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粵東“最貧困”地帶 精準扶貧走出東莞經驗 時間

深耕粵東“最貧困”地帶 精準扶貧走出東莞經驗 時間

■揭陽錢坑鎮錢北村修建了觀景臺,以吸引遊客。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揭陽產業園新豐村修建了新的文化廣場和村民活動中心。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揭陽產業園新豐村駐村扶貧隊員羅永輝,幫助貧困戶子女輔導功課。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揭陽錢坑鎮錢北村招商引進的服裝廠,讓大家能在“家門口就業”。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果寮裡種出的潮州柑又大又甜,何志勇一舉賣得好價錢,賺了人生第一桶金:6萬元。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或“無中生有”,或“化零為整”,扶貧隊為貧困戶“刨” 出脫貧幫扶特有路徑

三面環山,二水繞城,造就粵東古邑揭陽市獨有風光。從熱鬧的揭陽市區出發,需要在高速公路驅車近100公里才能到達鄰近南海的惠來縣靖海鎮後湖村。實際上,這裡有一道風景獨特,猶如天涯海角般的石筍海景奇觀——客鳥尾。遠離商業區域的客鳥尾海景,在交通不便的屏障下,尚養在深閨人未識,與之為鄰的後湖村也不起眼,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

為了幫助後湖村脫貧,2016年4月起,東莞對口幫扶的扶貧開始進駐這裡。它們在或“無中生有”,或“化零為整”,為貧困戶“刨”出脫貧幫扶特有路徑。而在短短的近三年時間裡,在東莞對口幫扶的扶貧隊帶動下,揭陽市114個相對貧困村裡相繼出現124個特色產業,成功實現脫貧致富。

@揭陽市

扶貧概況

『刨』出脫貧幫扶特有路徑

從熱鬧的揭陽市區出發,需要在高速公路驅車近100公里才能到達鄰近南海的惠來縣靖海鎮後湖村。在交通不便的屏障下,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後湖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

2016年4月起,東莞對口幫扶的扶貧隊開始進駐這裡;2016年底,第一批100畝坡土被改良為七分沙三分土“試驗田”,種下胡蘿蔔種子;2017年起,石碣鎮成功打造“一村一品”扶貧項目,結束了後湖村“無產業”的歷史。

因地制宜 1

選準產業破難題,神話出現了

後湖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村裡交通、飲水問題突出;海邊土壤多是鹽鹼土壤或以荒坡沙地為主,能種作物的耕地少。

這是這裡的村民們世世代代為之懊惱的問題。由於無法種植高產作物,村民如果想吃大米,就必須要通過出海捕撈海產,然後跑到30公里外的縣城換購。久而久之,後湖村荒地越來越多,更無任何主導產業。

2016年4月,為了破解後湖村的產業難題,扶植能長效運作的特色產業,東莞石碣鎮扶貧隊在後湖村經歷了一番“開荒”。在荒坡沙地上開拓特色農產品產業,這似乎是個神話。然而,這個神話在東莞石碣鎮對口幫扶的揭陽市惠來縣靖海鎮後湖村實現了。

何齊英,是東莞石碣鎮安監分局副局長,他駐紮到惠來後湖村之後,請來農業專家,和村“兩委”研究過後湖村的荒坡沙土。他們並沒有錯過沙質土壤的價值以及海風帶來的微生物,經過和村委、村政府反覆討論,扶貧隊和村委村政府利用閒置的土地資源,引進了“廣東菜籃子工程”中的龍頭企業,開展胡蘿蔔種植項目。

當時,駐村隊員和專家一起,在沙土上做文章,改良、調配沙土比例、播種……然而,當時的村民並不看好這波操作。“我們要種些東西都很困難,這片土地怎可能種出高產作物,增加村集體收入?”有村民提出瞭如此疑慮。

奇蹟發生 2

荒土沙地種出了胡蘿蔔佳品

2016年底,第一批100畝坡土被專家成功改良為七分沙三分土“試驗田”,種下引進自日本的阪田胡蘿蔔種子。種子發芽、生根……半年後,試驗田收穫了第一批水靈靈的胡蘿蔔。有貧困戶摘下一根新鮮果實嚐了嚐,鮮甜爽口,質脆美味,果然是上好的胡蘿蔔佳品,當初的顧慮瞬間消除,並一致同意利用貧困村閒置土地,發展胡蘿蔔種植產業。

2017年起,石碣鎮相繼投入財政引導資金200萬元,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實行“公司+基地+村+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成功打造“一村一品”扶貧項目,結束了後湖村“無產業”的歷史。記者算了一筆賬:石碣鎮為此投入財政引導資金後,按投入總金額的8%作為年投資收益,每年可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共增加16萬元收入。

