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广东是一个粤语为主的地区,相比其他省份,市场比较窄,因此广东尽管经济发达,但很少本土的电视剧。

不过虽然少,但广东也有经典的电视剧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就是其中一部经典。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这部剧从2000年开始播出,播放了接近20年,总共超过3000多集,至今还在拍,是中国目前最长的电视剧!

剧中的主演,都已经开始开始迈进老年,当年的小孩——剧中的“ 康天庥”,已经成了一名男子汉了,并且在剧中已经“结婚”了。

刘涛刚出道的时候,也曾在这部剧里演过“三嫂”,是剧里的颜值担当。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在“灵魂主演”郭昶逝世前,它是广东最受欢迎的本土剧,可能没有之一

最能让广东观众“爆笑”的演员,也许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周星驰,另一个就是郭昶!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右一是郭昶

郭昶被广东人誉为“广东周星驰”,在1992年的时候,还曾与潘长江在“春晚”里演过小品,在喜剧方面非常有才华。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而《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他的喜剧才华发挥得最好的一部剧,

他饰演的“康祈宗”这个角色,让整部剧充满活力,

最终让这部剧既“接地气”,让市民有共鸣,而且又很搞笑,很有趣味性,很受欢迎。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后来没有了他当”主帅“,

也许现在许多广东人都已经不看这部剧了,但这个剧名在他们心中,早已经是一种回忆。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广东人来说,《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回忆,还曾是一部很有意义的“教育片”!

电视剧不仅仅是电视剧,也是一种文化,好的电视剧对市民的三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影响力,并且优秀的电视剧,也可以是一部好的“教育片”!

/1/

之所以说《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一部“教育片”,因为它既反映了当时广东的某些社会问题,还潜移默化地对市民进行了引导!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外来媳妇本地郎》前期最主要反映的问题,就是当时部分广东本地市民对外省人带有偏见,甚至有点歧视。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是2000年,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20多年,

广东是最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省份,先富了起来,因此吸引了大批其他省份的人来广东“打拼”。

本土的人,在语言,文化上是与外省的人有巨大差异的,

在经济上,因为地域先“富起来”,部分市民又会有一种优越感,

而来广东打拼的,主要是农民工为主,

部分本地市民,既觉得自己优越,又只看到外省人不好的地方,所以当时他们对外省人有偏见,甚至是带有歧视。

《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康伯,康婶他们最希望儿媳是来自本地的,而不是外省的,

背后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外省人有偏见,不看好他们。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所以当他们知道其中两个儿子的女朋友不是说粤语的,是外省的时候,他们脸都会有点“黑”。

他们的二儿媳,也是省内的人,同样也是带着这种不好的偏见,遇到外省人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防小偷”的心态,不信任外省人。

但从剧名《外来媳妇本地郎》,就可以知道

该剧的主线剧情,主要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偏见而设定的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现实生活中,一个群体之所以会对其他群体带有偏见,主要就是彼此了解不够深入,而减少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深入交流。

所以为了让广东省的人,与其他省的人多交流,

这部剧里,剧组索性让康家其中两个儿子,娶了两个外省的媳妇

不同省份的人组成一家人,因为彼此距离更近,交流会比较频繁,比较深入,更能让彼此相互了解。

比如三儿子结婚后,他老婆的上海亲戚来到他们的家里做客,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一开始,三儿子很不满意老婆这批上海亲戚,甚至觉得他们很野蛮,很会占便宜,因为他们人很多,又整天让他带他们去玩这个玩那个,吃这个吃哪个,让他非常累,也费了不少钱。

康家的人都觉得这批上海亲戚很小气,很抠门,都盼着他们快点走。

但当他们走后,康家的人在客厅里发现了他们留下的信,信里包着一大堆钱。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原来这批亲戚,在这个女婿带他们去吃喝玩乐的时候,默默记下女婿花的每一笔钱,甚至连坐公交车的几块钱都记下了。

他们人太多, 怕女婿破费,想自费,但又担心这个女婿因为面子,不好意思收这笔钱,于是在走之前,默默留下了一封信,以及那些钱。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看了这封信后,康家人都非常感动,他们发现他们误会了这批上海亲戚。

经过这件事,他们也破除了对上海人的偏见:原来上海人既是“抠门”,但又可以是不爱占小便宜,很会为他人着想的。

《外来媳妇本地郎》往往就是通过这些小事情,来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去破除对外省人的偏见。

而在角色设定上,

剧中康伯,康婶是对外省人有偏见,有歧视,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但他们四个儿子中,至少有三个儿子,是至始至终完全对外省人没偏见的甚至有时候还讽刺爸妈对外省人有偏见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这种角色设定,可能也为了引导观众去破除这种偏见。

不管剧组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外来媳妇本地郎》前期许多剧情,实际上都在引导着本土观众去多了解外省人,去破除偏见,去鼓励本省人与外省人和谐相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教育片“

/2/

起初《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教育片”的意义,是引导广东人破除对外省人的偏见,

但后期它已经成为广东市民,更准确来说,是广州市民的“历史教育片”!

自从核心主演郭昶逝世后,《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趣味性是大大降低了, 但它发挥着另一重要的作用:

就是间接记录历史

因为《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许多剧情,都是来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变迁的,

现实生活发生什么大事,剧中几乎都会有相关的剧情,可以说它是从市民的角度来间接记录历史。

这部剧里,既有记载着社会的大事件

比如当年(2002年), 中国足球队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进入世界杯,这部剧里就有相关剧情讲这件事,连前“国足”成员——赵达裕也在里面客串。

又比如北京深奥成功,广州申请和举办亚运会,还有非典疫情,《外来媳妇本地郎》都有相关的剧情。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这部剧里,又有记载着社会的小事件;

BB机(寻呼机)要退出市场,《哈利波特》风靡中国市场,市民的“炒楼热”,”韩剧热“,许多市民历史小事情在剧里都有相关的剧情。

许多社会上的变迁,都间接记录在这部剧里,

这部剧前几年的剧情的重点是引导本土观众消除对外省人的偏见,

但后来这个重点在剧里慢慢不是重点了,原因就是现实社会是在慢慢变好,它的剧情也在跟着现实生活而改变。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回顾这部剧,观众完全可以间接回顾这二十几年来广东,准确来说,是广州市的变迁,因为它一直在间接记录历史。


也许,后期《外来媳妇本地郎》不是那么好看了,因为趣味性不够,不那么搞笑了,

但无可否认,这部剧早已经变成了大部分广东人的回忆,而且还是一部优秀的“教育片”

《外来媳妇本地郎》不仅是广东人的回忆,还是优秀的“教育片”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洞察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