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力”建設 提升財政管理效能

黃永英

近年來,寧遠縣堅持從規範財政管理入手,開源節流,增收節支,提升績效水平,打造縣級財政管理樣本,先後榮獲省財政工作先進集體等省級以上榮譽98項,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保持全省前列。

強化預算管控,提升財政執行力。一是精準編制保執行。精準編制“兩類五檔”分配法,實行預算經費分配與單位履職掛鉤。構建項目預算“四庫一機制”(項目庫、專家庫、指標庫、評價庫、聯席會議制),聘請33名專家成立預算編審中心。近年來共組織專家評審項目1683個,調減預算金額2.9億元,被省財政廳列為預算工作聯繫點。二是嚴控開支強執行。加強項目支出管理,嚴控工程變更,推行“五方會審制”,杜絕“先斬後奏”“邊斬邊奏”、隨意增加財政支出現象發生。目前,共調整政府投資項目129個,實現支出預算管理精細化。三是嚴格監管促執行。嚴肅財經紀律,對全縣112個縣直部門預算單位的整體支出和縣本級項目支出全部納入績效評價範圍,加強政府採購監管和預算資金執行情況專項檢查,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緊盯工程建設領域,對超預概算的一律將問題線索移交縣紀監委處置。近年來,核減績效評價預算1309萬元,審減政府採購資金4640萬元。

強化風險防控,提升財政保障力。一是多措化債減存量。加強清理整頓,嚴格規範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堅持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兩手抓,暫停和壓減PPP存量項目5個,清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7個。做好平臺轉型文章,通過參與項目合作、投資入股等方式全部走向市場。積極爭取政府債券,爭取到位棚改、“兩供兩治”、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債券4.55億元。二是多渠開源促增收。設立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產業項目建設,引進三類“500強”企業10家,總產值突破140億元,成功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省級高新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引進兩家外地優勢企業註冊設立總部,吸納40餘家業務相關企業落戶寧遠,增稅6000萬元以上。加強收入徵管,全面啟動綜合治稅信息平臺,通過分析研判“大數據”、推動資源共享,有效防止稅收流失;盤活國有資產,共處置國有資產91宗,產生稅收4.61億元。三是多級倒逼強責任。將化債考核結果列入單位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先後下達督辦函30件、督查通報10期,對5個落實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有力推動了全縣債務化解工作的進程。

強化服務導向,提升財政公信力。一是整合資金惠民生。著力構建“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投入機制。近年來共整合財政涉農資金 8.29億元,爭取社會資本和信貸扶持資金 21.83億元,全部用於脫貧攻堅,涉農資金整合工作被評為全省先進。統籌各類資金重點投向學位建設、汙染防治等民生項目,增加城區學位2.43萬個,建成城鄉汙水處理廠12個、垃圾集中焚燒場6個、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180個。二是聚焦基層解難題。堅持財力向基層傾斜,積極推行財源收入全額返回制度。全面推行“一提高二取消”,今年增加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公用經費4000萬元。全力優化工作環境,近三年先後投入8000多萬元改善鄉鎮(街道)“五小設施”,投入2.3億元率先建設高標準農村綜合服務平臺,率先發放“鄉鎮工作補貼”“基層人才津貼”2018萬元。藉助“互聯網+監督”平臺,著力推進財政預算全領域公開,108個縣直部門、104所學校、20個鄉鎮街道、18所鄉鎮衛生院全方位公開預決算信息,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加強內控樹形象。全面推行工作預安排制度,以常態化考核激勵創先爭優。出臺《寧遠縣財政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所有財政資金必須由縣財政局預算股初審、局務會會審後統一提出安排意見,否則一律不予審批,提升了財政部門講規矩、敢擔當、樹正氣的形象。

(作者系寧遠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