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可靠又省油,為什麼歐洲人卻不喜歡?

行者知趣


國外論壇Quora的提問:

為什麼日本車在歐洲流行不起來?


看看歐洲人自己是怎麼回答的


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愛國主義,事實上,與國外的汽車想必,大多數人更喜歡自己製造的汽車,因此難怪大眾在德國賣得好,西雅特在西班牙賣的最好,菲亞特在意大利排名第一,雷諾在法國最好,斯柯達在捷克居領先地位,但是,這不僅僅是非理性的感覺造成的,一家國內汽車製造商通常也擁有該國最好的經銷商網絡以及和當地媒體最好的關係。


第二,當日本決定在國外銷售汽車時候,它們非常符合美國的口味,大多數早期的日本汽車就像日本的小型汽車:略微過時,技術簡單,但是可靠,具有很多功能,在德國你必須額外付費。而且他們相當便宜,今天日本汽車已經失去了大多數的這些差異,它們價格和德國汽車相同,具有同樣精緻的技術,並且有相同的附加功能,但是它們有些奇怪,不是我們的文化造成的,我知道許多德國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都在加利福利亞為美國設計汽車,我不知道為德國人制造的日本汽車。


第三,新的競爭對手:30年前,日本汽車製造商的角色現在由韓國人扮演,他們表現的比日本人以前更好,起亞或者現代並不是醜陋的汽車,它們具有競爭力,但是它們比德國優質汽車便宜,結果現代汽車在德國的市場份額為3.7%,是豐田汽車的1.8%的兩倍。



這是另外一個人的回答:


它實際上非常複雜,喬治岡薩雷斯的答案對根本原因提供了一些見解,但是其原因其實更廣,它涉及到日本向歐洲進口以及日本在歐洲建廠

歐洲歷史上有點保護主義,但是沒有日本歷史上如此封閉,歐盟作為較為新的實體,已經更加以自由貿易為導向,實施了歐元區的FTA(自由貿易協定),並且與其他國家/地區建立了針對不同產品的新協定。

但是從歷史上看,日本製造商在80年代開始擴張時,就把目光投向了美國市場,由於建造工廠和創造就業機會,我們願意他們來創造這些就業機會,他們還在他們認為是增量市場的世界的許多其他地區建造了工廠(豐田在全世界都以後工廠)


但是歐洲歷史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尤其是圍繞就業和本地化,並沒有特別吸引日本製造商,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美國製造商發生的事情,日本公司機會摧毀了每個領域的美國汽車公司,除了皮卡,它毀滅美國汽車業……消滅了數百個工作崗位,殺死了底特律,這不僅是日本人入侵,而且也包括當時純粹狂妄自大的美國汽車公司以及其糟糕產品


日產和豐田實際上在歐洲嘗試了相同的策略,但是效果不理想,日產,本田以及最終的豐田公司都在英國建立了工廠,三菱嘗試了荷蘭,但是還不足以吸引本地客戶試用汽車,或者吸引政府支持他們更廣泛的向歐洲擴展。


幾乎所有日本公司(至少一大型公司),都通過把工廠遷到美國獲取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歐洲卻從沒有取得成功,就壽命而言,只有英國的日產才是真正的佼佼者,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英國汽車工業的完全自我毀滅,這在歐洲汽車工業中是獨一無二的。


就進口而言,我相信對可能進口到歐盟的日本製造汽車仍然要徵收高關稅,關稅顯然是的產品更加昂貴,限制了競爭力,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多年來一直試圖與歐洲同行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但是歐盟一直在向其日本同行施加壓力,要求其向歐洲製造的汽車開放日本市場,雙邊自由貿易,日本人當然不願意這麼做。他們在美國的問題也完全相同,這導致日本公司將工廠帶往美國,並使其對日本進口的美國汽車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產生了奇怪的干擾。



簡單的說,根據外國人的回答,以下是幾個方面:


第一,愛國主義

第二,日本汽車製造商沒有生產符合歐洲人口味的汽車---英國日產除外。

第三,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李建秋的世界


為啥歐洲人不太喜歡買日系車?

