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薰燎豈容概施?

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

“錦帳添香睡,金爐換夕薰。”古人焚香頗為講究,不同香品意趣亦不同,可幽齋的,不見得適宜閨閣。高濂《遵生八箋》“論香”條:“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晦齋香譜》序中提到不同場景要焚燒不同的香品:“琴臺書幾最宜柏子沈檀,酒宴花亭不禁龍涎棧乳”。


不僅不同的活動焚香不一樣,春夏秋冬所焚之香也不相同。在《晦齋香譜》中有“五方真氣香”東閣藏春香、南極慶壽香、西齋雅意香、北苑名芳香、四時清味香,是將焚香與四季五行方位結合在一起:


東閣藏春香,東方青氣屬木,主春季,宜華筵焚之;南極慶壽香,南方赤氣屬火,主夏季,宜壽筵焚之;西齋雅意香,西方素氣,主秋,宜吉節經閣內焚之。北苑名芳香,北方黑氣,主冬季,宜用爐賞雪焚之;四時清味香,中央黃氣,屬土,主四季月。

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

五方真氣香方中還說明了使用場景,南極慶壽香宜壽筵焚之,西齋雅意香宜吉節、經閣內焚燒,北苑名芳香最適合圍爐賞雪時焚燒,一室烘烘,清香撲鼻:


北苑名芳香,北方黑氣,主冬季,宜圍爐賞雪焚之,有幽蘭之馨。楓香二錢半、玄參二錢、檀香二錢、乳香一兩五錢,右為末,煉蜜和劑,加柳炭末以黑為度,脫出焚之。

夏天聽雨、冬天賞雪,是古人的賞心雅事。如此怡情的雅事少不了香的陪伴,宋人范成大有詩《雪寒圍爐小集》:“席簾紙閣護香濃,說有談空愛燭紅”;呂淵有《雪屋焚香》:“吟窩新結小崆峒,靜爇名香趣不窮”。


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


古代《香譜》中諸多模擬花香味的薰香,也可根據花開的時令劃分。“蓮花生清池,靜坐乃聞香。”夏天時令香花中蓮花深受古人所喜,以諸香調和製作的蓮花香,自然就成為夏天香爐中的時令香品,《醫方類聚》“諸香門”載蓮花香:


甘松二斤(去土,細切,慢火炒黃) 、玄參一斤(好實溼潤者),右為末,以蜜二斤,水一盞,煉過拌勻,入新瓶內,上用水一碗封之,湯內煮欲幹取出,地坑埋之三七,燒滿室如生蓮花香。


夏天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香的清芬之氣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到達心境自然涼。


到了秋天,清幽甘潤的桂花香就該出場了,朱敦儒的《菩薩蠻》:“芭蕉葉上秋風碧。晚來小雨流蘇溼。新窨木樨沈,香遲斗帳深。”中的“木樨沈”即桂花與沉香製作的花香型薰香,宋時稱桂花為木樨。

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


春天與冬天常用的是梅花香、臘梅香。寒冷的冬天,一絲幽淡清雅的梅香,代表著春天的消息,宋人許景衡《焚香藍帳中酷似梅花》詩曰:


誰知斗帳回殘夢,卻有爐煙作早春。草木無情聊假合,謝他知有個中人。


詩人許景衡帳中所焚燒之香,應該是模擬梅花香味的合香,幽淡清雅的梅花香讓詩人感到春意萌生。古代擬花香系統中,以梅花為主題的香方最多,也最受古代文人所喜。


說是時令香方,不過也沒有季節侷限。當想嗅到某種花香時,只要焚一爐香,便會花香縈室。宋人朱翌有《王令收桂花蜜漬埳地瘞三月啟之如新》一詩,描寫將秋天的桂花製作成薰香,窖藏三個月後取出燻焚,桂花的香氣讓作者感覺置身於秋景之中:


虛堂習新觀,博山為頻啟。初從鼻端參,忽置秋色裡。

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


依照時令節氣創作的香方,是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的“夢覺庵妙高香”。此香原為宮中內府印香方,高濂對香方作了略微的修改。“夢覺庵妙高香”以二十四味香藥製作,正好對應二十四節氣,一年四季皆宜使用:


沉速四兩、黃檀四兩、降香四兩、木香四兩、丁香六兩、乳香四兩、揀芸香六兩、官桂八兩、甘松八兩、三奈八兩、薑黃六兩、玄參六兩、丹皮六兩、丁皮六兩、辛夷花六兩、大黃八兩、蒿本八兩、獨活八兩、藿香八兩、茅香八兩、白芷六兩、荔枝殼八兩、馬蹄香八兩、鐵面馬牙香一斤、淮產末香一斤、入炒硝一錢,有此二物引火,且焚無斷滅之患。

古人焚香的講究,幽趣各有分別,燻燎豈容概施?


除了嗅覺的審美,還可以香之功效選擇香品,董若雨《非煙香法·眾香變》記載,冬天闢寒可焚燒“暖玉香”,夏天消夏可焚燒“清涼珠”:


以桂枝、荔枝殼、元參、零陵、白檀、丁香、棗膏、蜜汁,互而為闢寒之香,名曰“暖玉”;以松鬣(松針)、薄荷、茶葉、甘松、白檀、龍腦,為消夏之香,名曰“清涼珠”,亦曰翠瀑,亦曰飛寒。


清代宮中每年夏天都會製作芳香闢穢、醒脾清暑的避暑香珠,暑天隨身佩戴能避暑、除瘴氣。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不同香料配伍製作的香,不同的功效,或醒脾清暑或驅寒祛溼。馮贄《雲仙雜記》記載有“炷香取暖”的逸聞軼事:“寶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則不燃薪火,暖香一炷,滿室如春,人歸更取餘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