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育兒經驗要不要聽?現在的人都去哪裡諮詢兒童的健康問題?

手機用戶96448851705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生娃之前跟婆婆可能是相安無事、互相尊重,可自從生了娃,矛盾就出現了。

媽媽們對於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嗤之以鼻,而婆婆們則以自己就是這麼把娃帶大的「經驗」自居。於是,家庭的世界大戰就此爆發。但老一輩的育兒經,就真的那麼不靠譜嗎?咱也別全盤否定了!

這些老一輩育兒經,其實有道理!

夏天睡覺要蓋小肚子

老一輩認為,寶寶在夏天睡覺的時候,即使溫度合適也需要給小肚子蓋上一層薄被子。這樣做實際上是為了避免寶寶著涼,引起感冒、拉肚子等,因為寶寶的肚臍周圍是整個腹部的薄弱之處,更容易遭受寒氣的入侵。所以肚子的保溫是很重要的哦。

寶寶可以輕搖入睡

老一輩很喜歡抱著寶寶輕搖,能夠讓寶寶更快入睡。但很多媽媽認為寶寶不能搖晃,可能會搖暈寶寶或造成更大的傷害。

但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哦,輕輕搖晃確實能夠起到安撫、催眠的作用。美國兒科醫生Harvey Karp's曾提出了5S安撫法,它的精髓就是模擬子宮內的環境,讓寶寶平靜、舒適從而減少哭鬧,順利進入睡眠。其中就有輕晃這一技巧。(想要寶寶更快入眠,5S安撫法瞭解一下吧。)

寶寶哭鬧就要抱一抱

當寶寶哭鬧時,老一輩認為應該把寶寶抱起來安撫。可有些媽媽認為抱多了容易養成壞習慣,且不利於寶寶的成長和獨立。但,寶寶哭一般都是因為餓了、尿了等生理需求,不會無端的哭鬧。聽到寶寶的哭鬧,先查看原因並解決,再適當給予寶寶擁抱,不但能夠安撫寶寶,對寶寶往後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穿百家衣好

老一輩認為寶寶出生後穿百家衣會更好養活。但媽媽認為百家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手衣,不乾淨也不衛生。

其實穿二手衣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二手衣經過多次洗滌,化學殘留物基本上都會被洗沒了,安全隱患也就大大降低了,且舊衣服經過多次洗滌後,也會變的很柔軟,不會傷到寶寶嬌嫩的肌膚。(但要注意的是,要選擇知根知底的親朋好友贈送的二手衣,並要熟知原來主人的使用情況,比如確保沒有各類傳染病等,使用前要消毒乾淨。)

4個月內寶寶不能豎抱

老人認為4個月內的寶寶應該橫著抱,但很多新手爸媽覺得豎抱,寶寶比較不容易哭鬧。實際上4個月內,寶寶的脊柱發育是不完全的,如果總是豎抱會對頸椎、脊椎產生一定的壓迫,對寶寶的生長不利。

雖說老一輩的育兒經有可取的部分,但也有一些不靠譜的方式,媽媽們要注意甄別哦。


有譜爸媽


從我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感受來說,老一輩的育兒經驗,有的可以聽,有的不能聽,這主要取決於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到底對不對,到底適不適用於自己家的孩子。所以面對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年輕的新手爸媽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像我剛生寶寶還在月子裡的時候,孩子還那麼小,睡覺的時候手和胳膊就會自然的成投降狀,兩條腿也是對著彎曲狀,寶寶自己睡的很舒服,我和爸媽也沒有做過什麼干預,但是當寶寶的爺爺奶奶看到時,就跟我們說寶寶晚上睡覺時要拿繩子把腿並齊綁住,胳膊也要順溜溜的放在身體兩側,用繩子輕輕綁住,這樣寶寶長大後就不會是X型腿或者O型腿,寶爸小時候我們就是給他這樣綁著的,現在你看腿多直😂。我和寶爸沒有經驗,也不知道綁腿到底對不對,但是覺的如果大人睡覺也把腿綁住肯定感覺不舒服啊,小寶寶這樣的話肯定也不舒服,所以爺爺奶奶第一次說的時候我們沒有執行。結果後面又說了好多次,我心裡想光不執行不行啊,沒有合適的理由給他們聽也不行啊,時間長了老兩口說不定心裡還埋怨呢。於是我就開始百度了,看了幾個兒科醫生的回答,說是小寶寶腿不建議綁,現在寶寶的腿彎曲是生理性彎曲,無需干預,如果硬綁的話還可能完成寶寶髖關節錯位呢,而且長大後寶寶的腿是否彎曲取決於基因,和綁不綁腿沒有任何關係,心裡一下子明白了,心想幸虧沒有聽寶寶爺爺奶奶的,否則還可能害了寶寶呢。當爺爺奶奶再一次要求綁腿的時候,我就把我看到的相關內容截屏畫重點給他們看,他們看完後再也沒說過要綁腿了。所以,年輕的爸媽一定要有自己正確且科學的育兒知識,才能正確有效的面對老一輩育兒經驗。兒童健康問題我一般都是每月定時去做兒保時會諮詢兒保醫生。