首先肯定是地域保護了。大眾品牌2017年在德國共賣出了63.4萬輛,佔到大眾品牌歐洲銷量的38.5%。在德國,你可以看到滿大街的奔馳寶馬奧迪和大眾,即便出租車也都是奔馳寶馬的。如果去打意大利,則能看到很多菲亞特和藍旗亞。而在西班牙,我能保證你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西亞特。所以首先一點,作為外來戶,日系車先天就處於劣勢地位,更多消費者會有限考慮歐洲或本國品牌。

並且即便與同樣是外來戶的韓系車相比,日系車在價格和配置上都不佔優勢。在德國現代途勝的指導價格為19900歐元,而同級別的豐田RAV4的指導售價為27990歐元,現代途勝的價格只能和級別更低的豐田CH-R相比(CH-R的德國售價和途勝一樣)。韓系車在歐洲的定位更像自主品牌在國內的定位,以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配置來吸引消費者。而以福特為代表的美系車,在我看來只是牌子還掛著美國品牌,車子卻是原原本本的歐洲車。以福特福克斯為例,這款福特在全球的主銷車型,由福特在德國科隆的研發中心打造,說到底,是一款歐系車的底子。所以福特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也高於豐田,達到了6.7%。

其次,歐洲消費者更加註重行駛質感。在很多歐洲人眼中,汽車早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代步工具,他們會把汽車當作一個大玩具。歐洲人對於車輛行駛質感的要求會很高,像在德國很多高速路段不限速,紮實的底盤會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這也就是很多歐洲車(比如說沃爾沃)在進入國內後,大家都覺得底盤很紮實,但是略微偏硬,舒適性略差。而日系車則更加註重實用性、舒適性,行駛質感的優先級可能會比較低。所以主打駕控樂趣的馬自達雖然產品不多,但在歐洲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市場佔比達到1.5%,成績比本田還好。(作為參考,豐田在德國共投放了19個車型,而馬自達僅在德國投放了7個車型)。

從外觀設計上來說,目前日系車的主流設計方向和很多歐洲人的審美大相徑庭。一位德國汽車設計師曾和我說過,近幾年日系車的設計有些太過浮誇,車身設計運用太多繁瑣的線條,設計元素太過雜亂,他完全無法相信這樣的車子是能夠通過管理層的審核。這在國內的歐系車上,我們也能看出這樣端倪,大多數歐系車並不會和日系車一樣採用複雜、繁瑣的線條。相信這位設計師也代表了一部分歐洲消費者的審美,簡單、直接的線條可能會更得他們的歡心。


冰峰207501247


日本車省油是事實還是隻是落後的固有印象,我傾向於後者。

下圖是在售的自動擋緊湊級家轎,大數據統計出來的油耗排行,有人解釋一下為什麼前二十一大半都是大眾系的車,日系全部加起來都不如大眾一家嗎?

個人認為,所謂的日系省油,主要是遠古流傳下來的固有印象而已,另外就是整備質量低和CVT本來就有省油的特性。

至於質量穩定,主要還是因為豐田日產在技術上比較保守,而大眾和本田在技術更新上比較激進,喜歡推新技術肯定風險就大,所以翻了幾次車。

說回題目

歐洲作為老牌工業強地區,擁有大眾,寶馬,奔馳,菲亞特,PSA一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覆蓋價格幾萬到幾千萬的車型,可選範圍大;

其次,歐盟內部稅收優惠甚至免稅,日系車沒這待遇吧;

再次,根據眾多日劇的表現,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認為歐洲貨要比日本貨高級;

最後,以我多年打滴滴的經驗,緊湊級日系車的乘坐體驗真的不行,隔音感覺就和外面隔著一層薄薄的塑料殼子,懸掛感覺就是一個液壓棒子套根彈簧,過個坑就晃啊晃……

所以,為什麼歐洲人要捨近求遠買日本車呢?



