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溝鎮:探索“三力”模式 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山東商報棗莊訊(通訊員 張生 魏廣運 周厚強)近年來,薛城區沙溝鎮認真落實市、區部署要求,結合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探索、精準施策,著力匯聚黨委主導力、支部帶動力、資源配置力,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錢袋子”工程,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注重發揮黨委的主導力

沙溝鎮將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成立了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同志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落實一線作戰機制,將《強化村級班子建設,促進集體經濟增收》列為書記突破項目,重點推進實施。26名科級幹部一線作戰,深入13個薄弱村解刨麻雀,因村制宜制定消薄方案,合力集體經濟發展。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將發展村集體經濟納入村級考核因素,出臺了《關於實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獎懲辦法》,對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幹部,對從當年度村集體經營收益增量中拿出10—30%的比例予以獎勵,充分調動了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督導推進機制,明確了黨委副書記靠上指揮,抓落實、促提升,先後主持召開工作推進會8次,調度情況,解決問題,促進落實。

注重發揮支部的帶動力

在發展集體經濟工作中,沙溝鎮率先實施了扶弱培強工程,持續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注重從有責任心、文化程度高、創業帶富能力強的村民中培養選拔村幹部,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配強“領頭羊。採取“選、撤、派”等方式,對部分村書記進行了動態調整,3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同志調整到黨支部書記崗位。同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學習培訓力度,先後組織外出學習6次,舉辦專題培訓200餘人次,切實提升了村級班子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以郭窪村為例,新上任郭輝書記決心要為村民找到一條“致富路”,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結合清產核資,一家一戶做工作、反覆溝通,收回村集體土地140畝,出租原村學校、幼兒園2處,村集體收入增加到5.8萬元,初步解決了村級沒錢辦事的困境。

注重發揮資源的配置力

該鎮鼓勵各村深挖潛力,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勵村級挖掘自身優勢,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通過引進加工項目、出租門市房、發展鄉村旅遊等多種方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盤活閒置資源,以地生財。發揮絕大部分村莊有集體用地的優勢,藉助清產核資,強力推進土地回收、鐵腕治理不合法不合規合同協議,把集體土地切實掌握在集體手裡,通過打包出租變“死地”為“活財”。近兩年,全鎮共清理集體機動地、“四荒”地5000餘畝,9個經濟“空殼村”成功摘帽。用好專項資金,以業引財。充分挖掘和發揮村莊人才優勢,以資金入股、做大做強集體產業等方式,帶動村集體增收。大沃村幫助返鄉創業大學生成立公司,爭取集體經濟引導金和第一書記幫扶資金共計7萬元,幫助引進國家十大扶貧項目之一的雜交構樹進行繁育、種植,村集體通過收益分紅實現穩定增收。龔莊村與大沃村、李店村三村抱團發展,籌集資金130萬餘元,購置森藝門業廠房作為集體資產,對外出租,每年為三個村增加集體收入近10萬元。發展特色產業,借勢聚才。深挖村莊特色資源,成立專業合作社,村集體以固定資產入股增加集體收入。龐莊村抓住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契機,積極探索“互聯網+電商”發展新模式,成立“棗莊市薛城區大美龐莊麥秸編織專業合作社”,通過電商平臺將農副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實現銷售收入近10萬元,集體增收過萬元。通過綜合施策,目前小營、狄莊、龔莊、大沃等13個村完成“破三”任務,張莊、郭窪、龐莊、圩子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過5萬元,東楊、巖湖、東界溝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殷莊、沙西等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

沙溝鎮:探索“三力”模式 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