小雅GZ


其實老一輩的經驗可以聽,但不能全聽,這就需要寶媽自己具備學習育兒知識的能力。

我家寶寶現在長到10個月了,在這期間,婆婆也給了很多經驗,有些比較好,有些就不好了。

寶寶剛出生沒幾天後,婆婆就開始給他把屎把尿,然後我擔心這樣做會傷害寶寶頸椎,就制止這種行為,但是婆婆說這沒什麼事,他們當時就是這樣把孩子帶大的。我聽後沒有一味地反駁婆婆,而是上網搜了一些專業知識,原來新生兒可以把屎把尿,但是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然後我就跟婆婆說了,說完後,她也聽取了我的建議。

有時候,老一輩的經驗確實管用,但是具體實施上會有些偏差,這就需要我們主動學習,好的方面就聽,壞的方面就用恰當的方式和老人說,都是為了寶寶好,他們都會聽的。


幼芽媽媽


作為一個兩寶媽咪,育兒方面,我也是摸索過來的。我覺得,育兒知識,是需要家長親自學習和實踐的,不能一味聽信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好多經驗都證明是錯誤的。

在育兒領域,沒有什麼經驗是一直正確的。比如,曾經特別流行的“嬰兒哭聲免疫法”,這個方法的發起人,是美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 華生。當時在美國白領階層,甚至是富裕階層,引起極大的轟動,很多人執行這種育兒方法。

其本質是,不理會嬰兒的哭鬧,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種處理辦法,短時間內可能有好的效果,但是時間長了,那些孩子長大之後,各種弊端就顯現出來。孩子冷漠、無情、自私,不願意和人溝通,很難融入其他人。這種性格容易走向極端。

後來,華生的大兒子多次嘗試自殺,在30歲自殺。他的小兒子也多次嘗試自殺。說明,這種育兒理論是存在問題的。

我國著名演員馬伊俐,也曾對女兒愛馬使用過這種方式,後來反思,這種教育方式的問題。

正如馬伊俐所言,育兒這件事,沒有十幾年的時間,以觀後效,不要輕易相信什麼理論。自己要不斷地學習和摸索,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兒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

兒童健康問題,我們一般是去本地的婦幼保健院。專業的兒童醫生,會對兒童的健康問題更加專業。或者,找專業的兒科醫生,進行諮詢,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Veeyn


尊重老人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如果你不聽就會造成家庭矛盾,聽了有些事情確實沒有進行科學的教養,怕教壞了孩子。怎麼辦呢?這要考驗我們作為兒女的耐心了。要有足夠的耐心講解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去反駁老人,你這麼做做錯了,會教壞孩子的。這樣就只能激化矛盾。以身作則,一是做給父母看,二是做給孩子看。我相信沒有誰為了生孩子去考一個上崗證的。都是一邊學習育兒經驗一邊總結經驗一邊摸索去教育我們的孩子。還有另一類就乾脆什麼都不學,隨心所欲想怎麼管就怎麼管。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需要我們做的,不光是教育我們的子女還要引導我們的父母走向科學的教育孩子的行列中來。有一家三口,分別是孩子的奶奶和媽媽,她們一起去商場買小孩子的衣服。小男孩跑在前面突然摔倒了。回過頭來看看家長,然後繼續爬在原地沒有動。同時奶奶趕緊走過去,(奶奶沒有媽媽走的快)一邊說孫子地上涼趕緊起來。媽媽走到寶寶身邊裝作沒看見繼續往前走。寶寶看到媽媽沒有理自己,隨後被奶奶給報起來了。小男孩沒有哭哦,她們繼續往前走。講到這裡你們說誰錯誰對呢?我們不能說奶奶錯也不能說媽媽錯。其實她們都對。奶奶怕孩子著涼,再者說地上也髒。媽媽沒有理,是鼓勵孩子自己勇敢的爬起來,從而培養寶寶獨立勇敢的性格。沒準哪一天遇到同類的情況,那就是遇到媽媽帶孩子孩子會主動的爬起來。遇到奶奶帶呢?就是等著奶奶來攙扶。如果此時媽媽阻止了奶奶的行為。那就不一樣了。寶寶會聽在心裡,從而會造成不必要的心裡影響。奶奶心裡也不舒服。甚至會發生爭吵。如果真想告訴奶奶這麼做的不對。必須要按照自己的思想行是。那你完全可以等到下次再次遇到這種情況時,輕輕的拉住奶奶的手說:“媽媽,我們暫時不管她,看他會不會自己主動的爬起來”。當從身邊走過去,孩子發現奶奶並沒有扶他起來,此時可能會喊奶奶,奶奶沒聽見,繼續和媽媽聊天。也許孩子就主動的起來了。但是家長要用餘光來觀察孩子。保證孩子的安全。歡迎和喜歡孩子的家長和我一起討論如何來培養好我們的孩子。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有問題直接諮詢我,我們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老餘