59改之再改剁手版


比如德國高速不限速,這樣的地方才會產生駕駛樂趣。在中國高速120,你開車能飄到哪裡去?所以說德國車不飄的有點扯


睡不著想好事


可靠?省油?可靠一直就是薄皮吸能車,開著小日本的車本事安全就沒了保障好吧。省油?現在尼瑪誰還不是個省油的車。永遠抵制的小日本



子哥哥


在歐洲看到布加迪的概率比看到謳歌高

  2017年歐洲市場的總銷量大約為1500萬輛,最好賣的日系品牌是豐田(含雷克薩斯),年銷量為68萬輛,市場佔比為4.1%。日產憑藉逍客的暢銷,年銷量也達到了55萬輛,市場佔比為3.6%。本田的表現就要差很多了,本田在2017年在歐洲只賣出了13萬輛,市場佔比僅為0.9%,在歐洲看到一輛謳歌的概率甚至要低於看到一輛布加迪。整個日系品牌在歐洲的市場佔比為12.2%左右,作為參考大眾集團在歐洲的銷量佔比達到了23.7%,PSA的佔比也達到了12.2%。

  

  也許有人會說,整個日系車在歐洲的市場佔比還算不錯,那我們不妨再來看看一下數據:2017年,日系車年度銷量在中國市場的佔比達到了17.2%,而在美國市場,日系車的銷量則佔到總銷量的38.9%。日系在歐洲12.2%的市場佔比是由豐田、日產等6個品牌達成的,而韓系僅靠現代起亞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佔比也能達到6.4%。從這些的數據來看,日系車在歐洲市場並沒有像在其他市場一樣受歡迎,那麼為啥歐洲人不喜歡買日系車呢?

  為啥歐洲人不太喜歡買日系車?

  首先肯定是地域保護了。大眾品牌2017年在德國共賣出了63.4萬輛,佔到大眾品牌歐洲銷量的38.5%。在德國,你可以看到滿大街的奔馳寶馬奧迪和大眾,即便出租車也都是奔馳寶馬的。如果去打意大利,則能看到很多菲亞特和藍旗亞。而在西班牙,我能保證你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西亞特。所以首先一點,作為外來戶,日系車先天就處於劣勢地位,更多消費者會有限考慮歐洲或本國品牌。

  

  並且即便與同樣是外來戶的韓系車相比,日系車在價格和配置上都不佔優勢。在德國現代途勝的指導價格為19900歐元,而同級別的豐田RAV4的指導售價為27990歐元,現代途勝的價格只能和級別更低的豐田CH-R相比(CH-R的德國售價和途勝一樣)。韓系車在歐洲的定位更像自主品牌在國內的定位,以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配置來吸引消費者。而以福特為代表的美系車,在我看來只是牌子還掛著美國品牌,車子卻是原原本本的歐洲車。以福特福克斯為例,這款福特在全球的主銷車型,由福特在德國科隆的研發中心打造,說到底,是一款歐系車的底子。所以福特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也高於豐田,達到了6.7%。

  

  其次,歐洲消費者更加註重行駛質感。在很多歐洲人眼中,汽車早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代步工具,他們會把汽車當作一個大玩具。歐洲人對於車輛行駛質感的要求會很高,像在德國很多高速路段不限速,紮實的底盤會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這也就是很多歐洲車(比如說沃爾沃)在進入國內後,大家都覺得底盤很紮實,但是略微偏硬,舒適性略差。而日系車則更加註重實用性、舒適性,行駛質感的優先級可能會比較低。所以主打駕控樂趣的馬自達雖然產品不多,但在歐洲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市場佔比達到1.5%,成績比本田還好。(作為參考,豐田在德國共投放了19個車型,而馬自達僅在德國投放了7個車型)。

  