冬季的後湖村胡蘿蔔基地,綠油油的胡蘿蔔葉如綠毯般鋪向天際,正在孕育的第三季果實,將於明年收成,預計每畝產量達3800噸。至今為止,村民及貧困戶都不敢相信,胡蘿蔔基地這片寶地,曾是那片被唾棄的荒坡沙土……

連鎖效應 3

創造崗位促脫貧,生活省心多了

胡蘿蔔基地還有一項“造血”功能。“該項目不僅有利於當地主導產業發展,還解決了部分農民的長短期就業。”何齊英介紹。

據瞭解,胡蘿蔔基地經由龍頭企業牽頭後,優先對貧困戶發出聘用邀請,為當地農民創造了穩定的就業機會。

冬日濛濛細雨溫柔灑在基地的胡蘿蔔苗上,猶如母親的輕吻。這片胡蘿蔔田,也是後湖村55歲的黃寶桃阿姨悉心呵護的幼苗。桃姨是後湖村貧困戶,如今她因在基地工作而自豪:“我的收入比丈夫出海打魚還高啊。”想到生計有保障,她開懷一笑,臉上都是笑紋。

桃姨有四名子女,早些年,子女讀書的學費壓得她喘不過氣。“大女兒和二兒子讀完初中就去打工,如今成了家,只能顧得上自己的小家庭。三女兒就讀韓山師範大學大專班,今年畢業在中學任教,但工資只有3000元,生活費剛剛夠自己花。小女兒最可惜,她明明考上了本科,家裡卻供不起學費,她只好降級去讀大專,如今學費還要靠助學資助。”屋漏偏逢連夜雨,2016年一次颱風後,她的舊居被風颳倒,不得不舉債建新房子。

苦了大半輩子,改善家裡生計是桃姨最渴求的。十幾年來,她的丈夫患上甲亢,因為家窮,治療斷斷續續,還要出海打魚。運氣好,能撈到較貴的午筍魚,運氣不好,只能空網而歸。

“我現在在基地打工,每天就有100元工錢,打工同時還能照顧家裡,十分方便。”3個月前,桃姨開始在胡蘿蔔基地打工,“我是全勤的!一個月幹活30天,就有3000元工資,現在收入比老伴還高。”如今,她開始謀劃用工錢還債,順便再給家裡添置些新傢俱。“現在的生活,比以前省心多了。”她希望,家裡的好日子,就像這500多畝基地的產業,越來越紅火。

■特刊主編:黃越堯

■版式設計:李濤 吳煌展

■本版文字: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揭陽市惠來縣後湖村的駐村扶貧隊引進胡蘿蔔種植企業,在該村種植500多畝胡蘿蔔,並且聘請村裡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揭陽錢坑鎮錢北村招商引進一家服裝廠,幫助困難戶解決就業。

深耕粤东“最贫困”地带 精准扶贫走出东莞经验 时间

■揭陽錢坑鎮錢北村的駐村扶貧隊員伍志毅,每天堅持寫工作日記。

造血式扶貧 4

近三年間扶出124個特色產業

後湖村胡蘿蔔基地是東莞對口幫扶揭陽產業扶貧工作的典型縮影。在零條件下謀劃扶貧產業,化零為整整合分散資源,也是東莞扶貧工作隊幫扶揭陽地區的“攻略”。

據揭陽市委副秘書長、東莞市駐揭陽市精準扶貧工作組組長陳朝雲介紹,紮根揭陽地區扶貧,扶貧工作隊為當地貧困農村發掘出“冬瓜茶飲料”、高產葛根、韭菜花、番薯、芒果、黑山羊飼養、揭陽淡水龍蝦養殖、溫氏養豬等特色農業產業項目。

“至今年11月,114個相對貧困村裡,共扶持出特色產業124個,建立健全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含種養大戶)82個;啟動種養、鄉村旅遊、電商等產業項目94個;實施光伏、入股、購買商鋪等資產性收益類項目179個,參加資產性收益項目的在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5265戶。”

與此同時,東莞市在揭陽市累計落實幫扶資金7.22億元,其中財政幫扶資金6.665億元,社會幫扶資金0.56億元。在2017年度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東莞幫扶的114個相對貧困村累計預脫貧6326戶21388人,實現相對貧困人口的脫貧率達到77.6%,預脫貧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243.88元,被幫扶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3元,遠高於同期省定貧困村標準。預計到2018年底,上述相對貧困村預脫貧率將達90%以上。

