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多彩貴州ERJ-190Jetphotos圖片 攝:Alejandro Hemandez Leon

拉上窗簾/文 原文:中國支線航空覆滅記

多彩貴州:2019.10,放棄純支線,開始引進A320

幸福航空:2018.12,放棄純渦槳支線,開始引進737-800

華夏航空:2017年,放棄純支線,開始引進A320

大新華快運:2011.11,放棄純支線,開始引進A320

10月25日,多彩貴州引進的首架A320客機到達貴陽。多彩貴州航空此前只有9架ERJ-190支線客機,因此A320的到來,結束了這家公司單一運營支線客機的狀態。

換句話說,多彩貴州不專心搞“支線”運營了。中國專門的“支線航空”,因此又“覆滅”了一家!

什麼是支線航空?多少公里以內才是支線?民航界其實並無權威定義。但對於“支線飛機”,大家卻都認同以前的“CRJ”和“ERJ”都是支線飛機。縱然CRJ-1000已經達到了100座,ERJ-195已經達到了122座,都比107座的A318要多——但可憐的A318還是被歐洲機場列為了“幹線”,導致了其“覆滅”的命運。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可憐的A318只剩公務機市場 攝影:拉上窗簾

支線航空一般只飛小機場,飛那些大飛機落不下去的機場。多數情況下,它依靠在小機場與地區樞紐機場之間的擺渡獲得利潤。因為“不可替代性”,它的利潤率會稍高,而且還會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在偏遠地區,特別是地面交通不發達的地區,支線航空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多彩貴州為什麼要放棄這種模式呢?為什麼不繼續引進ERJ飛機了呢?是因為中國沒有“支線航空”生存的土壤麼?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東方航空ERJ-145支線客機 攝影:拉上窗簾

中國最早專門做“支線”的是大新華快運。2007年1月,大新華快運的首架ERJ-145到位。2009年,大新華快運更名為天津航空。這家海航集團與天津市政府合資的航企,其實並沒有專心在天津發展。因為支線市場在西部,你反倒能在烏魯木齊和呼和浩特看到鋪天蓋地的天津航空。

但是隻過了4年,2011年11月,天津航空的“支線模式”便覆滅了!它開始引進A320,步入了所謂的“干支並舉”的道路。雖然天津航空現在發展的極好,雖然天津航空還有多達52架ERJ支線客機,但它已經不是“支線航空”了。它的支線機隊早已不再擴大,而且還在想法設法縮小。它扔給烏魯木齊的一架ERJ-190,成了烏航趴在地上的一筆“財富”。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大新華快運時代的多尼爾328 攝影:拉上窗簾

時光向前倒流的話,南方航空很早就運營過海島人BN-12和薩博340,東方航空和國航也運營過BAe-146。但最早規模化嘗試支線運營的還是海南航空。早在1999年,海南航空就嘗試引進了多尼爾328. 但這筆買賣不算成功。多達26架的多尼爾328在2009年被甩給天津航空(自大新華快運),直到現在還在地上趴著。

在20多年前,中國的航空市場還很不成熟,客流較少。那段時間有很多公司都採用過“干支並舉”的模式,雲南航空和上海航空購買過CRJ-200,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四川航空引進過ERJ-145,山東航空則不僅鼓搗過CRJ-200和CRJ-700,連薩博340和賽斯納208它都折騰過!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南方航空ERJ-145支線飛機 攝影:拉上窗簾

然而,可能真的不賺錢。現在,這些東西都消失殆盡了。

要總結這些東西消失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中國人有錢,機場修的都很“豪華”。我國的200多個民航機場,幾乎全部都具備A320和737的降落條件,國外那些只能落CRJ和ERJ的支線機場,在我國幾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支線飛機在我國運營並不存在“不可替代性”。

