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垃圾“變廢為寶”壽光環衛集團大力發展建築垃圾深加工項目打造“綠色”產業鏈條

建築垃圾“變廢為寶”壽光環衛集團大力發展建築垃圾深加工項目打造“綠色”產業鏈條

10月28日,位於古城街道的壽光環衛集團建築垃圾處置廠內一派繁忙景象,十多部大型運輸車輛正排隊等候裝載“石子” “石”。 “現在每天都有車輛來運輸石子、石粉,多的時候有十多家單位來聯繫業務,我們的產品很多時候供不應求。”壽光環衛集團建築垃圾處置廠負責人說。

這些車輛裝載的石子、石粉實際上是建築垃圾經過深加工後的再生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市政工程等多個領域。據瞭解,該項目年處理能力達120萬噸,助力我市被評為“山東省2019年度建築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示範市”。

處置能力強大,再生產品種類多樣

“通過這幾年運營,我們的產品已經廣泛運用於城市建設的多個領域。”壽光環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築垃圾再生骨料用專用制磚設備進行處理,可做成各類方磚、地面磚、環保磚等各種衍生產品,也可用於河道防滲、管道回填等工程建設,而且價格還比市面上的材料優惠得多。

據悉,2018年,壽光環衛集團建築垃圾深加工項目一期和二期全部建成投用。該項目總投資3000多萬元,年處理能力120萬噸,佔地120畝,儲存能力達到100萬立方米。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需因地制宜、技術創新,壽光環衛集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一期設備採用破碎+磁選+浮選工藝,主要用於處理村莊拆遷產生的以紅磚為主的建築垃圾;二期設備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優化提升,單獨設置了鄂破機,主要用於處理城市改造過程中產生的大塊建築垃圾。

電話預約服務,確保建築垃圾及時清運

為確保建築垃圾及時清運,近年來壽光環衛集團不斷擴充建築垃圾清運車輛,並對老舊車輛進行升級改造,持續提升清運能力。同時,更換新式GPS定位系統,加大對車輛運行狀態、軌跡、作業時間等的監管力度,增強運輸規範性。

“我們採取‘電話預約、服務到家’的方式,面向全社會公開服務電話並承諾,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標準作業,確保我市建築垃圾的及時清運和合理消納處理,有效解決了建築垃圾私拉亂倒、沿途撒漏等汙染環境衛生的問題。”壽光環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少量建築垃圾,環衛集團接到電話預約後,保證24小時內清理完畢;對於大批量建築垃圾,環衛集團接到電話預約後,會立即派專人上門核定工程量,商討清運方式、清運路線及清運時間,在確保清運費最低的前提下,提供最優服務。

環保措施健全,打造真正“綠色”項目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建築垃圾處理廠四周設置了圍牆,圍牆內外種植了北海道黃楊、毛白蠟及法桐等樹木,形成防塵隔離帶。

“前期,我們還種植了流蘇樹,進一步提高了項目周邊的綠化覆蓋面積。”該項目負責人王紅巖告訴記者,他們在項目入口設置了整車噴溼裝置,對建築垃圾運輸車輛進行整車灑水;對進場道路進行了硬化,同時持續灑水降塵;設置了高6米、帶有噴淋裝置的防塵網,形成霧化隔離帶;充分利用項目設備自帶的噴淋裝置,降塵抑塵。同時,項目生產設備放置在8米深坑中,以鐵皮廠房包裹,杜絕了噪音汙染。

據瞭解,近年來,壽光環衛集團的建築垃圾深加工項目成果顯著,成功當選為中國砂石協會建築固廢利用分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同時被評為“全國建築固廢資源化最佳示範企業(BP)”。壽光環衛集團有限公司建築垃圾深加工項目被評為“全國建築固廢資源化最佳實用技術”(BAT)。壽光環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劉作志榮獲“建築固廢資源化年度先鋒人物”稱號。該項目每年吸引30多家省內外同行到廠區進行參觀考察。

事實上,該項目只是壽光環衛集團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做大做強壽光環衛事業的一個縮影。壽光環衛集團還投資6600多萬元,建設了總庫容超過200萬立方米的大型一般工業固廢處理廠,填補了省內大型規範化一般工業固廢處理廠的空白,有效解決了我市一般工業固廢私拉亂倒、汙染環境的“老大難”問題,改變了我市一般工業固廢的規範處理模式。

同時,壽光環衛集團還將“壽光環衛”模式複製到其他省、市。自2016年10月至今,壽光環衛集團省內業務已輻射至濰坊、濱州、東營、煙臺等市,省外業務拓展至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成為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共81個)和山東省城鄉環境衛生協會副會長單位(全省共5個),在全國叫響了壽光環衛品牌。

本報記者 王萍 通訊員 李潤志 李振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