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關中西部三大古渡之一葫蘆峪古渡,河床寬度曾達450多米

葫蘆峪古渡曾是渭河關中西部重要的渡口。葫蘆峪渡口北接常興鎮汶家灘,南連葫蘆峪村,東南距眉縣縣城不足5公里。據1972年水情測定,這裡河床寬度為450多米,正常水位一般不到1米深,遇到洪水來臨,水位可達5米多深。歷史上曾有大路連接褒斜古道,因此這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一度時期十分興盛,後因滄桑多變,大道消失,逐漸冷落。

渭河關中西部三大古渡之一葫蘆峪古渡,河床寬度曾達450多米

元代眉縣設3鄉28社,葫蘆峪屬諸葛鄉西磑社管轄,明代改為鄉里制,這裡屬西磑裡,又名西磑裡渡口。民國36年,渡口擁有木船7只,為葫蘆口、汶家灘兩村共管。1965年,木船減少到4只,渡工17人。到1987年時僅剩下1只木船,馬家鎮大橋修好以後,渡口徹底消失。

渭河關中西部三大古渡之一葫蘆峪古渡,河床寬度曾達450多米

葫蘆峪古渡在過去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作為渭河關中西部三大古渡之一,為南來北往的水上交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著名作家柳青《創業史》中,主人公梁生寶買稻種就是以葫蘆峪渡口為故事背景的。

擺渡作為一種古老的交通形式,克服了人們“隔山不算遠,隔河不算近”的限制,方便了渭河兩岸人們的生產生活,也給交通發達的現代人留下了一份詩意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