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普通炮彈還便宜,中國紅箭73導彈,為何用了40年?

查伯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套配備12枚導彈的紅箭73系統,價值15萬美元。

這樣算一算,當然比普通炮彈貴一些z

紅箭73之所以一直用,原因也比較複雜。


其一是這種導彈的數量很大。

紅箭73導彈,是我國在1972年從朝鮮搞來的AT3蘇制反坦克導彈。

這種當時已經過時的導彈,我們直到1979年才仿造成功。

紅箭73是第一代導彈,技術在今天看來非常落後。

它的制導方式非常簡單,目視觀察,手柄遙控。導彈發射以後尾部的曳光管發出耀眼的光芒,操作手利用探測設備進行觀察,利用遙控手柄修正導彈的彈道。


紅箭73也完全不算遙控,採用了線導,導彈尾部拖著一條長長的線纜,利用遙控手柄進行操縱。

紅箭73有很多問題,最大問題是命中率低。

因為這種特殊的操縱方式,即便是最訓練有素的操作員,靶場命中率最多百分之六十。

而戰場上,命中率更是低的驚人。

導彈飛行速度非常慢,操作人員還必須保持操作,危險性很大。

在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坦克一旦發現有AT3導彈飛來,立即使用坦克所有的機槍對準那個方向掃射。

這種時候,很少有操作員會繼續工作,多會自行逃走。導彈也就飛的無影無蹤了。

另外,紅箭73的抗干擾能力非常差。

早在80年代,我國向某中東大國推銷紅箭73。對付在靶子附近升了2堆,火紅箭73就脫靶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就算沒有火堆,紅箭73也很容易受到沙漠的影響。

敘利亞人認為,實戰中發射100發AT3,最終只有幾發擊中目標。

另外,紅箭73的破甲能力太差,動破甲威力150毫米/65度。

這種破甲能力,對於現代化坦克根本沒用。

為什麼中國的現役步兵團和步兵戰車上還保留有大量的紅箭73導彈呢?

原因也不復雜。

一是該導彈產量太大,總不能全部銷燬吧,畢竟也是昂貴的東西。

二是紅箭73經過了一些改進,技術上接近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水平。

就瞄準方式上,A型與原型相比,研製了電視測角儀和數字式地面控制箱,制導方式從人工手動控制轉變為半自動控制,成為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發射後,射手無需手動操縱導彈飛行,只要將“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導彈就會自動沿著瞄準線飛行,提高了命中精度、降低了對射手操作熟練程度的要求改進以後,稍加訓練的射手基本上都能達到90%左右的命中率。



另外,還有使用串聯部,增加抗干擾能力等等。

所以,紅箭73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打坦克則不行。

即便如此,打打裝甲車、步兵戰車、敵人工事,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薩沙


鄙人陶慕劍,要潑個冷水,其實紅箭73並沒有長處,唯一優點就是便宜。


由於便宜,所以裝備數量多。實際上大多數紅箭73是1990年以後才生產的,而不是1980年以前的老產品,完全是為了填補部隊的反坦克裝備空缺。



有人說,紅箭73的落後主要是制導體制過時,經過改進後就可以匹敵二代甚至三代導彈了。但這種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


紅箭73無論怎麼改,就算改成激光駕束或者熱成像制導,或者破甲超過1000毫米,也一樣落後於時代。關鍵之處不在於制導方式,也不是破甲能力,而是飛行速度太慢了!



紅箭73飛行速度僅為120米/秒,而紅箭8則是200米/秒,美國陶-2導彈更是超過300米/秒!這些都是有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



反坦克導彈速度太慢,就會大大提高被發現的幾率,不僅容易被坦克規避,甚至會引來敵方對發射點的火力壓制。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坦克在遭到“薩格”導彈大量殺傷後,很快就發現了導彈速度慢這個弱點。以軍坦克手一旦發現埃及、敘利亞反坦克導彈升空,就迅速用機槍火炮對可疑發射點進行火力覆蓋。即使不能集中發射點,也會迫使導彈操作手躲避炮火,從而放棄制導控制,讓導彈失控。



對付“薩格”導彈的這一招非常有效,而且總結出這個方法,不過是這款導彈投入實戰的短短几天后。要制導,紅箭73就是“薩格”的仿製品,破解招數在1973年就找到了,然而中國卻在此後才開始裝備,而且又用了40年!