  從外觀設計上來說,目前日系車的主流設計方向和很多歐洲人的審美大相徑庭。一位德國汽車設計師曾和我說過,近幾年日系車的設計有些太過浮誇,車身設計運用太多繁瑣的線條,設計元素太過雜亂,他完全無法相信這樣的車子是能夠通過管理層的審核。這在國內的歐系車上,我們也能看出這樣端倪,大多數歐系車並不會和日系車一樣採用複雜、繁瑣的線條。相信這位設計師也代表了一部分歐洲消費者的審美,簡單、直接的線條可能會更得他們的歡心。

  

  而且日系車很多優點的並不被歐洲消費者所重視,或者說日系車並沒有直擊歐洲消費者的痛點。比如日系車擅長空間佈置,在有限的車身尺寸下營造出最大的車內空間。但是在歐洲,一個家庭擁有多輛車的情況很大,爸爸一輛車,媽媽一輛車,兒子一輛車,女兒一輛車,可能還會有一輛MPV或者旅行車家庭共用。所以對於歐洲消費者來說,大空間並不是他們最關注的點。耐用可靠也是日系車的一大亮點,但是為了保證可靠性,日系車可能並不會將部分尖端技術都應用在車上。而歐洲消費者對於新技術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很多歐系車都會率先搭載一些全新技術(比如說大眾就是率先全面採用雙離合和渦輪增壓動力總成的車企)。

  

  寫在最後

  日系車在歐洲並沒有像在美國一樣取得成功,並不能說是車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日系車不符合歐洲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而在中國,國內消費者對於車輛的很多要求和美國消費者是一樣的(舒適性高、空間大),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大獲成功的日系車在國內也能成為一大“豪強”的原因。當然,歐洲、中國、美國市場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三個汽車市場,日系車肯定不會放棄歐洲這塊“大蛋糕”,想在歐洲有更大的作為,日系品牌需要提供更加適合歐洲消費者的產品。


AUTO老司機


因為,車不僅僅是商品,日常生活必備之用品,隨著大家的生活不斷提高,更加追求精神文化之享受,車,愈來愈呈現出藝術品之價值,日系車,她源於世界東方藝術性設計,緊揍、實用、耐久節能減排、靜音舒適…而日本國民節能環保意識特別強烈,幾乎汽車發動機容量在0.6~1.6L之間,與歐洲文化,特別是車,顯示華貴,形成的很大的反差,與祖國文化也不盡相同,祖國是泱泱大國,所以,中國的車,發動機容量普遍大於日本…日本文化,自古以來,一直追求精緻與小巧…日本古城小巧堅固,外加護城河,沒有萬里長城之巨大…日本的車也是追求小巧玲瓏…中國的日系車,基本上是中國版的日本車了…



高友峰1


沒去過歐洲,也沒去過日本,但是吧,從進口車來看,日本車相對廉價不說,性能也比歐洲車落後不少,唯一的賣點就是穩定故障率低,但是對於公路網完善精於機械設備製造的歐洲發達國家,可能更加追求更高性能和激情,故障率極低反而排在次要位置。國內也是如此,平民更注重穩定性,土豪更注重性能,沒錢的人永遠很難理解有錢人的世界和需要。當然你非要去如非洲一樣的無人區,那還是更可靠穩定的車更適合,這樣的群體畢竟是少數。一句話,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從造車成本上來說,無疑提升高性能所付出的成本更高,自然車也就更貴。至於稅收嘛,,,給你個可以平衡的理由,富國強軍是需要錢的,為國家多做點貢獻沒意見吧😝😝😝


中國製造7867


一句話,日系行駛質感差。動力弱,底盤散,操控差,噪音大,皮薄漆軟,塑料感強。與歐洲車比,不在一個檔次


手機用戶53072280096


什麼是車旳最重要特性?安全。曰本車底盤是硬傷。歐洲的人不像中國有那麼多傻B。認為故障少些,就一俊

百丒了。豐田旳越野車還是不錯。轎車就滾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