商品鏈接展示給線上的顧客,從而創造了線下之外的銷售額。

利用工具,導購的有效工作時間增加,不斷的將顧客轉化為線上的社交關係和銷售線索,導購的價值獲得倍增。

為了激活零售門店私域流量,騰訊與這兩家上海企業“桃園三結義”


超級導購CEO李治銀認為,私域流量是零售企業未來5-8年業績突破的方向:“超級導購跟微盟兩家公司從產品、能力,以及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相結合,將長期提升客戶的零售效率,擴大業績增量。”

為什麼是騰訊?

微盟和超級導購的聯合,屬於雙方拿出最強勢的能力深度聯手,甚至在業務流程上打破數據壁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等深度合作,這在業內是不多見的。

筆者認為,本次合作中站臺的“大哥”騰訊在戰略合作的角色非常重要,甚至是關鍵因素。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騰訊要這麼做?

其實原因很簡單:騰訊的基因就是社交的、開放的、合作的、生態的,它與零售企業之間沒有競爭關係。

2011年,磐石之心被邀請參加《診斷騰訊》時就提出了“騰訊應該開放,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越開放越強大,而那種強大和壟斷是不會被批判的。而且可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被記入了《X光下看騰訊》一書。

在《互聯網黑洞》一書中,我總結了BAT三家企業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戰略,發現他們殊途同歸。馬化騰稱,我們真是半條命,我們把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就賺一層很薄的,但是很寬廣的利潤,而不會說進入到每一個行業很深。

在智慧零售領域,騰訊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連接器,想要做的正是如何幫助更多業態引流,實現更多觸點的連接。騰訊不是電商巨頭,與任何零售企業之間都沒有直接競爭關係。

所以,騰訊的戰略是做傳統零售數字化的助手,並提供了微信支付、小程序等七大工具。

不但如此,騰訊的基因在於人和社交。2019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提出“人即服務”的理念,就是要讓每一個員工成為服務的窗口。

微盟和超級導購進行戰略合作,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圍繞零售企業的“人貨場”數字化變革,從而實現騰訊智慧零售所提出的B2B2C。

智慧零售作為一個產業,不論是toB還是toG,最終都要回歸到toC——而這即是騰訊的核心優勢——未來騰訊生態幫助越多傳統零售企業成功,騰訊就越強大。

磐石之心,知名評論人,《解密小米》《互聯網黑洞》等書作者,專注於金融、科技、互聯網、房產等領域的趨勢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