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祕?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戰國時代,社會的劇烈變革對學術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再加上,士階層的形成和統治者的提倡,許多學派紛紛出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當時,最有影響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還有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韓非、商鞅為代表的法家,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以公孫龍子為代表的名家,以孫臏為代表的兵家,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以張儀、公孫衍、蘇秦為代表的縱橫家,以呂不韋為代表的雜家等。

“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秘?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這裡,我們主要來說一下最為神秘的“墨家”。

墨子名翟,他的祖先本是貴族,奈何到了墨子這一代已經沒落,再不復從前的光環,出生時已與平民無異的墨子。墨子曾做過牧童,後來,還跟著父親學習了一些木匠活。正因為其早年的這些經歷,墨子也被人們稱作“布衣之士”。

雖然,家道中落,墨子幼年還是接受了貴族必不可少的知識教育。《史記》曾記載,墨子曾是宋國大夫,可見,其應當是學識淵博之流。加之,其早年的農民經歷,墨子稱得上是最接近工農階級的士大夫。

作為一名戰國初期的知識分子,墨子早年接受的文化薰陶,大多離不開儒家的“三綱五常”。雖然,他也認同儒學中的“仁政思想”,但是,卻對儒家過度敬畏鬼神的態度嗤之以鼻,認為:儒家推崇的喪禮過分奢靡。

“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秘?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在這樣的思想鬥爭下,墨子主動辭去了其在宋國的官職,轉而周遊諸國拜訪名師,以尋求更適合自己內心訴求的治國理念。當然,墨子此舉並非單純出於對工農的同情,他更希望通過遊學的方式,重建家族昔日的榮光,實現古代社會傳統意義上的“光耀門楣”。

墨子在各地遊學的過程中,也曾師從儒者,潛心學習過《書》及《春秋》等儒家學說。但是,他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儒家學說中提到的一些內容大多華而不實,根本難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出於這樣的考慮,墨子決定“背周道行夏政”,即捨棄儒學,構建新的理論體系。

從價值理念來講,墨子基本認可儒家推崇的仁、孝、義、慈,兩者在仁政層面的追求大抵相同。但是,在具體走向及詮釋角度方面,墨子理論與儒學存在較大差距。另立學說之後,墨子便開始在遊學的過程中,抨擊諸侯國及儒家的暴政。

當然,此舉也使得墨子直接擁有了一大批下層追隨者,墨子學派也隨之成為儒家學派的主要反對者。墨家宣揚“仁”政,其與同時期的儒家並列“顯”學。隨著墨家學派影響力的擴大,民間漸漸有了“非儒即墨”的說法。

“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秘?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墨家學派推崇實用主義,即:他的很多主張和想法都是基於現實世界的缺陷有感而發的。譬如:《墨子·魯問》提到的墨家十大主張,便是針對儒家喪葬禮樂奢靡的問題提出的。但這十大主張並不需要同時發揮效用,在墨子的理論中,統治者則需要根據本國國情針對性的選擇方案,若國家積貧積弱,就選擇“節用”;若家國混亂,則選擇“尚賢”。

墨家的實用主義雖富理性,但是,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前後矛盾的問題。即:一些理論在提出時能夠解決問題,若一旦時過境遷,這種理論便失去了存在價值。墨家提倡的“兼愛”、“非命”理論剛好與儒家的“愛有等差”、“天命”相對立,墨子堅持的“民無終賤”、“飢者得食”等論點,則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秘?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這裡,我們再來說一說墨子的主要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而出生於這個時代的墨子,顯然,聽到了下層貧苦百姓的心聲,他提出的“兼愛非攻”理論,表明官紳貴族與平民百姓地位相同,人與人之間應當友好互助,國家之間應當追求和平,統治者自己則要“節用”,如此,才可國泰民安。

墨子思想的另一大特色則是“天志明鬼”,他認為:上天兼愛所有貧苦百姓,若有統治者擅自違逆天意,他便會受到鬼神的懲罰。由此也可推知,墨子是相信鬼神的存在的,這一點與儒家對鬼神敬而遠之的態度不太一樣。

當然,若統治者能夠勤政愛民,他便會受到上天的封賞,這種思想與西方君權神授的理論極為相似。

並且,墨子還有著“尚同尚賢”的思想,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

“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秘?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墨子在科學技術方面也頗有造詣,他提出的“宇宙同一論”中,則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統一的,而其中的個體,則都是其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墨子對物理及數學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他還提出了許多的定義和理論,對後世影響極大。

鮮為人知的是,才華橫溢的墨子還十分擅長機械和兵器製造,相傳,他的工匠技術與木匠祖師魯班不相上下。作為出身工農階級的思想家,墨子在重視生產實踐的同時,極為看重教育。他認為:教育應當量力而行,注重因材施教。

而為人師表者,則應當講清楚事物的所以然,以實踐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墨子看來,“教育”應以“除天下之害”為目的,如此才可“興天下之利”。墨子所推崇的“人人平等”及“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時至今日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可以說,他提出的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更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非儒即墨”的墨家,為何如此神秘?看墨子提出的理論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墨子也重視環境和教育對於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素絲說”,認為人性如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以素絲和染絲為喻,形象地說明環境、教育對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強調“染不可不慎也”。

從“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出發,墨子主張以“兼士”作為教育的培養目標,通過他們去實現賢人政治等等。

【《淺論中國古代史上的五大思想流派》、《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