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平價在即,行業大佬們打算如何應對低電價壓力?

謝吟楓


“風電搶裝潮過後,產業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2021年後,風電增速仍將持穩”“平價之後更要關注風電的全生命週期度電成本”……這是記者在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聽到的業界對產業發展趨勢的預判。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鏈的逐步成熟,行業專家、企業人士普遍對風電發展前景持積極樂觀態度。

  對於即將到來的陸上風電平價節點和海上風電競價節點,業內人士認為,行業要共謀良策,走好平價前的“最後一公里”,同時更要為平價之後風電更長遠的持續發展之路布好局、開好篇。

  行業已做好平價上網準備

  風電行業將邁進平價時代,降本增效無疑成為目前全產業鏈共同面對的首要課題。從整個項目的造價來看,設備、安裝、運維佔據了近80%的成本,這對整機設計、製造、安裝運維等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令人欣慰的是,上下游企業對即將到來的平價時代已泰然處之。

  從歷史來看,每一輪的風電降本,設備廠家都首當其衝承壓,但從產業現實情況看,我國風電行業在基建、吊裝、輸變電線路領域還有較大降本空間。

  據瞭解,目前,整機設備廠家均已做好平價上網的技術準備。

  維斯塔斯技術銷售管理高級經理閆嘉鳴表示:“針對中國市場的低風速與超低風速場址,維斯塔斯因地制宜研發了當前4 MW平臺最大葉輪直徑的新機型V155-3.3 MWTM,此新機型將提升單機發電量超過50%,進一步降低在低風速和超低風速條件下的風能度電成本。”

  “風電實現平價之後,企業要不斷地致力於降低風電的終身成本。”維斯塔斯首席執行官Henrik Andersen表示:“對於開發商來說,不僅要重視初始採購成本,運營成本也非常重要,需要在整個項目週期中不斷降低成本,才能夠最終降低度電成本。”

  相關統計顯示,過去十年,風電產業發電量效率已提升35%-40%,風電場的開發造價已下降35%,風機的單位造價已經下降了35%,風機的單位運營成本已經下降到35元/千瓦,整個中國的陸上風電度電成本已經下降了40%左右。從上述數據可見,通過風電行業全方面創新,完全可能持續降低度電成本。

  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必由之路

  如何破局平價後風電產業發展?業界不約而同地提出,全產業鏈協同、科學合理推進是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風電平價的必由之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風電行業需要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來開展整個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集合全產業鏈的力量有利於推動風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認為,風電可持續發展最該做的是要高質量發展,風電健康發展需要開發商、供應商、政府和設計院等一系列部門協調合理的發展。

  “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整個產業鏈條要合理分配利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利志感慨,“有能力的企業為什麼都去搶風電場?因為風電場的收益高,如果把風電場收益壓縮到合理的程度,就不需要像今天這樣嚴格控制投資。”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棋坦言,風電產業鏈協同的水平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平價上網後,投資商、設備商等方方面面經營的利潤進一步下降,在此情況下,需要風場設計、設備選型、主機廠、零部件合作伙伴等高質量協同來降低成本。




人生無悔HZY


說實話,最近兩年,風電的效益明顯,跟之前那種限風的情況大不相同了,風電對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現金流。

應對低電價是沒有辦法的,電價過低可以不做。

現在投資風電的基本上都是央企,私企很難在這麼低的價格下進行投資,而且還要競價上網。

對國企來說,跑馬圈地,現金流才重要,有了穩定的現金流,融資不是問題。大型企業融資成本極低,不怕這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