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車隊”讓愛心一路傳遞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在臨河的大街小巷有這樣一群的哥、的姐,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他們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熱心公益、甘於奉獻,學雷鋒、做好事、當好人、開好車,用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巴彥淖爾市雷鋒車隊。


【臨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車隊”讓愛心一路傳遞

扶危濟困 彰顯人間真情

提起雷鋒車隊,家住三中家屬樓的郭美麗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郭美麗因病行動不便,丈夫也因腦梗出行困難,每次外出就醫,對他們夫妻二人來說都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工程”。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郭美麗電話預約到了一輛雷鋒車隊的車。的哥按約定時間到達郭美麗家樓下,卻遲遲不見人下來。打電話瞭解情況後,的哥二話不說將人背下了樓,把他們送到醫院後更是連車費都沒有收。至此,郭美麗與雷鋒車隊結下了不解之緣。4年來,雷鋒車隊隊員們每次都免費接送郭美麗與丈夫到醫院看病,還時不時上門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接送至少得耽誤2個小時的營運,但大家從來沒抱怨過,因為扶危濟困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體現。”車隊隊長韓炳毅說。


【臨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車隊”讓愛心一路傳遞


2017年,雷鋒車隊接到一則尋人啟事的求助:領秀小區一位有輕微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早晨離家未歸。聽到消息後,車隊隊員在行車過程中時時留意,結果就有隊員在育龍小區附近發現了老人。當時天氣已轉涼,老人穿著單衣,嘴唇凍得發紫,話也說不利索。徵得車上乘客同意後,隊員便將老人扶到車上,並與家屬取得聯繫,後將老人平安送回。

牢記初心 弘揚雷鋒精神

“哪位乘客把身份證丟車上了?請速與司機張師傅聯繫,電話XXX……”“誰的汽車鑰匙丟了……”“司機撿到一部手機和錢包……”……翻開蘇梅玲的微信朋友圈,映入眼簾的都是“尋物啟事”“失物招領”及團隊志願活動的信息。作為巴彥淖爾市雷鋒車隊志願者協會負責人,蘇梅玲被人稱為“蘇大姐”。蘇大姐說:“一開始我們只是幾個人的小團隊,就想著大家能互相有個照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入的人多了,幫助範圍也更大了,大家就想著成立個車隊,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雷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就起名為‘雷鋒車隊’。”


【臨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車隊”讓愛心一路傳遞


車隊成立之初設立了專門的叫車熱線,對殘疾人和70歲以上老人做出了“只要本人出行,隨叫隨到,免費乘車”的承諾;每年高考期間,車隊全部車輛免費接送考生;車隊還經常組織隊員到敬老院和兒童福利院慰問……據不完全統計,車隊成立4年來,累計返還乘客遺失手機100多部、筆記本電腦5臺、現金3萬多元及總價值10多萬元的其它物品;組織和參與為災區捐款、救助貧困學生、擁軍擁屬慰問等活動50多次,累計捐贈錢(物)20多萬元。

巴彥淖爾市雷鋒車隊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15年,目前有50多名隊員。成立車隊這幾年裡“酸甜苦辣”啥都有,有人敬佩,有人認為是作秀,有人說是想出名……“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隊員們始終牢記成立雷鋒車隊時的初心。雖然時代在變,但是他們的初心卻一直沒變。


【臨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車隊”讓愛心一路傳遞


如今,雷鋒車隊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巴彥淖爾市雷鋒車隊”,方便了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將雷鋒精神傳承和弘揚下去,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蘇梅玲說,“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允許我們像其他地方的雷鋒車隊一樣,在車身的顯眼位置張貼‘雷鋒車隊’標識,支持我們弘揚正能量!”

雷鋒車隊用實際行動

踐行、弘揚了雷鋒精神

是臨河大地上流動的一抹亮色

是直入人心的一股暖流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田海霞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