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十年|首批28家公司大浪淘沙:平均百億市值和退市者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企業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彼時,創業板作為一個全新的板塊,承載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期待,在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籌備後終於啟航。

十年來櫛風沐雨,這28家企業大浪淘沙,既湧現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如愛爾眼科、機器人、網宿科技等,同時也出現了金亞科技這樣因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被暫停上市的案例。

這28家首批企業,無疑也是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的縮影。這28家公司在過去十年間,發展得怎麼樣?對新時期的創業板發展有哪些啟示?

十年成長路:10家公司市值破百億

從首批企業的財務數據來看,收入普遍實現持續增長,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4.43%,同時市值不斷擴張,10家企業市值超過百億大關。

統計數據顯示,在登陸資本市場的十年間,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整體實現主營業務持續增長,平均營業收入規模由2009年的3.5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5.19億元,不僅遠高於創業板公司17.9億元的平均收入,而且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4.43%。

市值規模方面,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平均市值為49.99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平均市值增加至133億,顯著高於創業板72億的平均市值。

28家企業中,有10家市值在100億以上,6家市值200億以上,其中愛爾眼科、樂普醫療市值均在500億元以上,分別位列創業板市值第4名和第10名,首批28家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在十年間顯著增強。

创业板十年|首批28家公司大浪淘沙:平均百亿市值和退市者

首批28家企業的市值情況表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28家企業的研發支出比例較高,2018年研發支出總額佔營業總收入的比例均值為5.58%,高於A股市場平均水平。研發支出前十的公司,主要為醫藥生物、高端裝備製造、計算機等新興產業公司,其研發支出合計佔28家公司的75.28%,平均研發強度達7.72%,對自主創新的投入使該部分公司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2018年平均銷售毛利率46%。研發強度較高的公司主要包括安科生物、神州泰嶽、網宿科技等。

盈利分化明顯,還有企業走上退市之路

在營收均值快速成長的背後,需要看到的是,28家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了明顯分化。

從2018年度淨利潤數據來看,愛爾眼科、樂普醫療兩家的淨利潤超過10億元,網宿科技、億緯鋰能在5億元到10億元之間,但也有華誼兄弟、南風股份等9家企業在2018年出現虧損。

创业板十年|首批28家公司大浪淘沙:平均百亿市值和退市者

淨利潤分佈圖

其中,華誼兄弟作為首批28家企業中的文化產業知名企業,業績在過去十年間出現“過山車”走勢,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相比2017年下滑1001.40%。

華誼兄弟剛剛出爐的三季報依然顯示盈利情況堪憂。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33億元,同比下降842.14%。

有業內專家表示,上市10年來,受宏觀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產業更替及自身經營水平等因素影響,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業績增速分化。部分公司紮根創業板成長為影響力大、創新力強的行業龍頭,在服務創新轉型中發揮積極作用,但也有少數公司風險逐步顯露。例如,商譽減值風險逐步釋放但仍需持續關注,少數公司在2018年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出現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等,計提大額商譽準備致使業績虧損。

風險暴露最為嚴重的企業當屬金亞科技。

證監會曾把金亞科技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列入2018年稽查20起典型案例之列,據證監會披露的案情,金亞科技通過虛構客戶和業務、偽造合同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騙取首次公開發行核准。上市後,金亞科技虛增2014年利潤約8049萬元,虛增銀行存款約2.18億元,虛列預付工程款約3.1億元。

2018年3月,證監會依法對金亞科技及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行政處罰,同年6月,證監會依法將相關人員涉嫌欺詐發行等犯罪問題移送公安機關。2019年5月13日起,金亞科技在深交所的決定下暫停上市。

亟待改革賦能,創業板發展需面對三大訴求

有意見指出,創業板當前面臨著制度包容性不夠、龍頭企業相對不足、業績承壓分化等問題,亟需通過改革創新予以解決。

可見的是,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

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重磅出爐,提出要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提出了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進創業板改革。

10月18日下午,證監會宣佈正式發佈《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一系列重磅政策推出的背後,是創業板改革進程的加速。有專家指出,當下,創業板改革發展需要面對更高的訴求。

一是受內外環境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來,首批28家公司業績承壓,信息披露、規範運作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有所顯現,這與創業板市場乃至A股市場整體趨勢一致。

二是退市機制有待健全完善,真正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生態。

三是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打造一批能夠引領行業和產業發展、引導科技創新方向的龍頭企業。創業板新興企業佔比73%、市值100億元以下的企業佔比87%、民營企業佔比86%,龍頭和大盤藍籌企業偏少偏弱,具有“創新、中小、民營”特徵的創業板抗風險能力有待加強。

資本市場難免跌宕起伏,長風破浪會有時,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勇氣。十年,對創業板來說無疑是一個里程碑的時間節點,但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等待著創業板再次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