老一輩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不能全信,應該科學餵養。

比如說發燒就有好多種情況,如受寒引起的發燒,病毒引起的發燒,玫瑰糠疹,水痘引起發燒,川崎病,猩紅熱,皰疹性咽頰炎,扁桃體炎引起發燒腸胃炎引起的發燒手足口發燒,急性闌尾炎發燒,支氣管炎發燒,積食引起的發燒。這些都要學會辨別的,老人根本不懂這些。

比如說小孩子不愛吃飯,那你就要考慮是飯前吃零食了,還是肚子不餓,還是積食了,又或是生病導致食慾下降都要進行一個判斷。而不是一招鮮,害了孩子。

現在很多人都有胃病,大多數都是老一輩家長,不懂得餵養,導致胃的四大功能受損:如地圖舌,吐奶,胃脹,消瘦,挑食厭食偏食,便秘等。

總之老一輩的經驗可以借鑑,但還是要科學餵養。

如果你要質詢兒科方面的問題,可以找專門的兒童營養機構或者使用專門的APP,比如愛幫診APP,裡面北上廣的三甲醫院的專家你都可以在線預約諮詢


吳志強營養師


育兒沒有,絕對也沒有最好。只有根據自己的寶寶情況,根據自己的家庭環境,來逐漸的培養寶寶才是最佳的策略。老一輩的育兒經驗當然不能夠全部聽從,父輩母輩兒,生活的年代裡邊兒科學研究不夠充分,有大量的不科學育兒經驗,但是有一部分帶孩子的經驗還是非常值得各位媽媽們吸收的,本著兼聽則明的心態就可以明辨。


呦呦奶爸


沒有絕對的該不該聽,就跟現在很多權威的育兒書一樣,書裡都有矛盾的點,都需要我們做好判斷。

我媽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一輩子都在農村生活,做農活,照顧家。 她只上過半年學,但她教我的育兒經,比看100本希爾斯都管用。

在孩子滿月後,我就帶著孩子回老家休產假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經提前演練了100種育兒理念不合我該如何說服我媽的場景。但實際上,我媽的表現,驚掉了我的下巴,讓我對她從此刮目相看。



照書養孩子,是很多像我一樣新媽媽的習慣。育兒書我們也不是隨便看的,都是選的各種權威的育兒書,作者是醫生、育嬰師、心理學專家的,出身有美國的、德國的、日本的,引用的數據來源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美國兒科學會,挑的眼花繚亂,越權威,就越有底氣。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些書本身就有不一樣的理念,孩子也不按照書上寫的做,有的時候讓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

書上說,判斷母乳夠不夠吃,要看孩子的尿量和顏色,還精確的說了孩子尿幾次就算夠了。可是,孩子用的是尿不溼啊,我該怎麼計算多少泡尿呢?書上說,剛滿月的孩子,一天睡眠時間在16-18個小時,可我算來算去,孩子的睡眠時間要麼少於16個小時,要麼多於18個小時。

媽媽看我糾結著算數,糾結著尿量,愁眉不展的樣子,跟我說,“孩子睡醒了不鬧脾氣,就是睡夠了,吃完奶玩得開心,就是吃飽了。你有時間算數掐時間,不如好好休息。有的孩子吃得多,有的孩子吃得少,寫書的人再厲害,也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什麼樣。書只能做參考,你是孩子的媽,用當媽的心看孩子,哪有那麼複雜,孩子餓了就給他吃的,困了就哄他睡覺,醒了就陪他玩,你看著他舒心,他就沒問題。”

我一直都在糾結所謂的育兒知識,卻忽略了關注孩子的狀態。小嬰兒的需求多簡單,餓了吃,困了睡,作為媽媽,又何必糾結他符不符合這個階段孩子的規律呢,養孩子,跟隨當媽的本心就夠了。科學育兒理念,也是以讓孩子更好為前提。

孩子的很多問題,用媽媽的的心去看待,就能淡定很多。都說吃牛油果對身體好,但孩子就是不吃,怎麼辦?開動腦筋,把牛油果放到果汁裡,混到孩子最喜歡的水果裡,趁孩子吃別的東西硬塞到孩子嘴裡……拜託,不吃牛油果會死嗎?孩子不喜歡牛油果的味道口感,那就別吃了,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不挑食呢?


媽媽充電屋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不能全聽,也不能不聽。

最重要的還是寶媽自己學習,知道哪些意見可取,哪些意見又確實不對。

畢竟老人比我們新手爸媽有經驗,有些地方還是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