再有就是,中國實在是人多。就算是雲南臨滄和保山這些地方,也都有250萬以上的人口。只要機票價格稍便宜一點點,裝滿一架737不是問題。這也就不難解釋雲南哪怕是45分鐘的支線,都能用幹線飛機執飛。只有那些地方人稀的地方,或者新航線的培育初期,支線飛機在我國還有一點點的市場。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大山裡的幹線飛機 攝影:拉上窗簾

2006年,國內有一家號稱“專營支線”的華夏航空在貴陽成立,其英文名大氣地叫做“China Express”。彷彿要用CRJ支線客機,在整個中國上空編出一張“支線大網”來。在頭十年,華夏確實老老實實地經營“支線”,陸續引進了32架CRJ-900支線客機。然而,從2017年引進第一架A320開始,它就再也沒有買過CRJ!

無論是“華夏靠支線發家”,還是“A320救了華夏”。總之它都已經不再是支線航空了!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華夏航空早期的CRJ-200 攝影:拉上窗簾

在華夏和多彩貴州之後,中國已經沒有“專營支線”的航空公司了。海航旗下的北部灣航空從一開始就是“干支結合”,而且其ERJ-190也是自天津航空轉來的。南方航空和河北航空雖然也運營少量的ERJ-190,但從來沒有表示過要“大力發展支線”。

中國最有希望運營支線航空的,是中航工業旗下的兩家“前店後廠”。但成都航空是自A320起家,ARJ-21支線反倒是個補充。它不僅從來不說自己是“支線航空”,而且每引進一架ARJ-21就引進兩架A320。這使得坊間紛紛傳說“兩架A320養活一架ARJ-21”——這當然不靠譜。但若成都航空改為全部運營ARJ-21的話,則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成都航空是接手鷹聯而來 攝影:拉上窗簾

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是幸福航空。有那麼一段時間,幸福航空是純正的“國產支線航空代言人”。新舟飛機到底能不能賺錢?幸福航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給國人一個滿意的答覆。然鵝,就在去年底,它也竟然開始引進波音737-800了!——著實令人失望!

難道支線航空不賺錢麼?——不,在世界範圍內,賺錢的支線航空大有人在。日本天草航空只有一架渦槳支線客機ATR42-600,給員工發了工資之後照樣還有利潤,在全世界都被傳為佳話。幸福航空本來也有這樣的機會,只可惜——覆滅了!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幸福航空本來是國貨支線的驕傲 攝影:拉上窗簾

坦白地講,支線航空還是非常適合我國國情的。在廣大的西部地區,只要不追求“洋氣”,花幾百萬鋪條1200米的跑道,支線飛機就能很好地運行。哪怕是隻蓋一間平房當候機室,都可以解決“鎮”級行政單位萬把人的出行。

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支線航空極大地解決了偏遠地區人們的出行問題。然而在我國,隨著“支”轉“幹”,大家竟然都對支線不感興趣了。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臺灣華信航空ERJ-190支線飛機 攝影:拉上窗簾

當然,這也沒什麼可抱怨的。也許,正能說明我國豐富的航空業潛力。

現在,大家只能看“天驕”的了。天驕航空目前是我國唯一的支線航空公司。靠著天津航空聚起人氣的呼和浩特-錫林浩特航線,以及由華夏航空帶火的呼和浩特-烏蘭浩特航線,天驕航空強勢殺入,人氣極高!

我國只剩一家“支線”航司 中國支線航空“陣亡”記 拉總航空趣談

圖:中國當前唯一支線航空公司 Planespotters圖片

攝:Lukas Koo Man Ho

天驕航空目前運營3 架國產的ARJ-21支線飛機。根據其網站資料,現在它每天執飛“呼=錫”和“呼=烏”兩條往返航線各一班。這兩條航線其實使用一架飛機就夠了,但可能是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天驕航空並沒有急於擴張航線,而是使用全部的3架飛機來保證這兩條航線——據坐過天驕航空的朋友說,乘客非常多,飛得也非常平穩。

天驕航空和ARJ-21是我國支線航空的希望,希望它越做越大,更好地服務偏遠地區的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