紅箭73速度慢的弱點,是無法從根本上克服的。無論是改進制導方式,還是增加破甲能力,都不能改變早該被淘汰的事實。現在部隊還裝備紅箭73,是非常錯誤的選擇,應該儘快換一款速度超過300米/秒的單兵反坦克導彈,即使制導方式和破甲能力差一點都不怕。(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紅箭–73”反坦克導彈是我軍第一型獲得戰果的反坦克導彈,早在1985年7月份兩山輪戰期間就消滅了當面之敵的兩個營連級指揮所,擊斃敵營連軍官十多人,取得了“紅箭–73”服役以來第一個戰果,而且還在其後的戰鬥中擊毀了越軍三輛T–55坦克、擊傷一輛。


“紅箭–73”導彈是我國從埃及獲得的AT–3型反坦克樣本(北約代號:耐火箱),通過拆解、測繪後研製成功的我軍第一代反坦克導彈,AT–3反坦克導彈是蘇聯1960年代中期裝備的在當時比較先進的反坦克武器,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軍隊使用它全殲了以色列的王牌190坦克旅,僅20分鐘該旅的100多輛美製M60坦克就被全部擊毀...此戰之後AT–3名聲大震,蘇聯方面也大量生產直到1980年中期才停產,產量高達20000枚,大量出口到華約組織成員國和亞非拉國家,甚至還輸出了生產線。

我國對AT–3導彈的研究始於1973年,所以型號名稱為“紅箭–73”,經過:摸索、技術消化和改進後於1978年全面仿製成功,當時為了防範敵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有可能的進攻,我國也開始大規模製造“紅箭–73”導彈,估計產量也超過了10000枚,“紅箭–73”屬於小型反坦克導彈,重量不超過12公斤、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使用空心破甲戰鬥部,制導方式為“手動線導”,就是導彈發射陣地預設完畢後,射手使用瞄準器發現敵坦克,將瞄準器的“十字線”對準坦克→導彈發射後射手使用操縱桿🕹️操縱導彈的飛行軌跡,操縱指令通過導彈的拖線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直至將目標擊毀...。

但是,這種制導方式現在看來已經非常落後了!因為“紅箭–73導彈”飛行速度120米/秒,要打擊1500米外的坦克或者堅固碉堡需要10多秒鐘,這個時間在戰場上顯得“非常漫長”!搞不好射手自身的安全都沒法保障(有可能被敵重機槍或者狙擊手反擊),更主要的是使用操縱桿控制導彈需要對射手進行嚴格培訓,否則根本控制不了導彈,命中率會嚴重下降!比如:埃及使用AT–3打擊以軍坦克命中率只有20%,基本上是亂打一氣。
有鑑於“紅箭–73”的制導方式落後,我軍在“紅箭–73”裝備不久後對其進行了改進,採用了先進的“紅外半自動制導方式”,就是利用紅外跟蹤器發現敵坦克後將“十字線”對準坦克後發射導彈,不用操縱桿控制,導彈尾線接收到指令後自動飛向坦克...直至將目標擊毀,有了“紅外半自動制導”導彈的自動化程度和命中概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紅箭–73B”的外形與原型基本一致,只是將導彈頭部組件更換就行,圖片上是更加先進的“紅箭–73C”。



安裝在04式兩棲戰車上的“紅箭–73C導彈,“紅箭–73”系列反坦克導彈的體積很小,不論是營連分隊的反坦克組攜帶,還是安裝在戰車上都很方便,機動能力和裝備適應性大大高於“紅箭–8”系列。

“紅箭–73C”導彈又比“B型”有了提高,首先就是升級了戰鬥部,優化了金屬罩外形(爆炸後形成金屬射流)和裝藥結構,可以擊穿所有二代坦克和部分早期三代坦克的主裝甲!第二點就是:提高發動機的性能,飛行速度比“紅箭–73”提高15%。第三點,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使用了“紅外熱成像儀”大大的提高了夜戰能力!第四點:研製了隨動發射架,實現了導彈與瞄準器材聯動,使用更加方便。第五:採用了CCD電視測角儀抗干擾技術,不受戰場上其它雜光源的影響,採用CCD電視測角儀和數字式控制箱後,射手只需將瞄準鏡的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導彈就會沿著目標線飛行最終擊中目標...“紅箭–73C”的這些改進措施大大的提高了導彈性能,更主要的是由於導彈的性能提高,對於射手的培訓工作也大大減輕,射手只需幾天的時間就能熟練掌握操縱要領。