踏實攻堅 5

扶貧隊員深入貧困家庭精準幫扶

一切都來之不易,陳朝雲感慨:“對口幫扶的相對貧困村,人口多、土地少、整合困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難度很大。但我們的扶貧隊,堅持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根據貧困村實際謀劃產業發展。”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二字。幫扶揭陽地區貧困農村,不能僅靠產業。這近三年的扶貧成績單,還需歸功於扶貧工作隊,這群工作隊員努力探索,不斷地在“真扶貧、扶真貧”中尋找突破口:即如何精準識別貧困戶,建檔立卡、實現與貧困人口的精準對接,進而精準制定幫扶措施。扶貧隊員裡,有人拖家帶口進駐扶貧點、有人放棄高薪厚職來到基層……滿腔熱情的扶貧工作組跋涉於在這片山區,採取一村一干部,一戶一策略的精準措施,種下芸芸碩果。

“我來自農村,深知貧窮的滋味,讓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我需要為他們灌輸走出貧困的勇氣,讓他們有力量前行。”來自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的駐村扶貧隊員羅永輝說,為了扶貧,他將家紮根在新豐村,妻子辭去工作駐村支持丈夫,就連孩子也是在新豐村出生。

實際上,對於這些年來東莞駐村扶貧隊員的耕耘,貧困戶都看在眼裡。揭陽最為貧困村落之一的產業園新豐村,貧困戶何志勇曾是靠幫人看果園賺工資維持一家生計的,一年收入兩三萬元。羅永輝得知他有種植技術,就鼓勵他將果園承包過來自己經營,這樣收入可以翻倍。去年,何志勇承包了果園,而當果園裡的水果出現滯銷時,羅永輝又幫忙聯繫水果批發商解決難題。去年,他終於“逆襲”了!果寮裡種出的潮州柑又大又甜,何志勇一舉賣得好價錢,賺了人生第一桶金:6萬元。

“全靠羅隊長給我們勇氣。他很關心我們貧困戶的需求,有事一定會和我們商量,尤其是每次和他說話,他都是特別認真聽我們說,沒有絲毫不耐煩,全靠他鼓勵,才推動了我們一家的進步。”何志勇十分誠懇地感謝這位年輕的駐村隊員。

美麗畫卷 6

鄉村變美 引遊子迴歸創業反哺

“國家大力支持新時期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有政府支持,我們也需要做貧困戶的領路人。”東莞洪梅鎮駐揭西縣錢北村的伍志毅如是說。近三年間,他將工作計劃寫成日記:“今天要商量路燈建設工程”“19歲貧困戶需要申請助學基金”……

今年12月,他的第七本日記寫滿了。同時,他所在的錢北村,村貌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燈明亮,文化廣場寬敞……曾經的臭水塘淨化為生態魚池,不久前,就有鄉賢看中了,向村集體租賃這片魚塘養四大家魚,租金歸村裡分紅增收;曾經泥濘的村道經過硬底化鋪設,讓村民出行不再困難。

像錢北村這樣,在東莞幫扶揭陽的114個相對貧困村裡,目前共實施村道、巷道硬底化306公里,生活垃圾收集點503個、飲用水安全工程64個、開展汙水治理工程139個、建設衛生站119個、水利工程203個(包括飲水安全和汙水處理工程)、架設路燈6602盞、修繕或建設公廁164個、修建完善文化室76個、文化廣場120個、其他基礎設施項目302個。一大批民生項目落地實施,使廣大村民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花香蝶自來。在不少貧困村,美化後的村容村貌,吸引了外出遊子迴歸創業反哺家鄉,更創造崗位供貧困戶就業。今年2月,伍志毅謀劃利用村委會閒置物業開設“扶貧車間”,為留守村裡、有勞動力的婦女開發就近的工作崗位。本沒打算回錢北村老家創業的女老闆林麗娜,一下子相中了伍隊長推薦的廠房:她發現,扶貧工作隊和村委合力改建了硬底化村道,又有場地開設車間,她何不將自己的製衣加工產業進駐,既可降低廠房租金和用工成本,又能讓貧困家庭的婦女務工增收?

林麗娜是“錢北媳婦”,想到能為家鄉出一份力量,她和村政府很快協商出了章程。她不僅隨扶貧隊逐戶詢問留守婦女的務工意願,還主動提高她們的工錢,創造讓大家都滿意的“家門口就業”環境。有部分村婦要照顧孩子和家庭,想就業卻脫不開身,林麗娜還將製衣機器搬到貧困戶家中,讓她們在家裡作業。

“有工錢補貼家用,女工們都幹勁十足,有的人還加班加點,每個月的製件數量還不斷創新高,這是我最欣慰的。”林麗娜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