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如果沒有看過電影《愛在記憶消逝前》,我著實不會想到一部美國的公路電影可以把沿途的風景拍得如此繽紛絢麗、秀美撩人。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美國公路上發生的故事總是充滿了灰塵黃沙,滿眼望去盡是荒漠戈壁。

但是電影《愛在記憶消逝前》卻給我們展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旅途景緻:藍天碧水、晚風湖岸,如此別樣的美景,讓我一度懷疑,這還是不是我們所熟悉的“車輪上的國度”、是不是發生在公路上的故事。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談論公路題材影片,就不能不提1969年的《逍遙騎士》。作為投資僅40萬美元的超小成本電影,它在60年代橫空出世,上映後即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狂掃2500萬票房,還在第4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取得了7項提名的驕人成績。這部充滿了掙扎、彷徨、叛逆和情慾的電影是美國“垮掉一代”的縮影,也給後世大量同類型影片打下了極深的風格烙印,從此,“公路片”正式走進大眾視野。

對照公路題材電影的常見風格,《愛在記憶消失前》算得上比較另類,或者說,它更接近於公路類型片的一個亞類——治癒式旅途片。隨著公路電影的不斷髮展,在保持鮮明類型特點的同時,與多種類型的的不斷融合也更加豐富了公路片的形式和內容。治癒式旅途片就是典型的“反套路”公路電影,它捨棄了批判、暴力、對抗、叛逆等“公路主題”,避免了玉石俱焚、悲劇慘烈的常見結局,轉而講述發生在旅途上,溫馨勵志、圓滿熱切的感人故事。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愛在記憶消逝前》的原名叫《求閒者》,這是電影中那臺老爺車的名稱,內地使用“愛在+”的命名模式,難免有碰瓷理查德·林克萊特“愛在系列”的嫌疑(《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但是我們也能充分理解,譯者不願這部優秀的影片因為片名被埋沒的心理。

《愛在記憶消逝前》的故事開始於一場“叛逃”,一對年近古稀的老夫婦,瞞著一雙兒女,放棄了計劃好的安頓與照料,開著同樣“風燭殘年”的老爺車,踏上了橫跨整個美國的旅程。兩位老人的“叛逆”明顯不同於傳統公路片中對主流價值觀的反叛、決裂和挑戰,相反,恩愛有加的老夫老妻,讓我們看到了迴歸家庭、珍視親情、學會釋懷等溫馨、治癒的主題。他們出行的目的很簡單也很純粹:走遍那些充滿回憶和故事的道路,在所剩不多的時間裡,重拾愛與陪伴。

在最初,老人的行為得不到兒女的支持,原因很簡單,丈夫約翰患有嚴重的阿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每天只有一小段時間處於清醒狀態,妻子艾拉則是癌症晚期,說是病入膏肓也絲毫不誇張。這樣一對老人,能否照顧自己都是未知數,更別說經歷長途跋涉和顛簸勞累的旅途了。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有趣的是,在兒女因為找不到父母而陷入癲狂時,艾拉和約翰則在享受久違的二人時光。他們徹底告別了醫院和床榻,關掉了手機,列出了清單,一一去實現因為生活和年齡的枷鎖,而久久無法完成的願望。

很多人喜歡這部明媚感人的電影,首先就是因為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即便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仍然會被各種社會、家庭身份所牽絆,每個人都像是帶著面具生活,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樣。我們沒有機會去完成既定軌道之外的人生目標,也沒有條件,不管不顧地去做一回“真實的自己”,艾拉和約翰的“願望清單”就像是我們最可望而不可及的白日夢想 。

當然,電影可以如此真摯感人,不僅僅是因為勾起了觀眾在社會層面的心理共鳴,更是源自他們相依相偎、白首不離的愛情。

總有人說,夫妻相處久了,愛情就會逐漸演變成親情,所以婚姻就像是愛情的墳墓,除了柴米油鹽,就是雞零狗碎。這樣的論調看似有理有據,其實充滿了消極的態度和對主流價值觀念的否定。

艾拉和約翰的愛情就是對這種說法最好的駁斥,50年的風風雨雨,二人始終攜手與共。約翰糟糕的記憶狀態時常令艾拉身心俱疲,逼近崩潰,但是抱怨和冷靜過後,她又會及時調整狀態,用溫柔和耐心去體貼丈夫。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在電影中,夫妻雙方甚至還對感情保持了相當強烈的佔有慾:艾拉不滿丈夫念念不忘美貌的女學生,約翰也會在意妻子對50年前初戀的態度,電影中最大的笑點,幾乎都來自二人莫名其妙的“醋意”。

這樣真實的浪漫和堅守,令觀眾感到豔羨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回歸秩序、迴歸主流價值觀念的思考。

如果我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公路”或者說“旅途”本身,我們又會發現,其實,艾拉和約翰完成清單的旅程,不僅僅是為了尋愛、拾憶,更是幫助自己和子女獲得成長和改變的過程。

夫妻二人開車一路南下,逐漸遠離了日常生活的拘束與喧囂,沿途的風景柔美舒適,碧海和藍天如靈藥般不斷安撫、慰藉著他們糾結、燥鬱的心靈。狹小的車內空間為夫妻提供的難得的獨處機會,不斷出現的突發事件,也使得二人獲得了更親近的情感交流。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約翰在一次病症發作的過程中,將妻子艾拉誤認成了隔壁的鄰居莉蓮,從而和盤托出了自己多年前出軌的事實。這對於性格強勢的艾拉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她憤怒地將約翰送到了環境惡劣的養老院,拍拍屁股就要撒手不管,但是當她與孩子傾訴、發洩過後,又選擇了原諒和和解。

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正是一路以來的朝夕相處、美麗風景的心靈滌盪、寬鬆環境的溫柔滋養,才使得艾拉能以更坦然、更寬容、更大度的狀態去面對曾經的背叛。從本質上來說,尋愛追憶的旅程幫助艾拉學會了釋懷,學會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愛情、看待得失、看待生命。所以在最後,她選擇了用最勇敢、最果決的方式去面對死亡。而她的選擇,同樣也幫助了子女和身邊的人,走出得失的困境,勇敢的面對未來。

《愛在記憶消逝前》: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釋懷了

電影《愛在記憶消逝前》在“叛逆”、“出走”的外在形式下,著眼於對現代人心靈狀態的解讀,通過公路的敘事方式,反映出主人公在主流價體系中的成長和變化,讓觀眾在溫馨、治癒的觀影體驗中,消除精神焦慮,迴歸真、善、美的價值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