04式兩棲戰車安裝了“紅箭–73C”導彈後,操縱手在車內就能觀察到目標,並且操縱導彈...有了導彈使04式戰車具備了對抗主戰坦克的能力!

紅箭–73目前還在我軍服役,說明它還是有用裝備!通過適當改進後它仍然是一種較先進的武器,更主要的是“紅箭–73”的價格很便宜,1990年代初它的出廠價在10萬元人民幣,由於庫存量充足即便是改進它也不會超過15萬元,一枚導彈才這個價格確實便宜!也確實低於一枚155毫米口徑的“激光制導炮彈”,價格便宜並且很管用的武器裝備當然受部隊的歡迎。


圖片裡可以很清晰的看見ВМР –2步兵戰車上AT–3導彈的制導線。

管用這根導彈“拉線”還有一個故事,早期的反坦克導彈制導線都是採用天然桑蠶絲製造的,因為桑蠶絲韌性高,絕緣性還很好,所以蘇聯的反坦克導線都是由它製造,但是1960年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蘇聯的桑蠶絲來源斷絕!沒有了蠶絲還怎麼製造導彈?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導彈設計人員發現一件進口的衣服的纖維性能非常接近蠶絲,經過了解後得知這種纖維叫“聚酯纖維”,也就是俗稱的“滌綸”,但是蘇聯當時沒有生產“滌綸”的設備,只能通過進口解決,經過克格勃一番運作後生產“滌綸”的設備拐彎抹角的進入到了蘇聯...導彈導線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皇家橡樹1972


很多時候確實讓很多人疑惑,為什麼咱們哪怕最新的8X8輪式戰車也還是帶著紅箭73,而不是緊跟潮流,裝備紅箭8/9/10?這種1978年定型,面世40年,仿自蘇聯AT-3的老式導彈是不是生產得太多了,存量太大?

其實,現在裝備使用的紅箭73D已經不是最初的紅箭了,現在服役的都是最新型號。

瞧瞧,紅箭-73家族哥兒幾個長相都區別不小了,最初的紅箭-73A顯然已經不適合現代戰爭需要了,無論是破甲能力還是命中精度,這種射手手控線導導彈都力不從心,但其改進型紅箭-73B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制導方式改進為紅外半主動跟蹤制導,制導系統中也增加了紅外測角儀,破甲威力從500mm提高到850mm,命中率從70%提高到90%以上。

而最新的紅箭-73D採用帶前錐體的串聯戰鬥部,可有效對付敵坦克的反應裝甲,改為電視制導,抗干擾能力強,即使敵方坦克配備紅外干擾儀,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紅箭-73D除了名字古老,本身已經是一型比較先進的反坦克導彈了。

有人說我軍現在也就是用紅箭-73打打敵火力點,這實在是太小瞧它了,有帶反應裝甲的火力點嗎?

當然,題目中說,比普通炮彈還便宜,這多少有些誇張,要看跟啥炮彈比了,但便宜也確實是紅箭-73的一大優點,據悉,一枚紅箭73D不到1萬美元,而對岸購買的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單價是27萬美元。無人機直升機用的“地獄火”也要12萬美元左右,跟這些敗家玩意兒比,紅箭-73可不是白菜價嘛。N


聯合防務


兔哥回答:紅箭73是一款反坦克導彈,這款導彈借鑑了前蘇聯的“薩格爾”反坦克導彈的原理,是我國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有ABC和大口徑型等數個改型,1978年設計定型。

