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接著分享我的淮安之行。淮安,寓意淮水安瀾,是一座與水結緣的城市。“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譽,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運河之都”。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漕運總督署遺址公園的盡頭就是中國漕運博物館。博物館向世人完整地展現漕運古蹟和歷史,這裡是遊人必打卡之處。周總理故居、周總理紀念堂、淮安府署、鎮淮樓和關天培祠、韓侯胯下橋、韓侯祠等景區景點都在老城區裡,相距不遠,可以安排在一起遊玩參觀。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漕運博物館與其他的博物館不同,主展館在樓下一層。漕運是歷代封建國家經濟血脈,對於維持中央政府政治、軍事、經濟的正常運轉有著巨大的意義。作為主管漕糧運輸事務的漕運總督,與倉場總督、河道總督,共同構成了機構健全、管理完善、分工明確的國家漕運系統。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第三個展廳是漕政咽喉,也就是淮安廳。在淮安廳前,講解員又調皮了,靜態的玻璃影像門畫面上有一名信使,快馬加鞭前往淮安,有加急密函上報漕運總督。講解員一聲“聖旨到,速開城門”,大門徐徐打開。看著我們吃驚的表情,講解員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在淮安展廳裡,有一條復原的當年繁華的河下鎮古街,古街燈火通明,買賣興隆。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這裡有一間酒家,裡面熱鬧異常。博物館講解員帶著我們靠近窗子,向裡面“偷窺”。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原來,裡面正在大宴賓朋。最新引人的是滿桌的佳餚,講解員介紹說,桌上是淮揚菜中的代表菜,並一一說明,如數家珍。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看桌上有軟兜長魚、大煮乾絲、茶饊、蟹黃湯包、清燉蟹粉獅子頭、開洋蒲菜、清蒸鰣魚等等,這可都是淮揚菜中的經典。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淮揚菜系指以揚州府和淮安府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形成於揚州、淮安等地區。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在烹飪上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最有意思的是這道不起眼的開洋蒲菜。開洋蒲菜是以香蒲莖製成的傳統名菜,為淮安特產,主要原料為蒲菜的根莖。此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筍之味,味鮮爽口,營養豐富。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大煮乾絲是淮揚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為淮揚方幹,刀工要求極為精細,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乾絲裡,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百食不厭。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清燉蟹粉獅子頭肥嫩異常,蟹粉鮮香,青菜酥爛清口,食後清香滿口,齒頰留香。同時具有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健脾開胃調理、營養不良調理之功效,也是淮揚菜的經典菜之一。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鱔魚”,是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餚。淮安人厚待中外賓客最喜歡上這道“鮮嫩可口別具一格”的菜,讓賓客嚐鮮,讚口不絕。我在淮安住在河下古鎮的入口處,客棧老闆還給我介紹過淮安的長魚宴。淮安盛產長魚,高明的廚師能用長魚作主菜擺宴席,每天一席,連續三天,做出百零八樣,形式各異,味道不同,鮮而可口。想象不出這是何等的壯觀?

不起眼的開洋蒲菜,竟是名菜,淮安漕運博物館初識淮揚菜

​清蒸鰣魚是道古菜,同樣是一道清蒸鰣魚,淮揚菜不會如其他菜系那樣,添加豆豉、蒜等調味,而純粹以火腿片吊出鰣魚的鮮美。醬油與糖恰到好處,春筍也入味,汁也調拌得體,既不會太鹹也不會太甜。

待續,我在偉人故里淮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