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縣推動肉牛“無憂養殖”農民樂當“牛倌”

甘肅瓜州縣推動肉牛“無憂養殖”農民樂當“牛倌”

圖為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河東鎮六道溝村村民夏國芳為牛添飼料。 魏金龍 攝

圖為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河東鎮六道溝村村民夏國芳為牛添飼料。 魏金龍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31日電 (魏金龍 馬晶晶)進入深秋,忙完地裡的農活,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河東鎮六道溝村村民夏國芳便一心撲在了自家20多頭牛的身上,雖然不得閒,但心情暢快。

今年3月,夏國芳在鎮政府的支持下,貸款30萬元,一次性調引17頭西門塔爾帶胎母牛。半年不到,產下了9頭小牛犢,其中2頭小牛犢賣了1.7萬元,其餘7頭也以每頭8500元的價格被預定。

甘肃瓜州县推动肉牛“无忧养殖”农民乐当“牛倌”

圖為河東鎮六道溝村村民張倫戰正在向安格斯牛填料。 魏金龍 攝

“現在政策就是好,帶胎母牛每頭政府補貼3000元,購置飼料攪拌機也有補貼,而且還有養殖保險。”夏國芳說,幾年前就想養牛,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現在不僅這些問題解決了,獸醫技術員還免費上門服務,自己只掏藥費,特別方便,“現在養牛就是無憂養殖”。

瓜州縣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西端,安置省內外移民和租地農民8253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55.5%,佔農村人口的79.7%,是酒泉乃至甘肅的移民安置大縣,被列為該省17個插花型貧困縣之一。

甘肃瓜州县推动肉牛“无忧养殖”农民乐当“牛倌”

圖為今年產的小牛犢。 魏金龍 攝

2018年以來,河東鎮以產業扶貧為主,縣、鎮、村幫扶幹部入戶算對比賬、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協調解決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瓶頸難題,引導扶持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等高效產業,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這幾天,河東鎮六道溝村村民張倫戰格外高興,因為前些天他養了一年的兩頭安格斯牛,賣了4.7萬多元,平均每頭牛純利潤達到了7000多元。

現年38歲的張倫戰全家6口人,家裡的64畝耕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辛苦一年收入也就4萬多元。去年九月份,張倫戰在河東鎮政府引導支持下,以每頭1.2萬元的價格分兩批調引了12頭安格斯牛,經過1年的精心餵養,一頭頭安格斯牛黑亮健壯。

張倫戰說,安格斯牛養殖起來比較容易,一頭牛平均下來一天養殖成本只需10元錢,1畝地玉米就可養1頭牛。“我這次賣掉的2頭牛的純收入相當於種30畝地小麥或玉米的純收入,今年我準備再調引10頭帶胎西門塔爾母牛,繼續擴大牛產業。”

許吉虎是張掖發忠牧業公司派駐河東鎮的養牛指導技術員,主要為當地肉牛養殖戶24小時免費提供疾病防控、人工授精、技術培訓、母牛產前產後護理等服務,“養殖戶隨時給我打電話,我都會去家裡看看,就是深夜生小牛犢時也不例外。”

河東鎮副鎮長蔣興年說,為了鞏固脫貧成果,該鎮於2018年分兩批為62戶貧困戶調引安格斯肉牛124頭,並全部投放到農戶家中,增加貧困戶脫貧內動力。

今年,河東鎮因地制宜盤活資源,按統一調引、統一貸款、統一保險、統一管理、統一出售、分戶散養的“5+1”模式,發展種草養畜,延伸“種、養、加”產業鏈,走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路子。

同時,為了完善牛產業鏈,河東鎮以福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主體,規劃建設了佔地面積1.918萬平方米的河東鎮現代草蓄扶貧產業示範園區,建成牛羊交易及牛超市,飼料加工、牧草種植收購、打包、倉儲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草畜扶貧示範點,通過牛超市試點模式,農戶可在牛超市自行選購,降低調運成本和風險。

該園區的建成,解決了農民牧草收購外運、飼草青儲飼料加工、牛羊交易問題,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草養畜、推進牛產業的發展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金路子”。

“截至目前,全鎮養殖農戶達到169戶,年內調引肉牛將達到2000頭。將在發展高品質、高效益、高端肉牛市場上求突破。”河東鎮鎮長萬佔春說,該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河東打造成瓜州最大的肉牛養殖繁育鄉鎮,讓肉牛產業真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據瞭解,截至2018年底,瓜州縣累計實現減貧33194人,剩餘貧困人口23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23%,2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600元以上,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