紅箭-73系列導彈,是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早期的40“火”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不能適應對抗當代坦克的需要,研製一款新的反坦克兵器就成為了課題,當時反坦克導彈已經成為主流,而我國的軍工技術還不先進,於是就借鑑了蘇聯的“薩格爾”AT-3反坦克導彈,研製自己的反坦克導彈,這就是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由來。紅箭73反坦克導彈採用有線制導模式,早期型號的制導很簡單,採用了手控制導,將導彈的制導線連接到手動制導器上,通電,用瞄準具對準目標,採用三點導引,和打槍原理差不多,手動控制操控手柄使導彈沿著瞄準線飛行,直到命中目標。這種方式對於600米以內的目標命中率約60%,但對於600~3000米內的目標則高達90%,主要原因是手動控制的因素,導彈飛行速度約120米/秒,幾秒就到了目標,手控不易掌握,需要長期的訓練,而距離的增加也為控制增加了時間,所以遠距離反而容易命中,很據這種情況,軍工人員開始了升級工作。



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改進升級;紅箭 -73A型導彈增加了電視測角儀和數字式地面控制箱,這是它主要的改進,依然採用線導,不過控制方式從手控變成了半自動操控,只要將瞄準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導彈會自動循瞄準線飛行。這種方式使命中率達到了90%左右,另外就是訓練強度明顯減少,經過簡單的訓練即可熟練掌握。紅箭-73B反坦克導彈增加了紅外半主動制導模式,戰鬥部得到改進,破甲深度增加到了850毫米,能夠擊穿當時先進的T-72主戰坦克。紅箭-73C反坦克導彈採用了發射架結構,威力增加,穿深增加,導彈本身重量有所增加,並採取了車載方式。D型是最新一型,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紅箭73的優點;紅箭73反坦克導彈結構簡單,雖然和當代先進的反坦克導彈比顯得落後,當自然達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的水平,而最新型的,破甲深度並不落後,主要是總體結構簡單,反坦克導彈的目標是反坦克,簡單有簡單的優勢,對於射手的要求不高,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操控這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不需要學習一堆大道理,瞄準了,對正了,開火就成了。第二個是攜帶方便,紅箭73反坦克導彈平時把彈體和彈頭,觀瞄制導器分裝入箱,用時打開箱子,取出導彈組裝,接通電源,箱子就是導彈的導軌發射架。整個組裝不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簡單訓練過的士兵就可以進行操作,重量也輕,只有11公斤多。第三點,多用途性能強,紅箭73打坦克只是一個任務,打碉堡,打建築內的目標,只要想打都可以打,為什麼能這樣呢?就是第四條,它便宜,白菜價,比一發反坦克炮彈還便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反坦克導彈,比火箭筒貴不了幾個子。這是它受歡迎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就是管用,除了新型主戰坦克費點勁,大多數的三代坦克都能對付,而隨著更先進的重型反坦克導彈的入役,紅箭73對付除主戰坦克以外的坦克裝甲車輛則是小菜一碟。



紅箭73反坦克導彈依然很吃香;有效的破甲深度,多用途的使用範圍,便宜的價格使得紅箭73到現在依然很受歡迎,而一些兜裡沒多少錢的用戶更是很喜歡它,一彈多能,又能大量裝備,這也是紅箭73廣受歡迎的原因,武器裝備就是這樣,有用,好用,管用,用的起是根本,再先進的反坦克導彈不會用,用不起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紅箭73經過改進已經有了本質的改變,性能大幅提升,結合重型反坦克導彈依然寶刀不老。


兔哥42928


中國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確比較便宜,有資料顯示一枚紅箭-73導彈的出口價格約為8000美元,自用型的價格還會低上不少。

紅箭-73屬於中國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最早於1979年開始裝備部隊,是中國反坦克導彈事業的開山鼻祖。儘管後來中國相繼研發出紅箭-8、紅箭-9、紅箭-10、紅箭-11、紅箭-12等一系列反坦克導彈,但是已經出現40多年的紅箭-73仍然有很龐大的裝備數量。

目前紅箭-73導彈仍然牢牢佔據著中國步兵戰車車載反坦克導彈的這個位置不放,經常能夠看到它顯眼的搭載在各類步兵戰車炮塔之外。只有04/04A型履帶式步兵戰車比較例外,它通過裝備一門100毫米線膛炮發射反坦克制導炮彈來滿足反坦克作戰的需求。

