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扣非歸母淨利大跌68% 小米新進為前十大股東

今年4月,TCL集團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交割,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重組後集團核心主業為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但公司盈利能力並未有明顯改善,核心業務淨利持續下滑,今年前三季度TCL 華星淨利潤 13.0 億元,同比下降 28.7%。TCL集團營收588.18億元,同比增長28.48%;扣非歸母淨利潤5.03億元,同比大跌68.44%。

TCL集團扣非歸母淨利大跌68% 小米新進為前十大股東

TCL集團前三季度財務數據

10月31日,TCL集團發佈三季度財報,披露了上述消息。公告稱剔除重組業務數據影響,公司按重組後合併範圍編制備考口徑計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411.56億元,同比增長19.23%;歸母淨利潤25.77億元,同比增長19.28%;扣非歸母淨利潤5.66億元,同比大跌55.06%。

報告期內,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8.66億元,集團理財產品金額高達68.72億元,公司正在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集團費用率由 16.1%降至 13.0%,資本結構穩健,資產負債率由 68.4%降至 60.3%。銷售毛利率同比下降4.87%。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週轉天數都同比攀高,分別為50.47天和90.54天。

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團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新進TCL集團前十大股東,位列第九位,持股數為1.35億股,持股比例為1%,小米通訊董事長為雷軍。

TCL華星淨利持續下滑 週轉天數同比攀高

TCL集團主要業務架構為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產業金融及投資業務和其他業務三大業務板塊,其中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營收佔比最高。

重組後的TCL集團正集中力量和資源全力發展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TCL華星光電積極佈局下一代顯示技術、工藝和材料。

目前面板行業正處於產能過剩、價格增長乏力的困境,TCL集團也深陷泥潭。在營收方面,TCL華星前9個月為245.6 億元,同比增長 28.4%。但淨利潤方面,相比上半年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 7.83%,TCL 華星前三季度淨利潤大跌,淨利潤13.0 億元,同比下降 28.7%。

報告期內,公司扣非後ROE僅為1.66%,銷售毛利率為12.92%,同比下降4.87%。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週轉天數都同比攀高,分別為50.47天和90.54天。

11月23日,華為旗下首款摺疊屏智能手機正式上市,價格高達16999元,華為此款手機摺疊屏面板確認的廠商是京東方國產AMOLED屏。摺疊屏手機相繼量產,也為上游廠商提供更廣闊市場。根據TCL集團三季度財報披露,t4 柔性 AMOLED 工廠在產能及良率提升、客戶開拓方面進展優於預期,預計於四季度實現一期量產。

具體業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華星大尺寸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7.7%。TCL深圳 t1 和 t2 工廠保持滿銷滿產,t6 工廠產能按計劃爬坡,大尺寸產品出貨 1429 萬平 方米,同比增長 10.1%,出貨量達到3001.9 萬片,大尺寸面板市場份額提高至全球第三。但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低於去年同期,大尺寸業務實現營收 135.5 億元,同比下降 17.7%。

購買理財產品達68.72億 股票回購超17億

除發展核心業務,TCL集團也在加碼金融和投資業務。TCL 金服主要包括集團財資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報告期內完成 10 億元 5 年期公司債券的發行,票面利率為 4.30%。而TCL資本由TCL創投、鍾港資本和中新融創(參股)構成。 TCL創投管理的基金規模報告期末為93.65億元,累計投資項目116個。

鍾港資本是設立在香港具有投行和資管服務資質的金融持牌企業,今年完成9個債券發行及承銷和債務重組等項目。 中新融創累計投資超過110家上市公司,為集團在國內的兼併收購和業務拓展提供支持。

根據三季報披露,報告期內集團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金額為53.02億元,券商理財產品金額為8億元,信託理財產品為5億元,全部理財產品金額已達68.72億元。

除大額理財外,報告期內公司不斷回購股票,2 月 14 日,TCL集團開始實施股份回購,自首次實施回購至 10 月 15 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數量 5.0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71%,最高成交價為每股 4.17 元, 最低成交價為每股3.13 元,成交均價為每股 3.40 元,回購總金額(不含交易費用)已達到 17.09億元。 (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陳彥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