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大王”墜落,11年來不賺錢,虧了3億

中國是美食大國,同時也是全球味精生產和消費最大的國家,但近年來,由於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在發生改變,味精正在從很多中國家庭的廚房裡消失!這無形中也讓“味精大王”的業績越來越差!

曾經的“味精大王”蓮花已經有11年不賺錢了,2019年上半年,蓮花健康扣非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為-8901.42萬元,且淨資產為-1.69億元。這些年來唯一的盈利只有通過資產變賣來實現,但是,扣非淨利潤將企業的盈利狀況打回了原形。目前“味精大王”已進入重整程序!

“味精大王”墜落,11年來不賺錢,虧了3億

01.“味精大王”曾經的輝煌

輝煌時期它的單廠味精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位,銷量更是亞洲第一,中國市場佔有率90%多,是名副其實的“味精大王”!

蓮花味精誕生河南項城,帶領蓮花味精崛起的人是味精廠廠長叫李懷清。缺少資金,李懷清四處奔走貸款;缺少技術,李懷清北上南下去大學求教。企業的每一次技術改革,都帶來一次成功。結果,產品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逐漸佔領了全國的市場份額。

1998年,上市之後的蓮花味精在資本市場和銀行間獲得了大量的資金,那時的蓮花味精市場佔有率高,現金流充沛,一派欣欣向榮、全國優質企業模樣。1999年12月,“蓮花”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1年9月,公司主導產品“蓮花”牌味精就被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審定為首批“中國名牌”。

02.“蓮花”凋零

進入21世紀後,公司冗員、經營不規範、鉅額欠款等問題逐一暴露,企業一度瀕臨破產。2001年,蓮花味精的品牌價值達到了43.57億元。而2005年,蓮花味精的品牌價值為13.22億元。短短四年間,蓮花味精品牌價值縮水30億元。

而在2006年至2008年間,我國的味精企業經歷了一次大整合,當年味精企業小生產商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味精作為汙染較重的行業,政策方面不再享有最初的高待遇。

原先國家還有三四百家廠在生產味精,現在長江以南幾乎都不做了,大魚吃小魚,現在一個大廠的產能就是過去幾十家小廠的總和,企業也開始大規模裁員,從此,“蓮花”開始凋零!

如今,這家曾經的河南四大工業名片之一,蓮花味精連年虧損、債臺高築、股權質押、輪候凍結甚至於破產重組!如今蓮花負債率高達123.18%,1元甩賣子公司。

誰曾想,走過了35個年頭的蓮花味精,第36年的命運會如此地坎坷......

“味精大王”墜落,11年來不賺錢,虧了3億

03.健康飲食觀念對市場的影響

不可否認,味精在早年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人烹飪的調味首選,但這些年來,隨著複合型調味品的出現,味精的市場份額逐漸在一步步萎縮,味精行業進入微利時代。

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民間開始流傳各種說法:食用味精會致癌、會掉頭髮,甚至會變笨。“味精有害論”開始散播開來,味精逐漸從中國家庭廚房慢慢消失,一些餐廳也開始拒絕味精。但味精是否真的有這麼大的危害?並沒有權威的說法。不過,這樣的傳言,對於味精這個行業卻是致命一擊。早在2010年以後就有相關行業專家斷言,味精行業快沒落了,如今“味精大王”最後的掙扎,似乎也說明了什麼?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黃付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蓮花這些頹勢凸顯的主要原因是“經營差、老國企、負擔重。”

此外,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在不斷減少,而另一方面味精行業還有產能過剩的問題,這也是這個行業的多年來的固疾,有數據顯示,在2016年的時候,中國的味精產量為230萬噸,但是國內的消費量僅為149萬噸左右,而且這還是幾輪行業整合之後的現狀,研究表明,未來五年味精行業的增長率在2%左右,增長空間不大。

04.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現

在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又來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這讓蓮花的業績更是不斷下滑。阜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味精生產商。它原本是味精產業鏈的上游,主要向其他味精廠商提供穀氨酸,即味精半成品,但2009年他們卻開始推出味精品牌,直接生產味精,這樣一來他們的產業鏈優勢明顯高於蓮花。阜豐集團開始深耕整條產業鏈,佔據了成本優勢這一核心競爭力,直接打破了味精行業的舊格局。

當蓮花味精將業績不好歸罪於玉米等原料成本高時,阜豐集團董事長李學純卻對投資者自信地說:“玉米價格上漲與我們的經營業績沒有關係,請大家牢記這句話。”

“味精大王”墜落,11年來不賺錢,虧了3億

05.盲目多元化

很多人說,市場不好,你就應該早點考慮轉型,這樣才能有活下去的機會。蓮花味精也早早就嘗試了多元化佈局,只不過,盲目的多元化不但沒有給上市公司貢獻利潤,反而拖累了主業的發展。

從2000年前後開始,蓮花味精相繼進行了調味品、副食品、保健品、礦泉水、熱電、皮革及製品、飼料、機械設備、麵粉、複合肥、糖業、物流等數個領域的投資,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有的還背上了官司。

後來,蓮花的主營業務依舊是味精、麵粉和雞精,外加一個複合肥。但也還是一直虧損,對此,蓮花味精相關負責人解釋:“2002-2004年由於大規模技術改造、環保治理的大量投入和對外投資的失敗,造成資金鍊斷裂,形成全部銀行的貸款逾期,仍有部分逾期貸款無力償還,以致無法通過正常渠道融資。”在2017年,蓮花味精負債率就高達105.86%。

後來,蓮花味精又向智慧農業產業鏈條和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發展,蹭上了大健康的概念,但對於欠債無數的蓮花來說並沒有什麼實質性改變,主營業務依舊是味精、麵粉和雞精,外加一個複合肥。市場在縮緊、對手在蠶食、負債累累,這個時候的蓮花已經顯得有些病入膏肓,現在談轉型多元化有些為時已晚。

所以,這也告誡了很多傳統行業、企業不要等到最後再去想轉型這些問題,要有居安思危的遠見和戰略規劃,這樣的企業才不容易被時代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