按道理來說,中國如今的先進反坦克導彈不在少數,例如中國擁有最大射程達10公里,採用光纖制導+攻頂模式的紅箭-10;有采用紅外成像制導,可以發射後不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紅箭-12,還有各有特點的紅箭-9、紅箭-11等導彈,為何中國遲遲不將老舊的紅箭-73全部退役呢?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目前中國軍隊裝備的這些紅箭-73導彈雖然仍然叫著40多年前起的名字,但是性能早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紅箭-73導彈擁有很多改進型號,反坦克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例如最新改進的紅箭-73E的破甲能力並不比紅箭-8、紅箭-9系列差多少。

其次,雖然和更先進的紅箭-10、紅箭-12等導彈比起來,紅箭-73導彈的反坦克能力完全處於下風,但是紅箭-73仍然擁有一些令軍隊愛不釋手的特點,例如它體積小、重量輕,比紅箭-10、紅箭-12更適合掛在現有步戰車的炮塔上。而且紅箭-73無論是在使用步驟,還是在制導方式等方面上都非常簡單,比起紅箭-10的電視指令制導、紅箭-12的主動制導等方式更加簡單粗暴。

考慮到紅箭-73導彈只是裝備在老舊步戰車上的一種應急反坦克武器,在特殊情況下才用來反坦克作戰或者打擊掩體,所以並不需要它擁有特別優秀的反坦克能力。加上紅箭-73擁有價格低等特點,這些特點、優點使得紅箭-73系列導彈能夠長期在中國軍隊裝備序列中擁有一席之地。鑑於中國軍隊擁有勤儉節約等優點,紅箭-73系列導彈未來仍將擁有不短的軍旅生涯。


科羅廖夫


精度低殺傷力小都不是大問題,最重要的好處是便宜可以大規模使用。在中國人多的情況下過多使用高精尖武器一個是對士兵要求過高,一個是成本太高,象美俄那樣士兵不足額必須依靠武器提高精度才行。紅箭73可能打得不準,如果命中率達到20%(不可能更低了吧),那麼只要一次性發射5個就行,為了加大保證可以一次發10個,事實上10個的價錢也沒有外國的高精度導彈一個貴,成本優勢明顯。特別是針對除美俄這種強國作戰時優勢更大,準確的說中國和俄美直接開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打仗比較大的可能就是越南印度這種國家,紅箭這種導彈對付他們還是很合適的,用太過尖端武器和他們打,屬於高射炮打蚊子,價錢上不合適效果也不好。用一個價值500萬美元的精確制導炸彈炸掉一個300萬美元的坦克很難說是賺了還是賠了,但用十個紅箭73打掉一個坦克就可以認為是賺了。79年對越反擊戰技術水平只相當於打了場一戰,如果和印度開戰除非用上原子彈,否則技術水平也比二戰高不了多少,印度大量裝備先進武器因為士兵素質不行根本起不到作用。就象思忌賽馬沒有必要非得用最上等的武器和別人對坑,只要略高於敵人就行,紅箭落後是不假,但針對這相地球80%的國家打仗還是有把握的,因為現在80%的國家都是垃圾,不需要用更高級的武器。


海中巖haha


紅箭73是一款小型反坦克導彈,既然是導彈就會有一系列的發射和瞄準裝置,導彈內還會有彈道控制裝置、發動機等子系統,因此導彈不管怎麼便宜,都不可能比一個鋼鐵加引信加炸藥的炮彈更便宜!2013年,我們曾經向南蘇丹出口過一批紅箭73導彈,單枚導彈價格為7000美元左右(5萬人民幣),而一顆國產的普通155榴彈炮彈價格只需要不到一萬人民幣左右,這樣算下來誰貴誰便宜?如果要比的話,國產的GP1激光制導炮彈價格在1.5到2萬美元左右,印度採購的俄羅斯紅土地激光制導炮彈高達4萬美元一發,這就真的比紅箭73要貴一些。所以紅箭73比普通炮彈貴,比激光制導炮彈便宜,並不是廉價,只是考慮到它的作戰效能,性價比頗高而已。


