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廣東是一個粵語為主的地區,相比其他省份,市場比較窄,因此廣東儘管經濟發達,但很少本土的電視劇。

不過雖然少,但廣東也有經典的電視劇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就是其中一部經典。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這部劇從2000年開始播出,播放了接近20年,總共超過3000多集,至今還在拍,是中國目前最長的電視劇!

劇中的主演,都已經開始開始邁進老年,當年的小孩——劇中的“ 康天庥”,已經成了一名男子漢了,並且在劇中已經“結婚”了。

劉濤剛出道的時候,也曾在這部劇裡演過“三嫂”,是劇裡的顏值擔當。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在“靈魂主演”郭昶逝世前,它是廣東最受歡迎的本土劇,可能沒有之一

最能讓廣東觀眾“爆笑”的演員,也許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周星馳,另一個就是郭昶!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右一是郭昶

郭昶被廣東人譽為“廣東周星馳”,在1992年的時候,還曾與潘長江在“春晚”裡演過小品,在喜劇方面非常有才華。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而《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他的喜劇才華發揮得最好的一部劇,

他飾演的“康祈宗”這個角色,讓整部劇充滿活力,

最終讓這部劇既“接地氣”,讓市民有共鳴,而且又很搞笑,很有趣味性,很受歡迎。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後來沒有了他當”主帥“,

也許現在許多廣東人都已經不看這部劇了,但這個劇名在他們心中,早已經是一種回憶。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廣東人來說,《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回憶,還曾是一部很有意義的“教育片”!

電視劇不僅僅是電視劇,也是一種文化,好的電視劇對市民的三觀也有一定的影響。

有影響力,並且優秀的電視劇,也可以是一部好的“教育片”!

/1/

之所以說《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一部“教育片”,因為它既反映了當時廣東的某些社會問題,還潛移默化地對市民進行了引導!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外來媳婦本地郎》前期最主要反映的問題,就是當時部分廣東本地市民對外省人帶有偏見,甚至有點歧視。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這部劇剛播出的時候是2000年,那時候已經改革開放20多年,

廣東是最先進行改革開放的省份,先富了起來,因此吸引了大批其他省份的人來廣東“打拼”。

本土的人,在語言,文化上是與外省的人有巨大差異的,

在經濟上,因為地域先“富起來”,部分市民又會有一種優越感,

而來廣東打拼的,主要是農民工為主,

部分本地市民,既覺得自己優越,又只看到外省人不好的地方,所以當時他們對外省人有偏見,甚至是帶有歧視。

《外來媳婦本地郎》裡,康伯,康嬸他們最希望兒媳是來自本地的,而不是外省的,

背後的原因,就是他們對外省人有偏見,不看好他們。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所以當他們知道其中兩個兒子的女朋友不是說粵語的,是外省的時候,他們臉都會有點“黑”。

他們的二兒媳,也是省內的人,同樣也是帶著這種不好的偏見,遇到外省人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防小偷”的心態,不信任外省人。

但從劇名《外來媳婦本地郎》,就可以知道

該劇的主線劇情,主要就是為了破除這種偏見而設定的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現實生活中,一個群體之所以會對其他群體帶有偏見,主要就是彼此瞭解不夠深入,而減少偏見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深入交流。

所以為了讓廣東省的人,與其他省的人多交流,

這部劇裡,劇組索性讓康家其中兩個兒子,娶了兩個外省的媳婦

不同省份的人組成一家人,因為彼此距離更近,交流會比較頻繁,比較深入,更能讓彼此相互瞭解。

比如三兒子結婚後,他老婆的上海親戚來到他們的家裡做客,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一開始,三兒子很不滿意老婆這批上海親戚,甚至覺得他們很野蠻,很會佔便宜,因為他們人很多,又整天讓他帶他們去玩這個玩那個,吃這個吃哪個,讓他非常累,也費了不少錢。

康家的人都覺得這批上海親戚很小氣,很摳門,都盼著他們快點走。

但當他們走後,康家的人在客廳裡發現了他們留下的信,信裡包著一大堆錢。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原來這批親戚,在這個女婿帶他們去吃喝玩樂的時候,默默記下女婿花的每一筆錢,甚至連坐公交車的幾塊錢都記下了。

他們人太多, 怕女婿破費,想自費,但又擔心這個女婿因為面子,不好意思收這筆錢,於是在走之前,默默留下了一封信,以及那些錢。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看了這封信後,康家人都非常感動,他們發現他們誤會了這批上海親戚。

經過這件事,他們也破除了對上海人的偏見:原來上海人既是“摳門”,但又可以是不愛佔小便宜,很會為他人著想的。

《外來媳婦本地郎》往往就是通過這些小事情,來潛移默化地引導觀眾去破除對外省人的偏見。

而在角色設定上,

劇中康伯,康嬸是對外省人有偏見,有歧視,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但他們四個兒子中,至少有三個兒子,是至始至終完全對外省人沒偏見的甚至有時候還諷刺爸媽對外省人有偏見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這種角色設定,可能也為了引導觀眾去破除這種偏見。

不管劇組是有意還是無意,但《外來媳婦本地郎》前期許多劇情,實際上都在引導著本土觀眾去多瞭解外省人,去破除偏見,去鼓勵本省人與外省人和諧相處,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片“

/2/

起初《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教育片”的意義,是引導廣東人破除對外省人的偏見,

但後期它已經成為廣東市民,更準確來說,是廣州市民的“歷史教育片”!

自從核心主演郭昶逝世後,《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趣味性是大大降低了, 但它發揮著另一重要的作用:

就是間接記錄歷史

因為《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許多劇情,都是來源於當時的社會環境,社會變遷的,

現實生活發生什麼大事,劇中幾乎都會有相關的劇情,可以說它是從市民的角度來間接記錄歷史。

這部劇裡,既有記載著社會的大事件

比如當年(2002年), 中國足球隊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進入世界盃,這部劇裡就有相關劇情講這件事,連前“國足”成員——趙達裕也在裡面客串。

又比如北京深奧成功,廣州申請和舉辦亞運會,還有非典疫情,《外來媳婦本地郎》都有相關的劇情。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這部劇裡,又有記載著社會的小事件;

BB機(尋呼機)要退出市場,《哈利波特》風靡中國市場,市民的“炒樓熱”,”韓劇熱“,許多市民歷史小事情在劇裡都有相關的劇情。

許多社會上的變遷,都間接記錄在這部劇裡,

這部劇前幾年的劇情的重點是引導本土觀眾消除對外省人的偏見,

但後來這個重點在劇裡慢慢不是重點了,原因就是現實社會是在慢慢變好,它的劇情也在跟著現實生活而改變。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回顧這部劇,觀眾完全可以間接回顧這二十幾年來廣東,準確來說,是廣州市的變遷,因為它一直在間接記錄歷史。


也許,後期《外來媳婦本地郎》不是那麼好看了,因為趣味性不夠,不那麼搞笑了,

但無可否認,這部劇早已經變成了大部分廣東人的回憶,而且還是一部優秀的“教育片”

《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僅是廣東人的回憶,還是優秀的“教育片”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