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文:高瓴+格力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

胡學文

交易額超過400億元的格力電器股權競購終於塵埃落定,高瓴資本成為最後的贏家。

然而,高瓴資本競購成功只是開始,接下來全市場都會把目光聚焦在高瓴資本如何帶領格力電器走得更好更遠。無論最終是誰來接盤格力股權,都要面對“為公司實現產業賦能”的考核硬指標,更是考驗資本和管理層的大命題。那麼,高瓴資本+格力電器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筆者以為,在產生化學反應綻放出合作之花之前,高瓴資本入主格力電器至少面臨三道大考。

其一,首先是處理好現有格力電器管理層的關係,實現新大股東進駐之後的公司平穩過渡。眾所周知,格力電器董明珠以強勢著稱,甚至某種意義上是格力電器符號的象徵,在公司內外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而從董明珠最新接受採訪對外透露的信息來看,她並沒有參與上述股權轉讓事宜。企業家與新晉投資機構股東心生嫌隙的案例在資本市場並不鮮見。處理好與格力電器現有管理層之間的關係,是擺在高瓴資本這個新進入者面前最迫切的一個任務。

其二,如何助力格力電器加速多元化發展戰略,是檢驗高瓴資本產業賦能實力的關鍵一環。如果說實現公司平穩過渡是對所有新晉大股東的必備要求,那麼產業賦能實力這一道大考就更顯差異化了,更是接下來全市場目光的聚焦所在。

在家電市場,格力和美的通常都會被拿來比較,然而格力的估值一直低於美的原因就被認為至少和多元化、國際化有關聯:美的的多元化相對比較成功,它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小家電都不錯,而且海外市場做得也不錯。因此,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國際化不論是從自身發展,還是行業發展推動都有著迫切要求。

董明珠多次提到工業互聯網這個詞。她說“工業互聯網,首先是工業,其次才是互聯網。互聯網能給工業插上翅膀”。格力電器在工業製造方面有非常紮實的基礎,而在互聯網方面確實有一些薄弱的環節。高瓴資本在互聯網方面則非常強,先後投資了騰訊、京東、美團、滴滴出行、去哪兒等一系列創新經濟的領頭羊企業。此外,高瓴擁有橫跨科技企業與實體經濟的豐富的投資圖譜,同時擁有自建的大數據團隊和全職戰略運營專家,在產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上積累了豐富的案例。而在數字化賦能企業方面也有成功案例,比如在門店的數字化升級,基層店員數字工具、人貨場重構等。對董明珠執著的芯片業務,參照高瓴資本之前的做法,極大可能會推動相關科技企業和格力電器現有科研業務形成優勢互補。

其三,在空調市場國內競爭激烈,國際市場格力營收佔比還有巨大想象空間背景下,高瓴資本加速國際化這一步勢在必行。目前格力海外營收佔比15%,美的、海爾均超過40%。其中的主要區別是,格力一直堅持打自己的品牌推廣,而美的、海爾在海外有一些併購。比如像美的收購了東芝的白電,海爾收購了通用的家電。美的、海爾能夠藉助原有的海外品牌迅速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而格力的策略就是堅持打自己的品牌,所以格力需要花更長的時間進行市場滲透。董明珠在今年年初的股東大會上也表示看好國際市場巨大空間。

高瓴資本在國際化合作方面已有先例可循,比如作為騰訊長期重要的投資者,2013年高瓴與騰訊及印尼媒體集團公司Global Mediacom宣佈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尼發展微信業務。2017年高瓴資本把韓國知名的O2O平臺Woowa Bros公司介紹給美團企業,兩家企業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語言”,通過參觀交流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學習機制。格力電器堅持以自有品牌打國際市場,在高瓴資本的加持下,國際化步伐是否邁得更快值得期待。

僅從三道大考來看,高瓴資本的應對解決能力和經驗值得期待,剩下的只有讓時間來回答。高瓴資本的張磊被業內譽為“極速飛奔的駱駝”,善於研究和儲備能量,一旦瞄準方向,便像駱駝一樣不吃不喝極速飛奔,走得很遠很快。有趣的是,外界流傳著一句格力董明珠的評價:姐走過的路寸草不生。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安排,長年行走沙漠的駱駝,才適合在寸草不生的路上一起同行……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