紅箭73的原型為前蘇聯的AT3(薩格爾)反坦克導彈,該導彈是蘇聯五十年代末期研製,六十年代初期裝備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該型反坦克導彈採用人工目視跟蹤控制的有線制導,抗干擾能力強,準頭不錯,其所配備聚能穿甲彈頭打擊運動目標時能夠洞穿150毫米的均質鋼板,攻擊靜止目標破甲能力接近500毫米,能夠擊穿主流的二代坦克和早期三代坦克前主裝甲,具備不錯的攻擊能力。由於彈重只有11公斤,且可以分解組合,整套發射裝備通常都是使用數個手提箱便進行攜行,具備相當高的機動性。


埃及曾經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使用AT3反坦克導彈伏擊以色列部隊,直接團滅了他們一個坦克營(謠傳為坦克旅),AT3反坦克導彈一時聲名鵲起。1969年我們與蘇聯發生了珍寶島衝突,雖然當時擊退了蘇聯的挑釁和入侵,但是此後蘇聯加強了中蘇邊境的兵力佈防,大量先進的T62坦克成為巨大的威脅,急切需要更先進的反坦克武器!鑑於與東歐部分國家的友好關係,我們在1973年得到了羅馬尼亞援助的一批AT3反坦克導彈,獲得這一反坦克利器後,隨即開始了仿製,六年磨一劍,AT3的國產型號終於在1979年正式列裝部隊。然而這些新生兒們卻並沒有直接正面剛當初的假想敵蘇軍,卻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大放異彩!鑑於紅箭73導彈較高的精度和輕便靈活的作戰效果以及不錯的殺傷威力,而越軍坦克裝甲車數量又不多,我軍將紅箭73主要用於對越軍的高價值前線堅固工事進行斬首作戰,首次作戰就摧毀越軍1031高地營連指揮所,炸死越軍軍官17人,成為越軍聞風喪膽的攻堅利器!
(兩山輪戰中的紅箭73)

進入八十年代後,隨著各國三代坦克的逐漸列裝,主流坦克的防護性已經達到500甚至700毫米以上的水準,紅箭73的破甲能力已經捉襟見肘,為了避免被淘汰的命運,紅箭73適應戰場變化推出了改進型紅箭73B和73C。除了增加自動瞄準功能和抗干擾能力之外,著重提高了破甲水準!紅箭73B靜破甲能力超過800毫米,動破甲能力達到180毫米,從側面或者後部進行伏擊,可以有效摧毀蘇軍主流的T72坦克,而用於改進也成為紅箭73經久不衰的最大原因之一。
(紅箭73B)

目前紅箭73雖然已經誕生了40年,以目前的眼光來看,它比新式的紅箭9和紅箭10技術指標差的太多,早就該被取代!然而現實是紅箭73不僅沒被淘汰,反而在我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大量服役,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並不奇怪!紅箭73導彈雖然最新的改進型號也打不穿目前最先進的三代坦克,但是對付輕型裝甲目標幾乎打一個廢一個,考慮到它便宜的價格、隨時拎包作戰的機動性、準二代反坦克導彈的精準度,還有比它更物美價廉的反輕型裝甲武器嗎?所以紅箭73沒被淘汰是部隊作戰需求的綜合考慮,並沒有什麼奇怪的,謝謝!

(女子導彈班發射紅箭73導彈)


軍武吐槽君


怎麼可能比普通炮彈還便宜?

紅箭-73是一枚反坦克導彈!

是導彈

是導彈!

是導彈!

既然是導彈,那麼彈體上就必然需要各種精密的電子儀器設備保證其命中精度。早期的紅箭73導彈,其彈體部分相對簡單,但仍有發動機、控制系統和戰鬥部等一大堆東西摻在裡面,而且紅箭73導彈的發動機噴口並沒有設計在尾部而是在彈身上(尾部用於有線制導),直接提高了導彈的設計和製造難度,成本嗎。。。而炮彈呢? 就是彈體+炸藥的組成,成本孰高孰低?

這還是早期型目視跟蹤,手動控制的紅箭73A型,後期的B型和C型改成了光學跟蹤,紅外半自動制導,手動備份的模式,技術水平更上一層樓,因為增加了紅外測角儀等電子設備,導致具備半自動控制功能的紅箭73價格也更貴了,到紅箭73D,在以前的基礎上又加裝了串聯裝藥戰鬥部,價格有增無減。反觀普通的炮彈,沒有革命性的新技術出現,總體技術水平提升有限,那價格也就沒有太大的變化。

紅箭-73的發射瞬間,注意噴口的位置

那麼紅箭-73導彈便宜嗎? 便宜,確實便宜! 在40年前,中國為防範北方強鄰曾大量裝備過紅箭73系列反坦克導彈,打通了製造紅箭-73導彈的所有關節和流程,因此成本可以壓得很低很低。據說當年中國對外出口紅箭-73導彈時,1套發射系統50000美元左右,單枚導彈8000美元,現在應該有所增長,具體價格未知。與之相比,印度購買的以色列8000枚“長釘”系列導彈,共計花費了10億美元,單價超過10萬美元1枚(不包括髮射系統)。2018年美國向烏克蘭出售了210“標槍”反坦克導彈,總價值4700萬美元,1枚導彈的價格超過了20萬。與之相比,紅箭-73導彈不足1萬美元的價格可以說是極其物美價廉了。

標槍導彈屬於第三代發射後不管的反坦克導彈,價格當然昂貴

雖然紅箭-73導彈已經落後於時代,可得益於自身的性能,紅箭-73仍然可以發揮餘熱。 很多網友覺得紅箭-73打不穿第三代主戰坦克,認為其毫無用處。可解放軍卻開發出了新玩法。紅箭-73精度再差,用來打擊射程內的工事掩體綽綽有餘吧。威力再低,打不穿坦克還打不透碉堡嗎?

在紅箭-73看來,沒什麼防禦工事不是一發導彈可以解決的。如果不行,再來一發,反正價格便宜消耗得起。解放軍用紅箭-73消滅工事掩體可不是現在才想出來的,早在兩山輪戰時期就這麼幹過,只不過現在財大氣粗,用的更多更明顯罷了。目前國內相當數量的步兵戰車上裝備了紅箭-73導彈,你以為是給坦克準備的,實際上那是留著支援步兵用的。別看紅箭-73老,人家的作用大著呢。

車載版紅箭-73

說回價格,紅箭-73導彈便宜是便宜,可還是沒有普通炮彈便宜。有消息稱,國際市場上一枚155毫米口徑的炮彈價格在幾千美元左右浮動,不同國家價格不同。2005年,美國M198榴彈炮使用高爆榴彈M795價格只有區區700美元,當然這個是自用價,出口的話另當別論。 前段時間,印度出口給阿聯酋的155毫米炮彈,單價900美元,價格驚為天人。總體來說,普通大口徑炮彈的按正常貿易價格計算的話很難超過同時代的紅箭-73導彈。

還有一種炮彈比較昂貴,就是我們常說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這種炮彈的材質要麼是高密度鎢合金要麼是貧鈾合金,因此對材料和加工工藝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普通國家根本無法制作出合格的APFSDS。那麼這種炮彈的價格是多少呢?根據各國外貿品的報價,不同水平的穿甲彈價格不同,有的不足5000美元,有的則超過10000美元,比如愛坑人的俄羅斯2014年出售了一批屬上世紀80年代產品的穿甲彈,要價接近7000美元,可實際上這種穿甲彈的正常價格不會超過也就在5000美元左右徘徊,多買還有優惠。國內某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據說單價數萬。整體而言,紅箭-73和APFSDS的價格互有高低。

國外部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那麼,有超過紅箭-73導彈價格的炮彈嗎? 當然有,不過這些炮彈可就不普通了。

比如我們常說的制導炮彈,價格就比較HIGH。美國“神劍”衛星制導炮彈的命中精度遠超普通炮彈,可以做到首發即命中的水平,不過價格也遠超普通炮彈。其最初計劃的採購單價就高達8萬美元,後期則超過15萬美元。俄羅斯也有“紅土地”制導炮彈,價格同樣不菲。20年前,印度以4億美元的代價進口了10000發“紅土地”炮彈,合40000美元1發,要是放到通貨膨脹的現在四捨五入後怎麼也得10萬1發。這些炮彈的價格都超過了紅箭-73導彈,可惜不能隨便打。

“神劍”制導炮彈,不僅打得遠,而且打得準

那麼普通炮彈的價格真就比紅箭-73導彈便宜嗎?

當然不一定啦,上文不是說過了嗎,外貿品按正常的價格計算肯定比紅箭-73便宜。如果不正常呢? 好吧,大家知道我又要說誰了。。。

1999年,印巴邊境地區的卡吉爾衝突中,印度用FH-77榴彈炮火炮猛烈轟擊巴軍陣地。打了幾天之後才發現,155毫米炮彈快用完了,而當時印度國內無法自產大口徑炮彈,於是只好從國際上求購FH-77用的炮彈。要知道,軍品這東西和民品不一樣,買東西得先簽協議然後下訂單,最後掏了錢還得等時間讓工廠給你生產,一年半載以後交貨都算速度快的。當然,不是沒有變通的法子,同樣裝備FH-77的瑞典軍隊,庫存裡可有的是現成炮彈,不過這可是戰備用的,拿出來賣的話代價可有點高。仗都打到這個節骨眼了,還等什麼等,買吧。最後通過談判,印度以單價1.5萬美元的價格緊急購買了一批155毫米炮彈用於衝突前線,後續的價格到底降沒降不清楚,反正

印度又當了一次冤大頭。(本文部分內容杜撰,但印度花1萬多美元買炮彈的事可千真萬確。)


水井土城


1971年初,我國通過他國途徑獲得了蘇制有線制導的AT-3型(薩格爾)全球第一代反坦克導彈, 大概從1973年開始,軍工進行了逆向測繪仿,項目直到1978年底才過關,仿製成功的國產反坦克導彈被命名為“紅箭-73”。

時至今日,在紅箭-8/9/10/12等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大量裝備,其中某些型號成為國際軍火市場的搶手貨,許多國家甚至都引進了紅箭8/9反坦克導彈的生產線的背景下,我軍依然裝備有紅箭-73反坦克導彈,原因就是價格便宜,也就超過一發155毫米大口徑炮彈而已,比制導炮彈不知道要價廉多少倍。

且紅箭-73反坦克導彈,正因為落後屬於有線制導的,才卻不會被敵先進的電子設備所幹擾,在戰時打對方堅固堡壘時非常管用,不一定能擊穿當下的主戰坦克,但打步戰車、自行火炮、越野軍卡等高價值目標卻是中彈即報銷,因此,紅箭-73反坦克導彈在戰場上具備極高的性價比。

得益於軍工硬是將昔日高精尖的東西給整成了白菜價,成了對付未來對手除主戰坦克以外其他陸戰裝備非常給力的武器,所以我軍才保有大量紅箭-73反坦克導彈,當然,最新改進型的紅箭-73具備了打主戰坦克的能力,靜破甲厚度達到了1000毫米,只是價格不再是白菜價了。

看看央視軍事報道,自軍改以後,現代化的機動營,都保有紅箭-73系列反坦克導彈,除了步兵攜帶以外,步戰車、裝甲運兵車都有車載紅箭-73反坦克導彈。

紅箭-73反坦克導彈,目視跟蹤、三點導引、手動控制、導線傳輸指令,貌似非常落後,但卻可攻擊4000米距離內的坦克、裝甲目標或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堡壘。

當然,其中的紅箭-73C型,其戰鬥力又有了極大的提升,採用光學瞄準、紅外跟蹤、半自動控制的制導方式,戰鬥部破甲威力得到大幅提高,靜破甲威力由500毫米提高到850毫米以上,導彈可在有自然光和紅外光干涉的環境中,對4000米開外的裝甲目標予以打擊,具備了擊穿T-72坦克前主裝甲的能力,命中率可達90%以上 。

此外,紅箭-73反坦克導彈,彈徑120毫米,彈重僅11.7千克,適於單兵攜帶、地面發射或車載發射,部署靈活機動,快捷方便,戰場適應性特別強。

如此白菜價的反坦克導彈,其價格甚至和一發155毫米大口徑榴彈炮貴不了多少,但其作戰效能卻又特別高,戰場上的軟硬目標統吃,我軍當然要預以大量保留了,因此,在軍中形成了先進的紅箭-9反坦克導彈和落後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並行不悖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